25日,東莞市招生委員會辦公室向媒體通報:東莞全市共有8名考生總分跻身全省文、理科前十名,是全省考生進入總分前十名人數最多的地級以上市。據記者了解,這8名考生均來自東莞市的同一所民辦高中——東華高級中學。
文/羊城晚報記者 餘曉玲 圖/羊城晚報記者 王俊偉
陳金浩
成績:全省文科前十
畢業學校: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
愛跳街舞也愛玩“死飛”
說起自己的學習“秘笈”的時候,陳金浩并沒有侃侃而談,隻說自己在平時的學習中隻會“每天做好一科的計劃,重要的是課堂上的效率。”而當談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時,他立刻有了“精神”。
原來,陳金浩是一個街舞超級愛好者,是學校街舞隊的負責人,每逢學校有什麼大型晚會他都會上台展示一番。除了街舞,陳金浩對于目前流行的死飛單車也是相當有興趣。
此外,陳金浩還跟記者提到了他的“創業經”。鐘愛設計的陳金浩在高一的時候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創建了一個叫“磁石”的品牌服飾,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東莞很多學生的歡迎,賺了幾千元。因父母是潮汕人,陳金浩認為自己的身上也或多或少有潮汕人的影子,敢拼也敢做。
莫曉航
要和老爸做清華校友
莫曉航的父親是清華大學88級的水利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工程師出身的莫爸爸沒有想到兒子會在高中選擇文科。但曉航興趣所在是社科和法學,最終作為家長的莫先生支持了兒子選擇文科的決定。
學霸老爸是曉航從小的榜樣。不過,父親的教育方針更多是啟發式。高年級時遇到不會做的數學題向父親求教,莫爸爸更多擺出學生的樣子,讓兒子跟自己把原理說一遍,然後再啟發式地點醒兒子的思維盲點。母親則從他幼兒園起就開始每日一篇睡前故事,這也是曉航最初人文素養的基礎。三年級時,曉航就養成了每天雷打不動的讀報讀書習慣。
莫爸爸笑着說,自己曾對兒子說過,希望他長大後和爸爸上一所大學,現在終于實現目标了。他認為,這種期許也是曉航學習的動力。“孩子從小學習自覺,有目标,一直讓父母放心和自豪。”
編輯:健龍
祝睿
言情小說培養出閱讀興趣
從小學開始,祝睿便鐘情于人物傳記之類的書籍,曆史人物裡,她最喜歡的人是漢武帝。因喜歡曆史,祝睿的曆史成績也一直很突出,因此高中分科時,老師建議她讀了文科。
祝睿并不是從小就喜歡閱讀。初中時為了能刺激她愛閱讀,媽媽唐女士隻能用言情小說去吸引女兒,“我自己曾經喜歡的《雙城記》、《傲慢與偏見》等女兒都不感興趣,我隻能采取這個策略。有父母擔心言情小說會影響孩子,其實隻要把握得好,對孩子的作文行文和語言都是很有幫助的。”
祝睿并不偏科,但其中最穩定、也是成績最好的科目,卻是數學。她說或許是受學會計的母親影響。祝睿的興趣愛好也多種多樣。圍棋、彈古筝、唱歌、做主持都是她的心頭好。
劉曉欣
高分秘籍就是刷題加總結
高考苦不苦?東莞道滘鎮出生的劉曉欣的答案是“不”。“我覺得自己學得很輕松,在别人還在教室學習的時候我可能跑出去吃飯了。”打籃球、看書、玩遊戲……劉曉欣都喜歡,就在高三學習緊張的時候,隻要放假一回到家,肯定會玩上幾把遊戲,“三國殺、鬥地主等,但我一般也比較有節制,一次大概半個小時左右。”對于打籃球,記者有些驚訝,身材嬌小的曉欣笑着說,身體靈活的她主要是擔任運球的角色。
當然對待學習,劉曉欣有自己的秘籍——刷題 總結。曉欣認為,總結非常總要。這次的高考成績也在劉曉欣的預料之中,因為平常她基本都是保持在年級前五名。理想的學校和專業是清華大學的社會科學實驗班。
熊質琪
成績:全省理科前十
理科女自言抗壓性很強
熊質琪,今年17歲,小學三年級時跟随父母來到東莞。說到備戰高考,熊質琪表示,上課要專心,基本課堂上能消化老師教授的知識,同時跟着老師的節奏走,按時完成老師任務就好。熊質琪向記者講述,她是從高三開始才系統做習題的,并且把所有的錯題都整理了出來。
“我比較喜歡朗誦詩歌,也很喜歡文學,但不怎麼喜歡背誦政治、曆史,所以就選擇了報讀理科。”熊質琪講述,在所有科目裡面最好的是數學。除了學習,熊質琪平時比較喜歡彈鋼琴和吉他,以緩解一下緊張的神經。熊質琪說,這次考進理科全省前十,自己有點意外。在熊質琪看來,自己的性格有一點“傻大姐”,抗壓性很強,平時考的不合理想後就對自己說,下次再努力一點。
吳曉茜
是“書蟲”也是運動健将
