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親情陪伴記心間

親情陪伴記心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15:44:08

親情陪伴記心間?又到重陽,孝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百善孝為先”,一直以來,孝敬老人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親情陪伴記心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親情陪伴記心間(這樣唠嗑讓親情始終在線)1

親情陪伴記心間

又到重陽,孝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百善孝為先”,一直以來,孝敬老人是我國的傳統美德。

很多人都認為父母老了,沒有自理能力了,需要子女幫他們包辦一切。以為隻要給他們吃好喝好,讓他們安穩地度過餘生,就是子女最大的孝敬。

可是你知道嗎?雖然願望是好的,但是在行為上,往往會矯枉過正。這種“廢物式”養老,不僅會加速他們的衰老,更是對老年人生活的一種綁架。塞缪爾厄爾曼說:“歲月讓人衰老,但如果失去激情,靈魂也會蒼老。”

“我不想當一個廢物”

孝順是美德,但很多人卻犯了“廢物式養老”的錯誤。

秀英的爸爸去世得早,自己是被媽媽拉扯長大的。所以自己買房之後,秀英第一時間就把媽媽從鄉下接過來,想讓老人能夠在城裡頤養天年。然而秀英的媽媽在家裡住了幾個月之後,卻氣呼呼地收拾行李離開了。說:“這城裡我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了,我要回鄉下!”

原來,媽媽想出去走走,秀英怕她不認路,不讓她出門亂跑;媽媽想學怎麼用手機上網,秀英總是沒耐心不肯教;媽媽想帶帶孫子,秀英怕老人溺愛孩子,不讓她插手教育……種種這些讓秀英媽媽有了小情緒:“我又不是老到生活不能自理了,每天待在家裡除了吃就是睡,我不想當一個廢物!”

随着物質生活的提高,老人們的健康狀态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絕大部分的老人也是能夠生活自理的。但是很多子女往往隻關注了老人的物質需求,卻忽略了老人的内心需求。慢慢的,老人就開始與社會脫節,會出現“老了就沒用了”的想法,覺得自己成為了子女的累贅。

對于一個人來說,最痛苦的不是自己年紀大了,而是他内心承認自己老了。如果一個人什麼都不幹,沒有點自己的追求,将是多麼殘酷的事情!這樣的生活,怎麼會有奔頭、有意義?

對大多數人來說,“有價值感”才會“有快樂”,老人也是一樣。

老人可以活得很精彩

/ 尊重老人的學習自由 /

在山東,就有這麼一位奶奶叫姜淑梅。她曾經是文盲,60歲時,丈夫去世,她孤獨到了極點。聽别人說:讀書是抵抗寂寞的良藥。于是她決定開始學識字,姜淑梅的每一個家人都非常支持她學習。因為他們覺得,滿足老人的願望,才是真正的孝順。

之後,姜淑梅開始沉迷書海,大量閱讀。75歲學寫作,80歲學畫畫。到了83歲,她已寫下近60萬字,畫了上百幅畫,出版了5本書,不少人稱她為“傳奇奶奶”。所以很多時候,老人缺少的隻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 尊重老人的交友自由 /

對老年人來說,更重要的還有情感生活的自由。有位女士中年喪偶,一人辛苦把子女撫養成人,還将他們送到了城裡生活,自己每天面對的是空蕩蕩的房子。後來,偶然結識了一位離異男幹部,兩人一見如故,可決定再婚時子女卻覺得她為老不尊,硬生生拆散了這段姻緣。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有2.5億,其中喪偶的老年人有4700萬人。而其中大部分的老人還都是空巢老人,交友可以彌補他們精神上的一種缺失,不僅生活上可以互相照料,精神上也可以互相慰藉。

/ 不給老人的活法設限 /

很多人覺得,老年人年紀大了,就不應該出去瞎折騰。可在國際時尚周上,就有100位中老年“超模”走上了開場大秀。盡情展示着中國女性的時尚與自信,改變了人們對“中國大媽”的刻闆印象。

在烏鎮的80歲“網紅奶奶”胡晖,不僅會網購、在線交流養生穿衣搭配,直播和抖音也被她輕松玩轉,絲毫不遜于年輕人。公園硬漢大爺,每天健身練成6塊腹肌,身體素質絲毫不輸小鮮肉。你看,青春對任何人都沒有設限。身體可能會老去,但青春躍動的心卻可以保持。

這樣“唠嗑”才是老人需要的

我們該如何愛老敬老,陪伴家中的老人,度過一個溫暖而又充滿愛的重陽節呢?

陪伴

對子女來說,若能來到年邁的父母身邊,陪他們唠唠嗑、說說話,陪老人過一個快樂、團圓的重陽節,當然再好不過。但若工作繁忙,探親不便,也可以借助電話、視頻聊天等手段,讓親情“始終在線”。

生活中除了距離常有一些隐形的障礙會使老人與子女溝通受阻。例如,父親似乎變得越來越陳腐固執,說不了幾句就嗆嗆起來;母親經常在電話裡讓孩子常回家看看,但一見面就開始唠叨。因此,有些子女雖然心裡惦念着父母,但卻在行動和語言上保持着距離。

的确,随着年齡的增長,老人的生理和心理會發生一些變化。如智力可能逐漸衰退;性格由外向轉為内向,甚至變得易沖動、多疑;興趣狹窄、生活單調刻闆;情緒更加悲觀,容易焦慮;行為幼稚等等。這時,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和與父母相處的技巧。

傾聽

老人愛唠叨,如何應對老人的唠叨?答案是:耐心傾聽。

跟老人交流時要專注,最好與老人對視,而不是邊玩手機邊敷衍搭腔。想想我們在年幼時,父母總會包容又耐心地傾聽我們的“童言無忌”。随着歲月流逝,年邁的父母與子女的角色已經發生互換,這時就需要我們多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耐下心來,不要讓老人不敢跟我們說話,看着子女的臉色欲言又止。讓老人感到你對他們說的話感興趣,而且在認真傾聽,這也能鼓勵老人把想說的話說完。看似一件小事,其實也會給老人帶來滿滿的幸福感。或許當時你會覺得這有點“浪費時間”,但能聆聽父母講話的成年子女是幸福的!畢竟,有誰能像父母一樣毫無保留、全心全意地為我們好呢?

在談話的過程中,适時附和,時不時追問一下,還可以将談話引向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上來。

溝通

倘若“話不投機”,老人和子女想得不一樣,也不要輕易對老人說出否定的話語。如果争論的焦點是“紅色還是黑色的衣服更好看”這一類生活瑣事,即使老人的觀點有些偏頗,子女也要盡量不較真,順着老人的意思即可。但是,如果老人由于判斷力下降,有采取危險行為的傾向,或是可能上當受騙,子女就要想辦法中止老人的念頭或行動。盡量不要不顧年邁父母的自尊而批評老人或強行制止老人的行為,而是應盡量耐心說服老人,必要時通過改變環境、轉移注意力、消除誘因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多鼓勵老人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讓自己“動”起來。讓他們體會到,即便身患疾病,也不意味着就完全不能做事了,定期體檢、遵醫囑治療,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老人依然可以享受美好生活。

綜合科普中國、老年健康報道

來源: 武漢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