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研究,人的一隻手上大約沾有40多萬個細菌,如果手洗不幹淨,後果不堪設想。然而現實生活中,相當多的人洗手時陷入了“誤區”。
誤區:手有傷口洗手會感染
日常較淺的小傷口止血處理好後,可以在流動的生理鹽水下沖洗或用幹淨的布蘸着肥皂擦洗傷口周圍的皮膚,但要注意别把肥皂弄到傷口裡。然後再用碘伏擦拭傷口,這樣做可以把細菌侵入破損皮膚的幾率降到最低。
當然,這是針對較淺的傷口,如果傷口比較嚴重,就需要去醫院處理。
誤區:烘幹機吹幹手
在商場或者餐廳,很多人洗手後習慣用烘手機來吹幹手上的水分,甚至認為烘手機更加衛生。
烘手機其實并不幹淨。
烘手機吹出的一般是暖風,溫度達不到高溫殺菌的程度,加之洗手間一般比較潮濕,濕熱環境下烘手機内反而容易滋生細菌。幹手時細菌就會吹到手上,細菌反而更多,越洗越髒。
誤區:洗手液都能殺菌
是否殺菌看分類!
洗手液共分兩大類,一類是普通洗手液,另一類屬消毒産品。前者起到清潔去污的作用,後者才含有抗菌、抑菌或殺菌的有效成分。普通洗手液一般為“準字号”,消毒洗手液則多為“消字号”。
誤區:濕紙巾可以代替洗手
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濕巾含有丙二醇、苯紮氯胺等成分。丙二醇是低毒化學溶劑,長期用濕紙巾擦手,再來拿東西吃,會導緻有毒物質進入胃腸道,存在安全隐患。此外,丙二醇溶解度大,大概有5%的人會有過敏反應,長期使用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誤區:洗手液裡加水
功效降低,細菌滋生
洗手液中若是加了水,會使洗手液失去原有的殺菌和消毒作用,降低洗手液的功效。摻了水的洗手液如果長時間擱置,更易滋生細菌。
誤區:洗手速戰速決
細菌仍在手上……
洗手時,用肥皂持續搓揉20秒,豐富的泡沫可以破壞手上攜帶大量病菌的油脂和污垢,并使手具有宜人的氣味。采用正确的方式搓洗後,再用流動水沖洗15秒以上,整個洗手過程保持40-60秒。
誤區:洗手越勤快越好
嬌嫩雙手遠離你
洗手次數過多,也會對手部皮膚造成傷害,若手部有裂口,肥皂的皂液會浸透到裂口裡,易造成病菌感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