吳曉茜最大的愛好,是讀書,她可謂是個“書蟲”。從小到大,隻要逮着書就會看,看到廢寝忘食。即便是高三,中午回到宿舍,她也會捧着喜歡的課外書看。吳曉茜說她看的書很廣,曆史、小說、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她都會看,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學習方面,她善于總結,課後,她都會對上課内容進行鞏固整理,梳理筆記。高中三年,她的筆記記滿了好幾本。
愛看書的同時,有着167厘米身高的她還是個跑步健将。幾乎每天,她都會在學校操場上跑上十幾圈,既當做學習之餘的減壓方式,又可以鍛煉身體。吳曉茜的心水學校和專業,是清華或北大的社科類專業,原因在于這類專業與社會聯系密切,她可以更加了解這個社會。
陳子豪
畢業中學: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
想做科研解能源結構問題
不到17歲的陳子豪淡定地告訴記者,一路以來,自己都感覺學習很輕松,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師的節奏走,不會把自己逼得太緊,亦不會超前學習。“放假我從來都不會學習的,尤其像寒暑假那麼長時間,我覺得該玩的時候就得玩,但我會課外閱讀。”
陳子豪說,自己最中意的科目是物理,拿滿分是常事。談及學習秘笈,他表示,一方面,需要興趣,自己對物理很有感情。因為他覺得物理很奇妙,能用很簡單的規律诠釋大自然複雜的事情;另一方面,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想象整個物理過程,不要輕易下筆。
談及自己的未來,陳子豪告訴記者,他認為目前能源結構有問題,所以他打算報讀清華大學能源實驗專業,未來從事科研類的工作。
劉浩銘
曾獲全國書法比賽一等獎
高考成績出來後,劉浩銘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興奮,他給記者的印象是平靜。對于進入廣東省理科前十名,劉浩銘向記者講述是意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中。他告訴記者,考完試後,他立馬就跟幾個同學組團去了一趟北京和長白山,每個地方大概都玩了七天,把高考的事都放到了腦後。
講到如何備戰高考,劉浩銘稱一定要穩打穩紮,跟着老師的節奏進行複習,同時高三開始要收集容易做錯的習題,方便以後進行複習。此外,劉浩銘極其注意勞逸結合。“除了正常的學習時間,平時該吃就吃,該玩就玩。”劉浩銘的愛好非常廣泛,能靜能動。除了打籃球和乒乓球,他還經常練習書法,在東華初級中學讀初三的時候還獲得過全國書法比賽的一等獎,一個人的時候還比較喜歡聽聽輕音樂緩解一下壓力。
解密“牛校”
民校辦學充滿活力 多年底蘊厚積薄發
教師待遇令人羨 優質生源全省攬
一所民辦學校為何能出這麼亮眼的成績?據該校有關負責人介紹,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非常重要。在學生剛進高一時,軍訓期間,學校都會進行生命教育等特色教育。“其中有一項就是生命教育主題講座,每年都會請一名身體有殘疾的教職工給學生做講座,讓他們學習和體味生命的重要,培養他們堅忍不拔的精神。”除了生命教育,該校還有品德教育等特色教育,除了教孩子感恩父母、老師同學等,我們特别注重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學生這些方面的綜合素養上去了,成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好的成績離不開付出。據該負責人介紹,該校這些年來每年都根據學生成績包括高考成績,給以學生和老師一定程度的獎勵。學生獎勵方面,該負責人稱,民辦班的學生隻要考進一定的名次,就能獲得獎學金。“比如考進年級前100名,就能獲得等同學費一半的獎金。而高考考上清華、北大,每名學生可獲獎勵10萬元。”教師的獎勵方面,以高考的獎勵為例,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帶班老師都有獎金,獎金高的能達到七八萬元以上。
東莞一位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育界人士認為,東華高級中學能考出令人驚歎的成績,一是充分體現了東莞民辦學校的辦學活力,正因為此所以打敗了部分傳統名校;二是東莞教育底蘊的多年積累,厚積薄發,有助于取得今天的成績;三是該校令人羨慕的教師待遇,隻有優質的待遇才能吸引優質的師資,而優質的師資力量是學校取得好成績的保障;四是民辦學校開放的辦學生源,例如東莞中學隻能面向全市招生,但民辦高中可以面向全省招收優質生源。
(餘曉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