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碳經濟成為大趨勢,服裝企業開始将環保節能作為新的發展動力。同時,碳減排開始成為提升品牌附加值的利器。
從國外服裝品牌到國内品牌,紛紛公布了碳減排計劃、推出環保可降解面料産品等。一場減碳、環保大勢蔓延開來。
但“環保”不是口号,有的品牌就因“假環保”被批。近日,快時尚品牌H&M和體育用品連鎖迪卡侬(Decathlon)因涉嫌“環保誤導性宣傳”被荷蘭市場監管機構調查。而在此之前,H&M就多次出現過相關指控,類似的問題還出現在跨境電商、快時尚品牌SHEIN身上——盡管今年9月,SHEIN宣布了新的碳減排計劃。
同時,服裝行業的産業鍊極長,包括原料生産、産品設計、紡紗、印染、運輸、零售、回收等諸多環節,每一個環節要實現相應的低碳轉型都面臨不同的挑戰。服裝行業碳減排充滿更多的複雜性。
從面料到生産環節,服裝企業如何碳減排?
據聯合國環境署數據顯示,紡織服裝業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0%,比所有航班和海運的碳排放量總和還高。紡織工業與鋼鐵石化等相比,并不是高耗能行業,但總量龐大,且屬于低值易耗品,累計的碳排放不是一個小數字。
其中,在紡織行業産業鍊上遊,印染過程中的前處理工藝使用燒堿産生大量污染。在紡織行業産業鍊中遊,印染過程中大量耗電設備的運轉、漿料助劑以及化石燃料的使用成為碳排放主要來源。而印染後産生的有毒廢水處理也将直接造成大量碳排放與揮發性有機物。在紡織行業産業鍊下遊,主要涉及包裝、運輸與回收環節。包裝環節對于塑料等包裝袋的過度運用、運輸環節對于交通的需求均催生了碳排放。
在減碳大趨勢下,服裝企業或制定具體的計劃與目标,或推出環保産品。
去年開始,太平鳥、紅豆股份、森馬服飾等服裝企業陸續承諾碳中和并制定行動方案。太平鳥集團董事長張江平曾承諾,2030年前标識太平鳥100%産品的碳足迹信息,2035年以前實現品牌運營範圍碳中和,在2046年以前實現全價值鍊淨零排放。
目前來看,服裝品牌更傾向于從材料方向入手。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計劃到2030年,将集團全服裝面料的約50%替換為環保再生面料。國内運動品牌中,特步推出100%聚乳酸含量的産品。聚乳酸主要從玉米、稭稈等含有澱粉的農作物中發酵提取,在特定環境下土埋1年内可以天然降解;李甯通過環保面料科技技術,将咖啡渣通過煅燒加工後生産出可回收的“咖啡碳纖維”環保面料,再制作成衣;蕉内上線了一款零碳天絲莫代爾内褲,原材料環保可降解,可代替主流服裝用的聚酯纖維,并稱每買一條這款内褲就比買一條普通莫代爾内褲減少15.97%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根據非盈利組織材料創新計劃(Material Innovation Initiative,以下簡稱MII)發布的《行業狀況報告:下一代新材料》,到2026年,全球新材料批發市場規模約達到22億美元,這一數字相比高達700億美元的新材料應用潛在市場,僅占到3%的份額。而越來越多的時尚公司開始與新材料公司合作。
也有企業從生産環節、綠色工藝方面強調低碳環保,以及智能制造生産端賦能産業上下遊科技轉型。森馬表示,在生産過程通過光伏發電、設備升級、智能化能源管理等方式,實現面料、成衣全鍊路的綠色環保低碳生産;海瀾之家則打出植物水果印染工藝、再生技術,對産業上下遊進行智能化改造等。
總之,除了生産、運輸、倉儲等環節的降耗減排、綠色節能,産品所使用的原料也需要滿足可再生、可回收、可獲得的同時,盡可能降低成本,這也要求了服裝行業科創和研發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快時尚品牌“漂綠”被戳穿,環保是僞命題?
