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體是由各種化學物質所構成的,這些化學組成部分在體内不斷進行各種化學變化,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生物化學就是一門研究生物體的化學組成,以及生命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化學變化規律的科學。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來探讨生命現象的化學本質,所以又被稱為生命的化學。
生物化學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在古時候人們就懂得用曲來發酵酒,這其中就是利用酶來進行發酵,包括各種醋還有醬油等,也都是利用酶發酵的生物過程。我國古代就已經制成豆腐,而豆腐就是利用蛋白質的沉澱性質。唐代藥王孫思邈用豬肝治療雀目,實際是利用富含維生素A的豬肝治療夜盲症。
18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是生物化學的初級階段,又稱靜态生物化學階段,在這個時期主要工作是對生物體的各種組成成分進行分離,純化,從而确定生物體的化學組成性質及其結構等。在1815年到1832年,法國科學家就鑒定出脂肪,甘氨酸,亮氨酸及纖維素等生物體組成成分。19世紀末,人們又确定了生物體内的單糖,二糖及澱粉等多糖的基本組成和結構。科學家從血液中分離出血紅蛋白并于1864年制成結晶,證明血液的紅色是由血紅蛋白的顔色引起的。
從20世紀初期開始,生物化學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這個時期重點研究物質的代謝轉變。到20世紀50年代基本确定的生物體内主要物質的基本代謝途徑,及其能量代謝過程的關系,例如糖酵解過程,三羧酸循環,尿素合成過程,脂肪酸β氧化,ATP生成方式,氧化磷酸化等。在酶學方面制備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結晶,證明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到20世紀後半葉以來,生物化學飛速發展,進入了分子生物學時期。在1953年首次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标志着生物化學的發展進入了以核酸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為主要研究内容的分子生物學時期。此後對DNA的複制,DNA的轉錄及蛋白質的合成過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遺傳信息傳遞的中心法則。1994年蛋白質組學的概念被提出,蛋白質組學在整體水平上研究組織細胞蛋白質的組成及動态變化,它的發展是人類對生命的認識,又從單個分子的研究回歸整體,更有利于揭示生命的奧秘。
生物化學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前進,不斷向前,向更深入發展,從宏觀到微觀的發展的過程,最後又從單個的研究回歸到整體,是一個循環而又聯系的過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