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草魚究竟是釣底還是釣浮?草魚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魚種,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草魚很難定義其固定水層,不像鯉魚、鲫魚固定在水底,也不像鲢鳙、翹嘴,多在中上水層厮混,草魚的魚層很雜,與其說是全水層覓食,不如說是哪裡有吃的,草魚就會成群遊曳到哪裡,壓根就不固定;,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釣草魚究竟是釣底還是釣浮?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草魚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魚種,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草魚很難定義其固定水層,不像鯉魚、鲫魚固定在水底,也不像鲢鳙、翹嘴,多在中上水層厮混,草魚的魚層很雜,與其說是全水層覓食,不如說是哪裡有吃的,草魚就會成群遊曳到哪裡,壓根就不固定;
釣魚必打窩,因為草魚的這種不固定性,打窩誘聚草魚的方式,沉底、打浮都有,所以釣草魚,最大的争議,倒不是用什麼餌料效果最好,而是到底是釣浮,還是釣底,哪一種更好,哪一種效果更明顯;
這倒也不是釣友們有的放矢,實在是因為,釣草魚的時候,用玉米粒、顆粒沉底誘聚,效果也不錯,用草捆、浮水顆粒打浮誘聚,也能有不錯的漁獲,但是非要說哪種方式效果更好,說不相伯仲不太合适,說不分上下,也不太恰當,因為釣底和釣浮這兩種思路,魚口效果時效性很強,簡單點說,就是魚口一陣一陣,很難做到長時間有口;
當然,别說是草魚,拉白條也很難持續有口,但是草魚是群栖魚,不應該魚口斷斷續續,原本就不應該出現,釣上2~3條草魚之後,就散窩了,之所以會出現,釣草魚僅僅在某一段時間魚口特别好,則是因為草魚在不同的時間段,因為水溫的原因,遊曳的水層不同,覓食的水層也不同,覓食的水深也不不同,不管是釣底,還是釣浮,其實都不太合适,這個時候,就要引入一個釣法概念,分層釣法;
分層釣法,顧名思義,在不同的水層作釣,而釣草魚的分層釣法,則是有兩層意義,第一層,是根據草魚的生理習性不同,根據其覓食、遊曳習性,選擇不同的水深作釣;第二層,則是利用鈎距不同,不同的鈎餌,釣不同的水深,而這兩種分層釣法的思路,在實戰中的做法,是有非常明顯的區别;
一、根據時間段不同的分層釣法這種釣法,主要是利用草魚在不同的時間段,會在不同的水層覓食、遊曳,最為明顯的,就是草魚畏冷喜熱,因為草魚在水溫10度左右時,就徹底閉停魚口,在水溫16度左右時,有攝食欲望,在水溫22~30度左右時,會有強烈的攝食欲望;
同時,草魚的耐氧性是很糟糕的,簡單點說,缺氧的狀态下,就别指望草魚有活躍狀态,更談不上什麼魚口了,所以,在低溫、缺氧等客觀情況出現時,草魚都會在中上層遊曳、覓食,而水溫适宜、水深适宜、溶氧适宜的時候,則會在水底覓食、遊曳,根據這種生理習性,我們可以按這樣的時間段、天氣情況來分層作釣:
1、清晨、夜間,以釣浮為主
2、午間、午後、傍晚,以釣底為主
3、起風、降雨,釣半水、離底為主
4、陰天應釣浮為主
根據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氣象,用不同的釣深,雖然不太精準,但是至少稍微花點功夫尋找魚層,基本上都是八九不離十;
二、利用鈎距不同,釣不同的水層這種做法,利用台釣子線長短不同,将鈎距放得特别長,常見的設置,是鈎距放到50~100厘米,在較深的水域中,鈎距可以放到100~300厘米左右;
這樣一鈎在底,一鈎在離底50~300厘米之間,不管草魚在水底,還是在離底,甚至是半水,都不影響誘釣效果;
還可以通過中魚是上鈎還是下鈎,來判斷魚層具體所在位置,然後再次做出調整,或者換用其他普通釣組來找魚層;
當然,這種釣法,對釣組的配置非常考究,畢竟草魚個頭較大,如果線組配置不好,因為子線過長,不管是底鈎中魚還是上鈎中魚,切線的概率都很大;
最後釣魚最忌諱的就是死闆,當然,純粹以釣魚解壓、逗樂的釣友,倒是不必在意這一點,但是,死守枯等,呆闆的套用釣底、釣浮來守釣,雖然也不見得一定沒漁獲,但是個中樂趣就差了幾分,釣魚不僅是運氣比拼,更多的則是和魚、和水甚至是和自己的鬥智鬥勇,這才是釣魚真正的樂趣之一,非圈内人,确實是體會不到其中樂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