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診室裡不少O型腿的患兒來診,這些小兒部分合并有肋骨發育畸形,例如漏鬥胸、雞胸等,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其實這些O型腿一大部分是小兒佝偻病,它是嬰兒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症,俗稱為軟骨病。它是由于小兒體内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鈣、磷代謝紊亂,從而導緻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此病多見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尤其是3月以下的小嬰兒。剛剛開始往往表現為精神、神經方面的症狀,如煩躁不安,夜間容易驚醒和多汗,在吃奶和哭鬧時出汗更明顯,汗多刺激頭皮出現時有搖頭等;繼而會出現典型骨骼發育方面的病變。例如6個月以内嬰兒出現以顱骨改變為主,頭顱按上去有乒乓球那種彈性感;7-8個月時出現方顱,前囟門大而閉合遲緩,頭後枕部的毛發稀少顱,牙齒的萌出和坐立、行走也遲于正常嬰兒;胸部骨骼可表現為肋串珠,肋骨與肋軟骨交界部位隆起粗大,縱向摸上去有如串珠,嚴重者出手足呈C型;1歲左右出現胸骨畸形,肋外翻和雞胸;倘若孩子在佝偻病活動期時久坐、久站,還可能引起脊柱彎曲和下肢出現O形、X型腿。2歲以後的兒童多出現後遺症,殘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也可以說這個病主要是維生素D缺乏,有大部分是圍生期攝入量不足,母親妊娠期,尤其是懷孕後期寶媽的維生素D攝入量不足,常見的有寶媽吃不進東西、患有肝腎方面的疾病、孩子早産及雙胎兒等。孩子在2個月至1周歲期間,飲食中所含的維生素D的量很少,一般很少超過100個國際單位/天,而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量為400個國際單位/天,二者差别是非常大的。生長速度快,特别早産及雙胎嬰兒生後生長發育快,需要較多的維生素D,而體内存在的維生素D不足,易患佝偻病;而另一種原因是日照不足,陽光可以幫助自身合成維生素D,一般鼓勵至少在戶外活動2小時每天,體内就能合成足夠的内源性維生素D;還要注意自身疾病的問題,長期服用抗驚厥藥物,嬰兒胃腸道或肝膽疾病同樣會影響影響維生素D的羟化過程,也會導緻體内維生素D缺乏。
因此可知,預防佝偻病可以通過多曬太陽和額外補充維生素D來改變,其中服用魚肝油或複合維生素D等是很好的輔助手段,嚴重患兒應及時就診,并積極治療基礎疾病,防止出現後遺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