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歡看電視的朋友,應該對電視劇《楊貴妃秘史》有所了解。當初,由殷桃、黃秋生主演的這部劇,在播放的時候,引發了收視熱潮。劇中對楊貴妃與唐玄宗、李白之間的三角戀,進行了刻畫,更因為其中關于楊貴妃與李白剪不斷理還亂的暧昧關系,成了全劇的焦點,被關注,更被争議。
那麼,楊貴妃與李白在曆史上到底有何瓜葛呢?
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楊貴妃生于公元719年,李白生于公元701年,二人年齡相差18歲,與電視劇中的年齡倒也相仿。所以,如果說這對才子佳人當初有一段浪漫情史,也算是合情合理。
接下來,就讓我們借助相關的曆史資料一探究竟。
天寶元年八月,唐玄宗将李白召進京城。李白得到這樣的召喚,以為自己終于可以揚眉吐氣,走向仕途,不必再生活于市井中,于是,便“仰天大笑出門去”,赴長安去了。到達長安後不久,他便在金銮殿與唐玄宗見了面,還受到非常熱烈的歡迎。
雖然,李隆基沒給他安排什麼職位,隻是讓他待诏翰林,但是,這個臨時、候補的身份,卻給了李白一個接近玄宗和楊貴妃的機會。在李白的詩作中,曾經多次描寫過唐玄宗攜楊貴妃遊玩的場景,可見,當時李白跟随在他們左右确有其事。
天寶元年十月,玄宗帶着楊貴妃去骊山泡溫泉,李白也一同前往,後寫了《侍從遊宿溫泉宮作》等詩;
第二年初春,玄宗在宮中遊玩,李白奉旨作《宮中行樂詞》十首;
仲春,玄宗遊宜春苑,李白跟去,奉诏寫下了《龍池柳色初青聽新莺百啭歌》;
暮春,玄宗與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觀賞牡丹花卉,玄宗想聽點新歌,所以,讓李白作《清平調詞三首》;
夏天,玄宗泛舟白蓮池,李白寫了一首《白蓮花開序》。
此外,《春日行》、《陽春歌》等詩,應該也是陪禦駕遊玩的時候寫的。
由此可以看出,“詩仙”李白的進宮,給當時奢侈沉悶的宮廷生活,帶去了一股新鮮的氣息。唐玄宗見到李白,一定是覺得新鮮有趣。一時之間,玄宗對李白優待異常,也完全是可能的事情。而且,史書記載的禦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不一定是空穴來風,看似也有幾分真實。
但是,這種新鮮度并沒有長久的保持下去。
天寶二年春夏之際,李白開始在《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題東溪公隐居》等詩歌裡流露出怅惘之情。從當年的秋天開始,他的詩作中明顯表現出憂讒畏譏、怨尤失望的情感,比如:《古風四十四·綠蘿紛葳蕤》、《怨歌行》、《妾薄命》、《長門怨二首》等。到了天寶三載春天,李白離開了皇宮,當然,他的離開并不是自願,而是被放逐。
從李白在宮裡待了一年多時間,跟着玄宗和楊貴妃到處遊山玩水。由此可以推測出,李白對楊貴妃的美貌,以及歌舞才藝都看在了眼裡,而楊貴妃又是“資質天挺”、能歌善舞,彈得一手好琵琶。在李白的《清平調詞三首》中,描寫的雲裳花容,“可憐飛燕倚新妝”、傾國之貌等等,應該描寫的就是楊貴妃,以及她跟李隆基親親我我的情景。
都說覓得知音人,李白的才華世人皆知,如果說,楊貴妃喜好音律,對李白這樣大詩人一點都不動心,恐怕也不合乎情理。才子與佳人相遇,雖然,沒有傳出任何绯聞,但是,在長期的惺惺相惜之下,一瞬間的情愫應該還是有的。
所以,對《新唐書》中,李白不被重用,後被玄宗趕出長安,是因為楊貴妃不待見他,并不可信。因為,當時李白的身份不過是“翰林供奉”,說白了就是“娛樂人士”,用詩詞歌賦中的一點小才華,逗皇帝、妃嫔、王公大臣們一樂,所以,這樣的地位,根本不值得高力士、楊貴妃跟他較勁。
而且,高力士對玄宗非常忠誠、言聽計從,作為一個宦官,為了玄宗的遊玩高興,他竭力操辦唯恐不及,哪裡還會去拆牆腳呢?
說高力士因為李白喝多,讓他當着衆人的面給自己脫鞋,覺得被其侮辱而心有嫉恨,所以,才為了報複李白,不僅常說他的壞話,還處處排擠李白。但是,高力士作為一個深受玄宗信任的宦官,能得到當時的權力和地位,怎麼可能是這樣沒有胸襟的人。
高力士的膽量和謀略肯定是高人一等,怎麼可能因為這麼一點點小事就處處刁難呢?即便高力士真的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既然玄宗賞識李白,他一個太監又能怎麼樣,難道他不想活了嗎?跟皇帝喜歡的人作對?此外,當時的李隆基在治國方面還保持着鐵腕風格,他絕對不可能容忍他人在自己面前給别人說情或者诋毀他人。
舉個例子,《明皇雜錄》中有過這樣的記載,說:安祿山在暗中找楊貴妃,給她行賄,希望能做個挂職的宰相,玄宗沒同意。而且,驸馬張垍以為玄宗在一次造訪他之後會讓自己當宰相,但因為一直沒接到任命,便私下去找安祿山抱怨。之後,安祿山将這個事情告訴了玄宗,沒想到玄宗大為惱火。
雖然,玄宗對楊貴妃寵愛有加,但是,卻堅決不能容忍其幹預朝政。楊貴妃曾經兩次被趕出後宮,差點連貴妃的身份也被廢掉,就是因為她過問政事。由此表明,玄宗雖然愛美人,但絕對沒有被美色沖昏頭腦。而且,楊貴妃應該也不敢在他面前随便議論朝臣,說李白的壞話,幹預他的仕途。
此外,還有相關的資料記載,高力士曾經調撥李白與貴妃之間的關系,指出李白在自己的詩作中,借用趙飛燕影射楊貴妃婦人亂政,并說李白借作品揭發楊貴妃與安祿山的淫亂行徑。對于這種說法,也是令人難以置信。
李白當時的情況并不好,因為,他沒有被重用,即便如此,李白不至于傻到用如此直接的方式對楊貴妃和大臣說三道四,如果真是這樣,恐怕他不是被趕出長安,而是有殺身之禍。此外,對于李白被賜金放還的原因,還有另外的說法。
比如:有言論說因為有人妒忌李白的才華,才在玄宗面前說李白的壞話,将他趕出了宮門。
但實際上,當時的李白地位并不高,不過是一個供奉翰林,連個正規的編制都沒有,對旁人的威脅是非常小的。而且,按照唐玄宗的性格和處事風格,也不可能容忍旁人在自己面前說李白的壞話,所以,這種說法很難成立。也就是說,李白離開朝廷、離開長安,主要原因在唐玄宗本人:
李白時常醉酒,口無遮攔,他擔心李白會将宮内的秘密外洩,因為,此事是玄宗最忌諱的,所以,這很可能是李白被趕走的原因。
參考資料:
【《唐才子傳·李白》、《舊唐書·列傳第二·後妃下》、《資治通鑒·唐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