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會青園小區内,一位物業人員正在介紹智能快遞櫃。龔正龍攝
□本報實習生 劉長遠
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 龔正龍
“快遞神器”成擺設,背後是市場博弈
“每天存入的快件不過兩三件,甚至一連幾天無人使用。”日前,筆者在河北省會石家莊青園小區采訪時,物業人員周全考指着擺放在門房内的智能快遞櫃說。
筆者看到,智能快遞櫃大都安放在小區内較醒目的位置,類似超市的智能儲物箱。整排智能櫃中央設置了類似ATM取款機一樣的掃描區,在屏幕上輸入手機号驗證身份,然後鍵入密碼,對應的小格子會自動打開。盡管這種“快遞神器”被石家莊、唐山、保定等地的多家社區、辦公大樓引進,但使用率十分低,甚至成了無人問津的擺設。
“快遞神器”難神氣,背後的原因無非兩個字:利益。
“誰占有快遞業末端市場誰就擁有主導權,所以誰都不希望新競争者殺入。”一家快遞公司的河北負責人直言不諱地指出,目前的智能快遞櫃大都由第三方公司設計生産,這些公司原本并不經營快遞業務,而是見物流業蘊藏巨大商機,試圖進來分一杯羹。“如今他們把快遞櫃投放到社區、辦公大樓,這就是在搶占我們投遞的末端市場。誰會心甘情願合作?”
快遞公司不願和第三方公司合作,智能快遞櫃的使用便成了快遞員的“自選動作”。“這玩意兒的确很方便,可咱用不起啊。”采訪中,一些快遞員反映,目前智能快遞櫃論件收費,大件6角,中件5角,小件4角,費用由快遞員自己負擔。“使用智能快遞櫃,一天下來至少會支出40元,一個月就1200元啊。我們的月收入也就3000來元,用這種櫃子是方便了,但過日子可不方便了。”快遞員小鄭說,“我們還是靠腿送更省錢。”
河北經貿大學商學院電子商務系主任馬書剛教授說:“就技術含量而言,智能快遞櫃很容易設計,快遞公司或電商企業完全可以自己做,據我所知,目前一些快遞公司已開始嘗試自建智能櫃了。”馬書剛說,如果大家都這樣做,結果又會回到重疊式資源浪費的老路上去。“要想根本解決快遞‘最後一公裡’問題,還需要有關部門從戰略高度綜合考慮,統一布局。”
政府加強引導,逐步建成共配體系
河北師範大學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雍蘭利教授指出,物流業是個龐大的産業,涉及多方利益多個環節,政府應積極主動地介入,制定規則、規範競争,“最好的辦法是盡早引入‘共同配送’機制。”
“所謂‘共同配送’,指的是多個企業聯合起來,在城市配送時共同由一個第三方物流公司統一來提供配送服務。”雍蘭利教授指出,共配體系一旦建立,第三方物流企業可在配送區域内實行“精确配送”,統籌安排配送時間、次數、路線和貨物數量,成本由多個上遊物流企業分攤,“不但可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還能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建‘共同配送’當然是很好的辦法,但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各快遞公司‘各自為戰’、不願讓利第三方公司的問題,所以還需要政府進行必要的引導和扶持。”馬書剛說,對第三方公司,政府可進一步推出系統性的鼓勵措施或優惠政策,在用地審批、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在車輛入市、網點布局上提供方便,甚至還可成立共同配送技術輔導專門機構,給予必要的技術指導。這樣,第三方公司在承接快遞末端配送業務時,價格會更低、服務會更好、效率會更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