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紅線指經常進行耕種的土地面積最低值。它是一個具有低限含義數字,有國家耕地紅線和地方耕地紅線。現行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2009年6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土資源部提出“保經濟增長、保耕地紅線”行動,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耕地保護的紅線不能碰。
國務院印發第三版《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對未來15年土地利用的目标和任務提出6項約束性指标和9大預期性指标。6項約束性指标集中在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新增建設占用耕地規模、整理複墾開發補充耕地義務量、人均城鎮工礦用地等主要調控指标中。其核心是确保18億畝耕地紅線——中國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億畝和18.05億畝,确保15.60億畝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
調整方案:2016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土資源部印發《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調整方案》,對全國及各省(區、市)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建設用地總規模等指标進行調整,并對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進行優化。調整後,到2020年,全國耕地保有量為18.65億畝以上,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15.46億畝以上,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4071.93萬公頃(61079萬畝)之内。
耕地紅線數量的确定:
在2009年,在各市存量耕地的基礎上,按照80-90%的比例,确定基本農田。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間點以前,農田用掉的,就是用掉了,搶抓機遇了。比如東莞,他那時候就沒有農田了。那麼他的耕地紅線自然是0. 你不服也沒辦法,誰叫他發展得早呢。
但其他城市多多少少,都有農田,就按照80-90%的比例,确定保護面積。
耕地紅線的作用:
耕地紅線本質上是對經濟後進地區的保護。這樣經濟發達地區因為沒有了工業用地,逼迫産業向後進地區轉移。所以不存在落後地區替發達地區背負耕地的情況。而且耕地紅線2009年後才開始後,而在2009年後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增速明顯快于發達地區!
一般發達地區城市化率、工業化率高,雖然耕地紅線占比更低,但其實更缺建設用地,隻能高價向欠發達地區購買土地或者因為土地限制把一些工業産能搬遷到相對耕地指标富餘的落後地區。
國内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江蘇的蘇南地區城市向蘇北地區購買閑置建設用地指标,單價近100萬一畝,蘇北南通、鹽城、連雲港最受益,因為沿黃海的這三個城市每年因河口沖積新增的灘塗面積就達200平方公裡,土地根本用不完!賣閑置土地指标的收入有效補充了當地财政收入,提升了當地的發展水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