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思念他弟弟的名句?但願人長久 ,千裡共婵娟,這句經典詩詞出自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它也常常被引用在思念的句子、文章中,但你知道嗎,這句話并不是形容思念愛人,而且思念親人的,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蘇轼思念他弟弟的名句?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但願人長久 ,千裡共婵娟,這句經典詩詞出自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它也常常被引用在思念的句子、文章中,但你知道嗎,這句話并不是形容思念愛人,而且思念親人的。
蘇轼是一個重情之人,有與妻子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之情,還有與弟弟蘇轍的“但願人長久 ,千裡共婵娟”之情。
這首《水調歌頭》便是思念他的弟弟蘇轍。他為何對弟弟蘇轍有這麼深的感情呢?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 蘇轼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譯文:
丙辰年中秋,通宵暢飲,大醉而歸,寫了這首詞——并有些思念弟弟蘇轍。
怎麼才能知道月亮圓缺的規律呢?我舉杯遙問蒼穹。不知道天宮裡,現在是何年何月?我本可以和着這清風扶搖而上去問問故人,隻怕高樓紅牆、層樓疊榭,我經不住那高處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風光又哪裡比得上此刻銀光乍洩下,猶如宮娥起舞的影和這水波微蕩的風呢?
流光瞬息,月兒從高樓檐角,又跳入滿是雕花團簇的窗棂,盯着我這樣輾轉反側的外鄉之人看啊看。月兒呀月兒我可有哪裡惹惱了你嗎,不然為什麼要在我與親朋分别的時候格外的圓呢?哎!其實我也知道自古以來這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就與月亮的陰晴圓缺一樣,難以求全。隻望遠方的親朋都平安喜樂,哪怕現在隔着萬水千山,沐浴在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們相聚時是一樣的。
韓柳歐王曾三蘇,這是對唐宋八大家的概括,而“三蘇”,分别為蘇洵、蘇轼、蘇轍,蘇洵為父,蘇轼蘇轍為子,所以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有副對聯是這樣說的“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這在曆史上少有,蘇氏一門,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傳奇。更具傳奇色彩的是,蘇轼倆兄弟的感情出奇的好,究其根源,還是離不開蘇轼的家風。
好的家風,必然會養出優秀的子女。正是這樣一個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圍,養成了兄友弟恭的蘇轼與蘇轍。
父親蘇洵與夫人程氏對蘇轼和蘇轍從小進行嚴格規範的培養教育。夫婦倆一個嚴肅刻闆,一個慈祥溫厚,但都是飽讀詩書、深懷報國之心的人。他們深深地影響了蘇轼兄弟的成長,對其世界觀的形成、人生價值的取向,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後來蘇東坡在詩中回憶自己的家庭時,寫道:“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答任師中家漢公》)。
家門前有許多竹子,房間内有很多書,指書香之家。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品格的高尚和知識的淵博。這也間接的寫出了蘇轼的家教純正以及自幼就在書海裡長大。
年少時,兩兄弟一同跟着父親學習,後來,父親四方遊曆學習去了,母親程氏親自教他們讀書。在母親的教導下,兄弟倆一起識文斷字,即是朋友,又互為老師。
蘇轍常說“子瞻讀書,有與人言者,有不與人言者,與轍言之而謂轍知之”:哥哥讀書的心得,有的與人分享,有的不與人分享,但都會與我分享,說我能明白他。
又說“撫我則兄,誨我則師”:子瞻照顧我時,就是我的兄長,教導我時,就是我的老師。
他們的手足情深,是在父母親的愛的氛圍中,在書香墨香中,在一起學習的氛圍中,慢慢成長起來的。蘇轼把蘇轍當作弟弟來教導,而又把他當作知心朋友來傾訴,為什麼?因為蘇轍懂他!
他的小迷弟蘇轍,懂得溫柔的哥哥對學問的執着與堅持,視兄長為終生榜樣,謹記父訓,一生追随左右。他的命運一直為兄長所籠罩,這使他吃盡了苦頭,也享盡了榮耀。但他卻無怨無悔。
蘇轼兄弟以父親為榜樣,立志遠行,以入仕進身為最終目标,這其中當然有着儒學的強大規定力,是“學而優則仕”的必然取向。最終他們在“兼濟天下”和“獨善其身”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超越了父親,在仕途上官至三品甚至更高,且著作很多。
兄弟兩人一旦踏上仕途,便走入了身不由己的浮沉世界裡。他們在這段崎岖的道路上行色匆匆,漂如浮萍,一生難得見面,大部分時間都在相互遙望。他們青年時代有過“夜雨對床”之約,命運卻将兩人遠遠地分開,于是就勾起了他們之間那深深的懷念和憶想,有了那麼多的書信往來和詩文互答,也有了蘇東坡的千古佳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懷舊》)以及這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轼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不得不與蘇轍分開。他也曾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甯七年)蘇轼差知密州。到達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甯九年)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他與弟弟蘇轍分别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思念之情,在皎皎月光下,情不自禁的流露出來,明月寄相思,千裡心相印。
這樣的一對兄弟,古往今來溫暖了多少世間人心。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血脈相連的親情,看到了惺惺相惜的友情,也看到一個好的家風對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才有了蘇轼對蘇轍的念念不忘與深深思念。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