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咳嗽和肺有關嗎

咳嗽和肺有關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5 06:37:16

經常聽中醫講“辨證論治”一詞,其實包含了兩個意思,“辨證”與“論治”,有了前面所辨之證,才能談及後面的治療。辨證的關鍵在于一個“辨”字,眼、耳、口、鼻、手、腦并用,找出患者疾病的根本所在,根據藥物的寒熱溫涼、升降浮沉、功效作用,制定出适合的方劑,結合患者服用藥物後的效果,及時調整。

既然是“辨證”,就要探究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我們從咳嗽入手,體會一下中醫“辨證”的思維核心。咳嗽不論是中醫,還是現代醫學都認為與呼吸系統有關。中醫更是将咳嗽歸結于肺,《黃帝内經》載“肺之變動為咳”,治療亦多從肺髒入手,但是并不是隻有肺髒才會引起咳嗽,咳嗽與五髒六腑都有一定的聯系,能體悟到這一點,就離中醫之門近了一步。

咳嗽和肺有關嗎(但隻與肺有關系嗎)1

中國人喜歡借用聖人之名,為自己擡價,因此許多書籍也假借聖人所作。也許正因如此,才得以使許多古書得以流傳至今,被世人重視,《黃帝内經》亦是其中之一。黃帝是華夏人文初祖,許多行業都奉為祖師。黃帝十分愛學習,于各行各業都有所研究與建樹,對于醫學也十分熱衷。

有一天,黃帝召自己的老師岐伯觐見,詢問中醫對于咳嗽的認識,于是産生了《咳論》一篇,專門讨論咳嗽的辨證。文章開篇黃帝便問:“肺為什麼會産生咳嗽呢?”老師岐伯回答了一句,似乎答非所問,“五髒六腑都會導緻咳嗽,不單單是肺髒一個”,為什麼岐伯會有此一答,因為岐伯從大局出發,教育自己的學生,不要單純的認為咳嗽就是肺髒引起的。

黃帝自知問了一個不恰當的問題,沒有從整體入手,而限于局部,失去了中醫的思維,于是緊接着老師的話,又問了一個問題,“這些咳嗽都有什麼症狀呢?”便引出了五髒六腑引起咳嗽的不同表現。

咳嗽和肺有關嗎(但隻與肺有關系嗎)2

1、“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咳為肺髒之音,五髒六腑之病,引動肺髒,從而導緻咳嗽。肺自身疾病引起的咳嗽有什麼表現呢?咳而喘息,嚴重的咳嗽,還會導緻咳血。這些都是肺髒的症狀,沒有其他的髒腑的表現,因此歸結為肺髒自家之病,稱之為“肺咳”。肺髒位于人體最高之處,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肺髒出現問題,最容易導緻咳嗽。喘息亦為肺髒所發,最容易咳喘并作。嚴重的咳嗽,損傷肺髒的經脈,從而導緻出血。

2、“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心髒疾病引起的咳嗽有什麼表現呢?患者咳嗽則引起胸前區疼痛,中醫稱之為胸痹。《金匮要略》專篇論有胸痹,“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咳而胸背痛,則為心咳。咽喉部像有東西阻塞,嚴重的會咽喉腫痛。為什麼會出現喉嚨不适呢?《靈樞》中記載“心手少陰之脈……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心經過咽喉,心髒疾病引起經脈所過之處的不适,從而導緻咽喉不适,甚則腫痛。

3、“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肝為在五行為木,肺在五行屬金,一般情況下肺髒制約肝髒,防治肝髒過于旺盛。肝髒的經脈分布在兩脅。“胠”者脅也。肝髒郁滞過久,肺髒克制不及,從而引起咳嗽。肝髒引起的咳嗽必然有肝髒方面的症狀。表現為胸脅兩側疼痛,嚴重的咳嗽連轉動身體都會牽着兩脅。中醫有懸飲一病,就是肝咳的一種,治療當攻逐水飲。亦有“佐金平木”之法,治療肝髒與肺髒不和導緻的疾病。

4、“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脾髒引起的咳嗽,在脾髒表現為右脅下痛。脾髒位于左上腹,為什麼會出現在右側脅肋部的疼痛呢。因為肺位于人體最高之處,肺氣主降,而升降的方位在左右,陽氣自左升,陰氣自右降。肺髒之氣主要是降,因此肺髒降的通路在右側。脾在五行為土,脾能促進肺髒的功能,脾髒有病則導緻肺髒功能失常,水濕停聚,産生咳嗽。脾病及肺則表現為右側脅下滿,動則咳嗽加重,也是水濕停聚在脅下所緻,因為水飲會随着體位變化而變化。

