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每天保持精力充沛的方法

每天保持精力充沛的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9 12:05:34

如何保持精力充沛,有效适應困、倦、疲、乏

等周期型生理狀況?

林德艾潤為你解析: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

每天保持精力充沛的方法(如何保持精力充沛)1

每天下班,總覺得疲憊不堪,什麼都不想幹,就想癱着不動;明明每天都坐在辦公室裡,也沒幹什麼,但就是覺得身心俱疲;經常覺得腦子像生了鏽一樣,轉不動,遇到很多問題都不願意去想;周末了,終于有時間學習了,但還是覺得很累,常常睡一覺、看會劇,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大多數時候,我們真的是懶嗎?其實不是。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有着各種各樣的目标和事情想做,但卻因為精力不濟,總是沒有辦法去行動。

有時候你可能也會感到困惑:明明一天下來做的事情也不多,也沒有幹什麼體力活,為什麼會精力不濟呢?如果你也曾被這個問題困擾過,那麼今天,我想跟你聊一聊:在事情很多、工作量和強度很高的情況下,如何保持精力充沛,不會感到疲憊?

1、對休息的理解(被動休息)

很多人對休息,其實一直有一個誤區,什麼誤區呢?

1)工作的時候要專注,能越長時間專注工作越好,等事情都做完了再去休息。

2)工作的時候動腦已經很辛苦了,休息就别動腦了,做點不費腦子的事情吧。

這就會導緻兩個結果:上班的時候,集中精力在攻克手頭的事情,處理完一件事情,又來一件事情,大腦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态,精神高度緊繃。

下班了,精力已經被上班時透支殆盡,于是非常自然地告訴自己「别動腦了」。雖然還有讀書和學習計劃沒完成,但仍然告訴自己「我要放松一下」,于是要麼癱在沙發上刷手機、看劇,要麼跟朋友喝酒、閑聊……一晃眼時間就過去了,接着又到了第二天,繼續重複昨天的循環。

每天保持精力充沛的方法(如何保持精力充沛)2

我把這種模式,叫做「被動休息」。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腦工作的時候是需要耗能的,于是它會分解ATP來産生能量,這些分解的最終産物就是腺苷。一般情況下,腺苷會再次組合形成ATP,儲存能量,從而被消耗掉。這可以維持我們大腦中腺苷濃度的一個平衡。

但是,當我們一刻不停地持續工作、大腦全速運轉的時候,一方面,腺苷被不斷産生出來,大量累積;另一方面,這些累積的腺苷又無暇去重新組合、消耗。這就會導緻大腦裡面腺苷濃度的持續升高。

腺苷升高會有什麼後果呢?

會降低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讓大腦産生困意,讓我們感到煩躁,情緒低落,無精打采,失去行動力……隻想靜靜待着什麼也不動。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考慮,這樣做是為了告訴身體:你現在的能量已經嚴重匮乏了,是時候待着不動,好好恢複能量了 —— 這其實是一個危險的狀态,因而觸發了大腦的警報。

但到了現代,現代社會的專業分工和工作流水線,讓我們在工作崗位上一刻不停地奔波。這就導緻了,這種危險狀态幾乎天天都會産生,大腦每一天都會判斷我們處于「能量不足」的匮乏裡,強制要求我們宕機、休息。

這就是「被動休息」的含義:我們的精力已經嚴重透支了,不得不去休息,通過休息讓精力的「債務」回歸零點,繼而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但長期來看,這種模式對身體和心态都是不利的。一方面,身體長期處于「精力透支」的狀态裡,會持續地給機體造成壓力,久而久之會破壞我們的能量系統,産生炎症反應,影響整個身體的運作。

另一方面,這種高強度的生活模式也很難給我們滿足感和幸福感,會讓我們在工作中變得更加「疲于奔命」,更加機械,從而讓自己過得更不開心。

2、主動休息:交替工作

每天保持精力充沛的方法(如何保持精力充沛)3

所以,一個更好的模式是什麼呢?我把它叫做「主動休息」。

前面已經講過:腺苷隻有在我們休息的時候,才會合成ATP,從而被消耗掉,為我們恢複精力。所以一個好的模式,一定是工作和休息交替,而不是專注長時間地去思考和工作。

這就是主動休息的第一條原則:交替工作。也就是:主動掌控工作和休息的節奏。

Draugiem 集團做過一項調查:他們調查了企業裡工作效率最高的 10% 的員工,發現:他們在工作總時長上跟其他員工并無顯著差别,那麼差别最大的地方在哪裡呢?他們平均每工作52分鐘,就會休息17分鐘。

組織心理學家 John Trougakos 也認為:我們每小時至少要休息10-15分鐘,休息的時候不要看郵件、思考工作,而是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交替工作看起來很簡單,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打破一個迷思:專注。

很多人對專注總會有一個誤解,認為專注就是長時間、持續地、心無旁骛地把注意力投注在一件事情上,把它做好 —— 其實這是違背大腦天性的。偶爾為之可以,但絕不可能形成長期的習慣。

一個良好的做法,一定是集中精力工作一段時間,休息,轉換思緒,恢複精力,再繼續集中精力工作。也就是「小步快跑,少量多次」的「沖刺」策略。

從這個角度來說,被很多人推崇的番茄工作法是合理的,但你不一定要用默認的25分鐘來作為一個番茄鐘 —— 那樣很容易打斷思緒,讓你在不适合休息的時候中斷工作。

我個人的做法是不以時間為單位,而是以一個小階段為單位。

舉個例子:我寫作的時候,一般一篇文章會有五六個段落,那麼我就告訴自己:每寫完一個小段落,就起來走動一下,喝喝水,活動身體,做點别的,轉換思緒,讓大腦放松一下。

一個簡單的建議是:每半小時到一小時要有一個小的休息,起碼15分鐘;每一個上午和下午要有一個大的休息(不包含午休),起碼半小時。這樣可以充分恢複精力,為大腦松綁。

3、主動休息:動腦休息

那麼,休息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麼呢?

