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亞強
來源|标杆精益
全文總計1457字,需閱讀4分鐘,以下為今天的益者原創:
質量管理的目标是為客戶交付合格的産品,根據因果理論Y=X1*X2……
導緻産品質量不合格的X因素很多,如何在制造環節保證産品的質量,那就是質量管理的三不原則,這三不原則和豐田汽車的三不原則相同。
我們一起來學習下日産汽車集團全球近57家工廠的落地方法。
01
第一:不制造不良
質量是制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
基于這個原則,獨立的檢驗崗位在精益的角度來看都是浪費,國内汽車産業鍊一些企業已經取消制造現場的獨立檢驗環節,而是通過不制造不良下功夫來保證産品的合格性。
當然若是機構或客戶特定要求的檢驗崗位,是屬于增值崗位,這一點我們需要注意區分。
不制造不良的措施是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全面的落實标準作業,考評的方式的員工理解标準作業100%,執行标準作業100%,我們稱之為雙百任務。
具體的做法是需要做出單個産品的标準作業,混合生産的标準作業,簡單點講現場産品的編組變化導緻的崗位内容放生變化,需要建立不同規則下編組标準作業。
大部分企業理解為單個産品的單個崗位标準作業就是OK了,這個隻能說完成了标準作業的初級階段。
中級階段是編組的混合标準作業,而高級則是管理者不斷通過PDCA/SDCA完善标準作業,而作業員不斷的執行雙百目标。
另外一方面:全面的落實變化點管理,制造現場更多的是4M變化,即人機料法的計劃性變化和突發性變化的管理。
若現場能夠全面執行标準作業,那麼加工的産品一定是合格的嗎?
不一定,現場人機料法環測都是随時随地的變化着。
如果能夠做好變化點管理,那麼任何一個改變都是預防性管理,現場的生産則處于可控狀況。
我們需要建立變化點的處理流程,比如人員的變動,有突發離職和計劃的請假方式,崗位的替換,多能工的培育體系,人員上崗前的技能确認,教導等等都需要作為後備資源儲備訓練,随時應對變化點。
02
第二:不流出不良
作業崗位不良發生了,如果保證不會流到下一個崗位。這裡的核心的不良的判斷标準,判斷的方法應該寫入标準作業中,員工依據SOP來判斷産品的良與不良。
如果員工隻能按時加工産品而不能判斷産品合格與否,我們隻能打五十分。
一方面:可視化管理不良與敢于将問題顯現化。不懈的追求問題的顯現化和改革是實現和客戶同期生産的條件。
将現場每日發生的課題可視化的管理,班組全員都知曉每個課題的進度及效果,全員統一意識,加速不良問題的消除和改善。
可視化通過A3打印,現場及時更新進度的模式展示。将課題全員承擔化,非班長一個人的任務。
另外一方面:防止不良流出,需要針對問題立即落實臨時對策,确保生産的順暢。
同時每日發生不良的問題需要在24小時内找出根源問題,對源流問題進行改善。找不到源流,問題還會重複發生。
這一點上根源上消除後需要進行SDCA循環,同時制作OPL進行全員學習,不斷強化質量問題點的顯現及如何消除。
03
第三:不接受不良
不接受不良很多人看到字面意思,認為是下一個工序如何不接受不良的措施,這樣的理解是一個誤區。
下工序不接受不良可以通過全面落實标準作業來保證,所以這裡講述的含義是通過将本工序的不良消除掉,這樣下工序就不會接受到不良品。
消除不良的六個步驟是:
(1) 把握不良發生的狀況;
(2) 查明不良品的對象範圍并标明;
(3) 緊急時的判斷與防止當前不良流出的措施;
(4) 報告上司(管理者・監督者);
(5) 不良品處理的協商和責任部門修正工作的落實;
(6) 不良品的處理(選别、修正、報廢等)。
制造現場做好質量管理三不原則的落地,是通過管理手段消除不良品流到客戶的手中,還有一些企業提出第四個原則:不讓他人制造不良。
這個原來其實是豐田汽車的防呆法的應用,通過機械原理或管理的閉環實現傻子也做不錯的辦法,我們稱之為“不讓他人制造不良”。
益者簡介:周亞強。高級咨詢顧問,精益生産專家。曾在東風日産汽車、吉利汽車、格力電器等從事多年管理工作,主要方向工業工程、精益生産管理,具有深度的理論功底與實戰經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