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越國成就?本報記者張建松由中國航海博物館和南越王博物院聯合主辦的“大漢海疆:南越航海文明展”,正在上海精彩亮相展覽中154件(組)文物全部出土于南越王墓與南越國宮署遺址,是南越王墓精品文物首次大規模在滬展出中國航海博物館從航海視角、用展覽語言串聯起考古發掘的文物,講述了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轫者的古南越國航海成就與海洋文化,深深吸引了申城觀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閩越國成就?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本報記者張建松
由中國航海博物館和南越王博物院聯合主辦的“大漢海疆:南越航海文明展”,正在上海精彩亮相。展覽中154件(組)文物全部出土于南越王墓與南越國宮署遺址,是南越王墓精品文物首次大規模在滬展出。中國航海博物館從航海視角、用展覽語言串聯起考古發掘的文物,講述了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轫者的古南越國航海成就與海洋文化,深深吸引了申城觀衆。
獨具特色的海洋文化
1983年6月,在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山的腹心深處,發現了一座西漢古墓。兩漢時期諸侯王級别的墓葬,到今天已大多十墓九空。而這座大墓卻一直未被盜擾,保存十分完整。經過科學的考古發掘,墓中出土的“文帝行玺”龍鈕金印以及“趙眜”玉印,結合史書記載,證明墓中長眠的正是兩千多年前南越國的第二代王——文王趙眜。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帝國。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設立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趙佗任南海郡龍川縣縣令。公元前203年,趁秦末天下大亂、楚漢相争之際,趙佗統一嶺南三郡,自立為王,建立嶺南第一個地方政權——南越國,定都番禺。公元前202年,漢朝建立。漢高祖劉邦遣陸賈出使南越國,趙佗接受漢朝冊封,面北稱臣。公元前137年,趙佗逝世,其孫趙眜繼位,這就是南越文王。
南越文王墓是嶺南地區規模極大、保存完好、随葬器物豐富的大型彩繪石室墓。南越國宮署遺址是廣州曆史文化名城的精華所在。其中,南越國時期的大型石構水池在嶺南地區尚屬罕見,曲流石渠遺迹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早期、保存較為完好的秦漢王家宮苑實例。
2021年,南越王墓與南越國宮署遺址一同入選國家“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此次展覽,中國航海博物館聯合南越王博物院,立足考古發現,管窺兩千多年前的嶺南文明,揭秘承秦啟漢的王國往事,系統呈現南越國獨具特色的海洋文化。
“古國芳華”“帆起東南”
公元前122年,南越文王趙眜逝世,其子趙嬰齊繼位。公元前113年,趙嬰齊逝世,傳位給次子趙興。丞相呂嘉擁立趙嬰齊的長子趙建德,發動政變,導緻南越國内亂。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派兵平定嶺南,南越國由此而亡,享國93年。
在秦漢大一統的時代背景下,身處海陸要沖的南越國在割據東南近百年間,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大力發展海洋文化,開啟嶺南文明輝煌。
據中國航海博物館策展人蔡亭亭介紹,首次在滬展出的南越文王墓和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154件(組)珍貴文物,按内容分為四個單元。
“南越世家”單元通過珍稀實物,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角度,展現具有原真性、完整性和權威性的南越國社會曆史畫卷;“古國芳華”單元展示反映衣、食、住、行的日用器具,再現兩千多年前南越國奢華的宮廷生活;“文王風雅”展示南越文王墓中的樂器、棋具、書畫用具等文物,反映出文王趙眜的風雅之好與生活閑趣;“帆起東南”展示海外舶來的乳香、象牙、金花泡及八角形石柱建築構件等中西方交流見證物。
記者在中國航海博物館看到,展品中最引人關注的南越文王“絲縷玉衣”,被放置在密閉玻璃櫃中展示。這是我國迄今所見唯一一套形制完備的絲縷玉衣。玉衣為對襟形式,是此前從未見于文獻和考古發掘的新品種。其制作年代不晚于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比河北滿城漢墓的金縷玉衣早10年左右,極為珍貴。
南越文王趙眜身上出土的一枚“文帝行玺”龍鈕金印,也首次在滬展出。這是目前我國考古發掘所見唯一的漢代龍鈕帝玺,也是最大的一枚西漢金印。這枚金印是墓主身份最可靠的物證。南越國雖為漢朝的藩屬國,但文王在位時仍對内稱帝,“文帝行玺”即是明證。
印面陰刻小篆“文帝行玺”四字,剛健有力。印鈕為一條遊龍,盤曲成“S”形,龍頭伸向一角。龍腰隆起,可以用來系印绶。龍鈕捉手處異常光滑,顯系使用過程中摸蝕所緻,台壁和印面邊緣又有碰傷痕和劃痕,均可表明金印是南越王生前所用實物。
海上絲綢之路的先行者
自古以來,越人善舟。南接大海、北通中原的南越國,先民在秦漢之際,已懂得借助季風沿着海岸線航行,與東南亞和南亞諸國進行交通和貿易往來,成為開辟海上絲綢之路的先行者。
根據考古發現與文獻資料,漢代廣州地區已有大型海船,作戰的樓船,内河航運的貨艇、客船,農耕運輸的小艇等多種船型。南越王墓出土的船紋銅提筒,其上繪制4艘首尾相接的海船,船體明顯繪出甲闆,船内分艙,船中有弓形大橹,表明南越人已有建造大型海船的能力。
通過遠航的海船,南越國得以同海外往來并互通有無。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衆多舶來品與外銷之物,是南越國與海外地區進行貿易活動的直接體現。
例如,古代中國以“絲國”聞名于世。南越王墓印花銅闆模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絲織物印花工具,說明當時絲織業發展到很高水準,還有十分先進的彩色套印技術,所産絲織物很可能已通過海路輸出。
南越國境内的合浦盛産珍珠。《漢書》《後漢書》中均有漢代南海之邊珍寶珠貨貿易繁盛的記載。有學者認為,對珍珠的渴求是促使人們大力發展海外貿易的驅動力之一。南越王墓是國内已知出土珍珠最多的墓葬,墓主頭箱的漆盒中有數千粒殘存珍珠,重達4117克。珠非正圓,為天然珍珠。
此外,南越王墓中發現的乳香、非洲象牙制品、玻璃珠玑等與海上交通相關的珍貴文物,是目前嶺南地區發現的最早的一批舶來品。南越國墓葬中普遍存在熏爐,說明熏香已成為南越國的一種生活風尚。但中國原産的香料資源并不豐富,乳香、沉香、檀香等熱帶香料也多來源于海外地區。
利用舟楫之便,南越國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海外貿易,使都城番禺快速崛起為海外珍寶的集散地和繁華的大都會,更為之後漢武帝發舶遠洋、開展官方海外貿易打下了基礎,對中國古代航海影響深遠。2016年,南越文王墓、南越國宮署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迹”首批申遺遺産點。
中國航海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張東蘇表示,與南越王博物院聯合舉辦“大漢海疆:南越航海文明展”,旨在通過考古出土的珍稀文物,讓觀衆感受古國的神秘、考古的魅力,感悟以南越國為代表的包容開放的嶺南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以及“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國古代航海的厚重曆史與輝煌成就,從而講好中國航海故事、傳播中國航海聲音。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