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江蘇一位家長稱要退家長群,引發了輿論對家長代批作業的探讨。12月10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一直堅持杜絕家長代批作業的現象。但也有教師反映,家長批改作業隻是表面現象,這背後還有另有硬傷。
1995年,甯海的一位數學老師,開創了一種新的批作業方式"隻打勾不打叉"。
那天戴老師正在辦公室批改作業,一個細細弱弱的聲音響起:"老師,别給我打叉,讓我改對給我100分吧"。
戴老師很好奇,為什麼孩子這麼執着地想要100分?後來他才知道,不是孩子喜歡100分,是家長過于喜歡100分了。既然學生有這樣的需求,那他就要讓這種需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說幹就幹,他琢磨了好幾天,決定批改過學生的作業後,不标明具體的錯題在哪,隻把錯題的數量标在作業下面,讓學生們自己去找,隻要學生自己找到并且改正了,就每道題獎勵10分上不封頂。
這一創新方式給學生的學習态度明顯帶來了改觀,原本馬馬虎虎的孩子,開始認真改起了作業,原來粗心的小毛病改掉了不少。但也有不少家長質疑,如果孩子們連作業上的叉都承受不起,以後生活中遇到什麼難處怎麼辦。
不過也有人說,戴老師的方法很好,很适合用來鼓勵小一點的孩子學習。
25年前的這一方法,後來也被不少人沿用。重慶市的一名山區教師陳偉在教孩子們英語的時候,因為大多數家長文化水平不高,覺得英語沒什麼用,學生們也沒興趣,初期教學的時候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陳偉心裡明白,大山裡的孩子們心理敏感,缺少自信。所以他從來都不給孩子們的作業打叉,隻是在錯誤的地方畫個紅點或者打個圈,等孩子們改正了再改成勾。
陳偉班裡有個小張同學,他父母外出打工,小張平時就跟奶奶一起生活,平時不愛說話也不愛學習。陳偉沒事就帶點小禮物,或者對他言語鼓勵。慢慢地,小張的英語也能考到90多分了。
這原本是為了鼓勵孩子,保護他們幼小自尊心的方法,演變至今卻有些變了味。
一名數學老師反映,現在學生的作業水平,已經成為了教師工作質量考核的重要一環,所以孩子們的作業必須全對,老師連一個紅叉都不能打。
為了保證作業交上來之前是全對的,老師不僅會拜托家長幫忙"檢查",還會找班級的小組長再檢查一遍,如果還有錯誤,就把學生叫到辦公室去改好,最後打上勾才算完。
這名老師說,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小學,到了初中,孩子們的考試變多,依靠考試就足以反映教師的教學質量了。
雖然這樣的現象隻是個例,不能代表所有家長代批作業的現象,但也可見家長與老師并不是敵對關系,大家各自有各自的苦衷。前有家長深夜未批改作業,遭點名批評,後有老師迫于考核不敢打叉。
央視評價稱,培養孩子是家庭和學校的共同責任,家長應該言傳身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學校應該側重孩子學業,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二者分工不同,缺一不可。
編輯:古月
來源:央視網、上遊新聞、甯波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