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篇
魏晉:曹植
白馬飾金羁,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譯文】
駕馭着白馬向西北馳去,馬上佩帶着金色的馬具。有人問他是誰家的孩子,邊塞的好男兒遊俠騎士。
年紀輕輕就離别了家鄉,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勳。楛木箭和強弓從不離身,下苦功練就了一身武藝。
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飛騎射裂了箭靶“月支”,轉身又射碎箭靶“馬蹄”。
他靈巧敏捷賽過猿猴,又勇猛輕疾如同豹螭。聽說國家邊境軍情緊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進犯内地。
告急信從北方頻頻傳來,遊俠兒催戰馬躍上高堤。随大軍平匈奴直搗敵巢,再回師掃鮮卑驅逐敵騎。
上戰場面對着刀山劍樹,從不将安和危放在心裡。連父母也不能孝順服侍,更不能顧念那兒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戰士名冊,早已經忘掉了個人私利。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裡。
【背景故事】
東漢末年,由于政治腐敗,邊防廢弛,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的奴隸主貴族,不斷進行侵犯,給各族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苦難。當曹植17歲時(208),赤壁之戰巳确立了天下三分鼎立的形勢。作為曹操所控制的中原地區,當時所從事的主要是安定邊疆和實現全國統一。在這種積極進取的氛圍中,處處洋溢着豪邁奮發的精神,充滿者信心和慷慨昂揚的氣息,而為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獻身,便成為建安時代的最強音。因此,曹植希望有這樣一位武藝高強捐軀赴 國難的青年英雄:一匹白馬戴着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向西北方向飛馳而去, 清問這是誰家的少年英雄?他是幽州、并州的少年遊俠。他從小就離開家鄉,在沙漠邊疆威名遠揚。他平時就手持良弓,箭袋裡放着長短不齊的楛木箭。一拉開弓,箭就準确地射中了左方的目标;向右射擊,一下子把右手的靶子射穿;一揚手,箭又射中了迎面飛騰過來的猿揉;一俯身,再把下方的箭靶摧毀。靈巧敏捷得像猴子,勇猛得像獵豹,輕快得像黃龍。
這時候,曹植想到當時邊疆多次傳來緊急情報,匈奴、鮮卑族的騎兵多次人侵。告急的羽檄從北方傳來,那位少年英雄就雄超超、氣昂昂地飛馬奔上高高的陣地,長驅直人,一舉踏平匈奴的大本營,回頭又壓倒了鮮卑。投身于鋒刃之中,為了國家的安危,怎麼能顧惜自己的生命?父母都來不及侍奉又怎麼能談得上照顧妻子兒女?名士既然已經編人了戰士名冊,心裡就,顧不上個人私情,為國難獻身而視死如歸。這是一位多麼讓人崇敬的英雄形象啊!
就這樣,曹植想着想着,把個人的激情壯志和當時大多數人的願望、理想,都凝聚在完美的白馬英雄身上,為了贊美邊塞遊俠兒忠勇愛國、奮不顧身的形象也為了體現他為國建功立業的思想和反抗侵略的精神,于是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
【作者小像】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谥号“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将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的評價。王士祯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轼三人耳。
本文作者:張廢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