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北京 胡同 生活

北京 胡同 生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5 21:44:05

北京 胡同 生活(胡同生活的N種可能性)1

12月4日,北京市西城區煙袋斜街慶雲樓四層咖啡廳的觀景台上,兩名女青年度過休閑的周末時光。遠處北京CBD(中央商務區)高樓林立,與近處胡同裡古樸的老院形成鮮明對比,曆史的痕迹與現代的繁華交織融合,北京城的古今美景盡收眼底。

北京 胡同 生活(胡同生活的N種可能性)2

11月23日,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市民活動中心,在高校任職的韓老師(右一)正在制作旗袍。她和這裡的其他學員一樣,零基礎開始學習旗袍知識,幾次課程下來,她已經可以獨立制作一件完整的旗袍。

北京 胡同 生活(胡同生活的N種可能性)3

11月25日,北京市東城區景山街道,賓客們在任海鵬改造的胡同小院裡聆聽音樂會。他們之中有附近的街坊鄰居,也有慕名而來的客人。

北京 胡同 生活(胡同生活的N種可能性)4

11月17日,北京市西城區儲子營胡同,一位居民在挑選自家門口存放的冬儲蔬菜。許多老一輩的胡同居民仍然保持着在冬季儲備蔬菜的傳統。

北京 胡同 生活(胡同生活的N種可能性)5

12月4日,北京市東城區智珠寺大殿内,學員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瑜伽。每周六上午,這裡都會開展瑜伽課程,古建築與瑜伽結合的新穎模式吸引了衆多愛好者和遊客前來體驗。

北京 胡同 生活(胡同生活的N種可能性)6

12月4日,北京市東城區智珠寺院内,兩名年輕人用自拍杆合影留念。改造後的智珠寺找到了新的商業模式,在社交媒體的帶動下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

北京 胡同 生活(胡同生活的N種可能性)7

11月24日,北京市東城區奮章胡同,幾名工人正在進行胡同拆遷工作,同時修繕胡同内的曆史文化建築。

12月4日,北京市西城區煙袋斜街,一家今年7月開業的“天台”咖啡廳裡人頭攢動,這裡原是一家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的著名酒樓,原址重建後出租給不同的商鋪。初冬的寒意并未驅散顧客們的熱情,不少年輕人倚在欄杆邊,選取“黃金位置”與背景中的鐘鼓樓和胡同合影。據這家咖啡廳的店員姜峰介紹,自開業以來,這裡每天都有人來拍照“打卡”,最多的時候一天客流量上千。

胡同作為北京内城居住區的重要單元,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随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老舊的胡同空間逐漸無法滿足居民生活的需要以及城市規劃的需求,城市發展加速着胡同空間的“變身”,而随着古建築與現代生活方式的交融,胡同生活的全新可能性也正在被探索。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彭唯嘉喜歡在閑暇的時候到北京的胡同裡轉轉,尋找古樸的建築和有意思的店鋪,感受胡同裡的人文氣息。不久前,她偶然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景山後街的胡同中一處由清代寺院改建而成的公共空間中開設了瑜伽體驗課,于是她決定利用周末的時間來試一試。一個半小時的課程結束後,彭唯嘉對這場特殊的體驗給出了很高的評價:“這裡的環境很安靜,能讓我的精神更加專注,是一次非常新奇的體驗。”

一走進“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的院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接待室鋪滿整個牆面的顯示屏,上面詳細記錄了院子裡正在開展的活動類型和報名人數。屏幕一角的數據顯示,這裡自開放以來已接待客流28萬人次。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由胡同裡的一座兩進四合院改建而成,于去年9月免費向公衆開放,為周邊市民提供傳統工藝工作坊和非遺文化講座等文化活動。在院子新修的玻璃門上,“小院裡看大北京” 的标語頗為引人注目。

栗紫是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旗袍工坊的老師,5年前她從北京服裝學院辭職,創辦了自己的傳統服飾課程。她從去年開始在這裡教授傳統服飾制作,她的學員中有退休後賦閑在家的老年人,也有對傳統服飾感興趣的中學生,覆蓋了各個年齡段。

今年60多歲的呂文蘭是文化中心裡年齡最大的工作人員,家住一街之隔的她退休後不願閑在家中,就來到這裡擔任接待工作。據她介紹,這裡的活動都非常搶手,經常活動剛上線,名額就被約滿。來參加活動的不隻是住在周邊的居民,還有遠在五環外的居民自帶午飯趕來參加活動,一待就是一天。

11月底,建築師任海鵬在自己改造的胡同小院裡舉辦了一場小型音樂會,到場的觀衆中既有熟識的親朋好友,也有慕名而來的客人,溫馨熱鬧的場景給冬日夜晚蕭瑟的胡同增添了一絲溫暖。

任海鵬自2019年開始着手改造這座祖輩居住的胡同小院。作為建築師,他更加了解胡同改造工程的症結與解決方法。比如胡同裡令人頭疼的取暖和光照問題,任海鵬給自己的院子引進了先進的新風系統,在保證室内空氣循環和溫度适宜的同時,還能降低能耗。

改造後的胡同小院成為任海鵬一家人日常起居、招待親友的場所,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築元素和現代科技的運用使小院更加精緻和宜居。“有天一早還有一對陌生的夫婦敲門拜訪,想給自家的胡同小院改造取取經。” 任海鵬笑着說。

任海鵬的父親任歡迎非常樂意向來訪的客人介紹小院,在胡同大院裡生活多年的他對鄰裡關系的變化感受很深,“過去住在胡同裡的人們關系很親密,生活上也會互相照應。現在雖然高樓大廈多了,但同住一棟樓的人經常互不相識,很少來往。”任海鵬一家人對這個小院的定位是家庭會客廳,除了自己居住的需求,也希望能夠給鄰裡朋友提供一個交流的場所。

阡陌縱橫的胡同見證了北京這座古都的變化。時過境遷,曾經的曆史已經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胡同盡頭拔地而起的高樓。數百年來,交織在北京各個角落的上千條胡同,一直默默見證着城市的發展變化,和多樣的百姓生活。(實習生 盧舒珺 攝影報道)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