5、“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腎髒之經脈,絡于肺髒,《靈樞》記載足少陰腎經“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這也為腎髒引起咳嗽,提供了生理上的支持。腎髒在五行為水,肺髒屬金,金能生水,“腎為肺髒之子”,子有病同樣可以累積于母,子病導緻母氣亦虛,從而産生咳嗽。腎髒居于腰中,腎虛則腰部不适;“腎在液為涎”,腎虛不能收攝涎,導緻咳嗽之時涎液自出。

咳嗽和肺有關嗎(但隻與肺有關系嗎)3

既然五髒六腑都會導緻咳嗽,五髒咳已有論述,接下啦就是對于六腑咳嗽的認識。

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肺髒之經脈起自中焦,向下絡與大腸,折回肺髒之前,在胃上口(贲門部)饒了一圈。胃有疾病,影響肺經的循行,導緻咳嗽。在胃的表現則為嘔吐,古代衛生條件較差,很多人都有蛔蟲,嘔吐嚴重了就會嘔出蛔蟲,故此有“長蟲出”一說。現代醫學所論及的“胃食管反流病”就是由于胃腑有病,導緻食管潰瘍,有些咳嗽亦與“反流”刺激有關。

膽咳之狀,咳嘔膽汁。

膽為剛髒,中醫認為膽是一身正氣之官,稱之為“中正之官”。膽内藏膽汁,是消化食物的重要物質。膽為陽木,像一個小憤青,容易沖動發怒。因此膽腑有病,亦會導緻咳嗽。而自身的膽汁亦不走正常道路,不能注入腸道,而是上逆于胃。現代醫學亦有“膽汁反流”一說,與中醫認識一緻。遇到這種嘔吐、口苦而咳的,《傷寒論》中有“柴胡劑”,可以辨證選方,選取合适藥物治療。

大腸咳狀,咳而遺失。

肺與大腸相表裡,髒腑通過經絡相連接,肺髒有病影響大腸,同樣大腸發生疾病亦會影響到肺。咳嗽為肺氣上逆,肺氣上與大腸不能相互交通,大腸不能收澀大便,人體表現為咳嗽的時候就會有大便排出。

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

“失氣”者,氣從“谷道”之中排出,小腸、大腸、膀胱、腎均有人體物質不能收攝,随咳嗽排出體外的表現,都可以理解為該主管髒腑的功能失常所緻。顯然咳與矢氣是氣機的升降失常。誠如張兆璜曰: “陰陽氣厥,則為寒熱相移,邪氣上逆則為咳,下逆則為失為遺。”與大腸之遺失道理相通,亦相同。

膀胱咳狀,咳而遺溺。

“溺”者尿也,膀胱貯藏人體代謝出的津液,并在腎陽的氣化作用下,排出體外。《黃帝内經》所謂“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腎髒虧虛,不能正常運化水液,水液上沖于肺,就會導緻咳嗽的發生。腎陽不能氣化水液,就會導緻膀胱貯藏尿液的功能失常,因此咳嗽的時候,就會遺尿。

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

“三焦”曆代争論頗多,有的認為有名無實,有的認為有形可據。由此一句即可辨識三焦為有形之腑。三焦是人體的空腔,其中有水液與真氣運行。《黃帝内經》載“三焦者,元氣之别使”、“三焦者,決渎之官,水道出焉”,是一個運行水液與氣的通道,包裹着五髒六腑,使之正常功能。

既然明白了三焦的功能,三焦真氣或水液運行不暢,可以引起多個器官的功能失常。肺是最常見的一個,因為肺是水的尚有,輸布的水液通過三焦輸送至五髒六腑。水氣不通,則肺髒壅滞,肺氣不能下行,因此上逆為咳、為喘。脾髒是水液通調的中遊,脾氣不能行水,症狀則出現在所主管部位的異常,脾掌管大腹,因此會表現出腹滿,水氣支撐在脾胃,病人則表現出胃口不佳。

咳嗽和肺有關嗎(但隻與肺有關系嗎)4

總結:由以上可見,咳雖然是肺髒所發出的聲音,但是五髒六腑均可以作用于肺髒,引起咳嗽。這也提示我們,在治療咳嗽的時候,單純的止咳,可能得一時之療效,但是并不一定能針對患者疾病的根本。這正是中醫的特色所在,不會局限于某一個髒腑,而是從全身大方向着眼,注重全身髒腑之間的關系。

不僅咳嗽與五髒六腑都有着密切的關系,其實每一種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都與五髒六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正因如此,我們在求診中醫的時候,一定要面診,中醫師需要結合患者的舌脈象,從而判斷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