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3時許,“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在湖南長沙去世,享年91歲。有關袁隆平的逝世,外媒也十分關注,普遍贊頌袁隆平對全世界糧食領域的卓越貢獻。
彭博社:象征中國糧食安全的科學家去世享年91歲
路透社:幫助中國的袁隆平去世,享年91歲
印度媒體《TV9Hindi》:“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中國去世,享年90歲,是該國的英雄
古巴國家通訊社拉美社: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享年90歲
有突出他的水稻研究和“雜交水稻之父”頭銜的——
西班牙21世紀世界報:“雜交水稻之父”中國科學家袁隆平去世;
這位91歲的農學大師被認為是亞洲的英雄,以“養活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而備受稱贊。
英國獨立報: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享年91歲
中國科學家袁隆平過世,他的高産水稻品種幫助全世界的人們養活了自己的生命。
法國的France24: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享年91歲
更多的,是突出他對世界和亞洲做出巨大貢獻的——
路透社的報道稱,袁隆平在上世紀70年代研究出首個雜交水稻品種,令全球許多人遠離了饑餓。袁隆平直到今年年初還在田地中工作。長沙居民聚集在袁隆平曾工作的研究院門外,對他表示深切的敬意。
美聯社的文章稱,袁隆平的高産水稻研究幫助養活了全世界人民。全球目前有約五分之一的大米産自袁隆平的改良水稻。袁隆平幫助中國實現了從糧食短缺到糧食安全的轉變。袁隆平及其研究團隊與全球許多國家進行合作,來共同解決糧食安全和營養不良問題。在袁隆平最後的歲月中,他依然沒有停止進行研究。2017年,袁隆平和湖南一家農業院校一起,為受到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地區研究出一種低镉籼稻,将大米中镉的含量降低了高達90%。
《聯合早報》中文網的報道稱,袁隆平是中國研發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首位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袁隆平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産雜交水稻品種“南優二号”。經過其團隊20多年來的攻關,雜交水稻目前已在美國、印度、巴西等國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産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兩噸左右。
大公網的報道稱,袁隆平心中一直有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從1961年7月,袁隆平在稻田中發現的第一株雜交稻,到如今造福全球逾80個國家的雜交水稻技術,袁隆平以驚人的科學成就向世界宣布:“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
法新社的報道稱,袁隆平在1973年研究出全球第一個高産雜交水稻品種。雜交水稻的産量比普通水稻高出20%,被廣泛種植于中國以及全球其他水稻産區。袁隆平逝世的消息在網絡發布後的數小時,浏覽量就達到近10億次,人們通過網絡表達哀悼并贊頌他的功績。
ABC新聞:中國的袁隆平逝世;大米研究幫助養活了世界
華盛頓郵報:中國的袁隆平逝世;大米研究幫助養活了世界
意大利最大通訊社安莎社:袁隆平去世,他的“雜交大米”喂飽了中國
世界著名的農學大師,将農作物産量提高了20%
法國地方日報聯盟: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他使數百萬人免于饑餓
袁隆平于1973年種植了世界上第一批高産雜交水稻品種。
聯合國、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也紛紛發微博、推特悼念袁隆平:
@聯合國:袁隆平院士為推進糧食安全、消除貧困、造福民生做出了傑出貢獻!國士無雙,一路走好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UNDESA):今天,我們一起悼念這位逝世的食品英雄。中國科學家袁隆平通過研發首個雜交水稻植株,使數百萬人免于饑餓。他今天以91歲高齡去世,但他留下的遺産和消除饑餓的使命仍在繼續。
外國網友:他有溫柔的靈魂
他的夢想是造福全人類
對于外媒的刷屏,有網友不太了解他,求科普的——
我能問下他是誰嗎?
也有很多了解他的外國網友紛紛留言,表達對他的敬意——
他的夢想是造福全人類。RIP,袁隆平先生。
我們應該感謝這位科學家的貢獻,應對世界的糧食危機。我們應該紀念這科學家能夠解決世界上人口衆多國家的糧食問題。他是袁隆平先生,一位在中國被稱為食物之父的科學家
記住他的卓越工作。擁有溫柔靈魂的袁隆平先生是中國雜交水稻研究與科研的先驅,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作為#雜交水稻之父,我們将他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RIP
他是雜交水稻之父,雜交水稻幫助人們不再遭受饑荒之苦。它(水稻)在中國,非洲,越南,印度尼西亞,美國生長着。他的夢想是造福全人類。今天,他去世了。RIP,袁隆平先生,我們将永遠記住您的貢獻。#袁隆平
記者:王婧 綜合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網、新華社、英倫圈微信公衆号
終審:周甯
監制:李保金
編輯:申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