不過,“環保”并非萬能鑰匙的。H&M和迪卡侬的“漂綠”行為就為行業敲響了警鐘。
上個月,H&M和迪卡侬(Decathlon)因涉嫌“環保誤導性宣傳”被荷蘭市場監管機構調查。
該機構指出,H&M和迪卡侬 (Decathlon)給自己的産品打上了“生态設計”和“環保意識”等标簽,卻無法為為其提供足夠清晰的證明,企圖誤導消費者。随後,兩家公司回應,将檢查與修改該類标簽,并為時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計劃提供六位數捐款。
歐美環保主義者将這種環保誤導性宣傳稱之為“漂綠”——Greenwashing,即把自己漂成綠色,用來說明一家公司、政府或是組織以某些行為或行動宣示自身對環境保護的付出但實際上卻是反其道而行。
實際上,整個快時尚行業長期都在陷入“快時尚破壞環境”的惡評中。環保對快時尚品牌來說可能是個僞命題。
在環保人士人眼中,快時尚的崛起讓全球充斥着大量平價服飾,低價但同時具有高流行度的服飾在過季後便遭丢棄。
這主要與快時尚的行業特性有關,一方面,快時尚要求全産業鍊高效高速,比其他品牌更快地把産品送到消費者面前,吸引他們消費,不斷更換衣櫥。另一方面,短平快往往使快時尚服裝質量走向劣質,為充分降低成本,品牌會選擇更便宜的生産材料、更廉價的勞動力、更快的運輸方式,對環境的壓力當然也更大。
快時尚産業鍊每一個環節都很難與可持續、環保低碳扯上關系。這或許也是為什麼H&M們一邊在宣傳環保舉措,一邊又深陷環保質疑的核心原因。
服裝企業低碳轉型成本高,挑戰大
服裝行業的産業鍊極長,包括原料生産、産品設計、紡紗、印染、運輸、零售、回收等諸多環節,每一個環節要實現相應的低碳轉型都面臨不同的挑戰。
比如,除了生産、運輸、倉儲等環節的降耗減排、綠色節能,産品所使用的原料也需要滿足可再生、可回收、可獲得的同時,盡可能降低成本,這也要求了服裝行業科創和研發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廣州簡派供應鍊科技創始人、CEO雲海向《财瞭》表示,減碳、環保之舉絕對利國利民,但也會增加服裝産品供應鍊生産成本。碳減排工作需要服裝企業在産品開發技術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金,成本會增加。
雲海指出,無論是原材料碳減排的研究和技術革新,還是各種服裝産品成品外觀表現形式的效果追求,無不涉及到人才和技術升級的要求與提高。在當前以市場消費需求為主要導向的服裝行業,到處充斥着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的産品和銷售渠道,“劣币驅逐良币”的現象此起彼伏,在這樣的不良市場環境下,碳減排工作落地實施的前提條件必須是營造一個标準、專業、公正的服裝消費市場環境。
而從材料角度來看,一方面,目前大部分的新材料成本都不低,企業布局碳中和産品需要持續、大量的投入;另一方面,新材料性能與傳統的棉、麻材質相比還不夠穩定,且還未經過市場的充分檢驗,有待消費者接受。有的環保新材料甚至更多是噱頭。
此外,很多消費者尚未被可持續環保消費的理念教育到。
因此,長産業鍊下明确的碳中和範疇和具體的碳中和計劃顯得更為重要。服裝企業還需更加明确自身碳中和規劃中的産業鍊減排情況以及目标,并提高對其上下遊供應商的減排要求,加強全鍊路碳排放管理及監督,引導并扶持全價值鍊低碳轉型。
總之,不管是從環保角度,還是商業角度,我國紡織行業向節能低碳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将成趨勢。在常州市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洪霄看來,未來5到10年,紡織服裝行業将進入新的戰略發展期,如何抓住多重發展機遇,利用現代先進生物技術,加快研發符合綠色發展的新面料、新産品,既滿足生态環保的要求,又能夠滿足内需市場多層次、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這是擺在行業面前的一個重大任務。(文/雪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