這就進入了第二條原則:動腦休息。

前面講到,很多人的誤解是:休息就是要不動腦子,讓大腦徹底放松,無所事事。于是,很容易淪為刷劇、刷手機、閑聊,甚至發呆。

這其實是錯的。為什麼呢?因為,大腦是無法「不動」的,隻要我們醒着,它就會一刻不停地運轉。如果你不給它外部的刺激,它就會轉向内部,開始通過 DMN 模式漫無目的地反刍,從而讓你陷入不安定的情緒波動之中。

刷劇、刷手機則是一種用外在的新鮮刺激去填充注意力的方式,依靠這種刺激把大腦一次次拉回外界。但這種刺激是無意義的,很容易提高大腦的阈值,從而令你感到無聊、煩躁、提不起興緻。

所以,一個更好的休息方式是什麼呢?

是采用中低耗能的模式,去做一些跟日常工作不同的事情,激活大腦不同的運轉模式。

我自己會有一個做法, 叫做「齊頭并進」。簡單來說,就是會有一張表格,裡面列舉了兩大類東西:

1)我讀到一半的書、文獻、資料,看到一半的紀錄片;

2)我在寫的各種各樣的寫作項目,比如對生活的記錄和觀察,對某本書的評價和思考,對某個點子的發散性創意,以及能用到課程裡的延伸閱讀……

每天保持精力充沛的方法(如何保持精力充沛)4

然後,随便從裡面找一個東西,繼續做下去。比如:

打開書,回憶一下前面的内容,接着看下去,一段休息的時間剛好足夠提煉一個知識點,轉化成知識卡片;

打開看到一半的紀錄片,繼續看,順手做點筆記,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想;

打開寫到一半的内容,接着之前的思路繼續寫下去,順帶做一些修補和完善;

……

關于這一點,國外也有很多研究。比如:工作間隙看一些有趣的視頻,可以有效緩解疲憊,提高生産力。你也可以像我一樣,挑一些關于曆史、文化、美食、旅行……的紀錄片,一點點看,慢慢看,補充一些稀奇古怪的知識,同時還能得到放松。

我還有一個小技巧: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問題的時候,我會把問題放進一個問題庫裡面。那麼當我休息時,就可以打開問題庫,把這些問題拿出來,查閱相關的資料,看看可以如何解決,記下可行的思路和方案。

這樣一來,一旦能解決一個小問題,可以給你提供大量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充分刺激多巴胺分泌,讓你擁有更強的動力去做事情。

就算沒能解決,也可以驗證自己的思路,推進對這個問題的解決進程,讓自己看到确切有效的成果。

4、主動休息:(黃金時間)學習也是一種有效的休息

進一步,有一個點可能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其實,學習,也是一種有效的休息。

這就是第三條原則:黃金時間。

可能很多朋友會覺得:每天那麼累,回到家還要學習,這難道不是一件苦差事嗎?學習難道不是反人性的嗎,為什麼說也是一種休息?

當然,我不是說學習很輕松、不費力,這是不可能的。不過,你不妨跟我一起來思考:

如果我們在白天的時候,可以通過交替工作和動腦休息,使得我們的精力維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狀态良好,那麼晚上我們做點什麼好呢?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要去休閑,比如玩遊戲、看電影、看小說……這些當然是可以的,不過我會建議你:每天抽出一段固定的時間,去做一些超出生活日常模式的事情。

什麼意思呢?就是投入精力,動腦、動手去探索一些日常不會做的事情。比如:學習一門手藝、技能,接觸一個新領域,培養一個興趣愛好,等等。

随便舉幾個例子:

如果你喜歡讀小說、看故事,不妨試着學習一下文學創作,試着動手寫一點故事;

如果你喜歡鑽研工具和工作流,不妨動手學一下編程,給自己寫一些插件或腳本;

如果你喜歡與人交流,不妨試着運營一個賬号,分享一些感興趣的内容,或是做一做社群;

如果你有旺盛的好奇心,不妨試着多涉獵幾個不同的領域,學習一些平時可能用不上的知識;

如果你喜歡做手工,不妨學一學咖啡、烹饪、烘焙、刺繡、插畫……

重點在于:每天給自己一段固定的時間,排除其他信息的幹擾,讓自己能夠充分地發揮好奇心、創造力和想法,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有一定門檻的、需要動腦思考或動手的事情。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這會是你一個非常牢固的「生活儲備」

你可以把它當成生活的「後花園」。一旦你在工作上遭遇挫折,或是人際交往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又或者面臨壓力、焦慮,這些都可以成為你暫時忘記煩惱的地方,讓你重新找回快樂。

那麼,為什麼強調要動腦或動手呢?因為隻有具備一定門檻,需要付出腦力去思考、認真對待,你才能夠進入「心流」狀态,從而,從做這些事情裡面獲得創造的幸福感和樂趣。

可能你會覺得:每天工作已經要消耗很多腦力了,回家還要學習,腦力跟得上嗎?其實,近10年的研究認為:大腦對任務的集中處理,主要依賴意志力;而隻要你認為你的意志力是無限的,那麼它就真的是無限的。

也就是說:隻要你擺脫「我已經工作了很長時間了,是不是該做點不費腦子的事情?」這種思維,讓自己相信「雖然我已經工作了很長時間,但我依然可以集中注意力去做我感興趣的事情」,那麼你就能夠做得到。

一旦你相信這一點,并讓自己投入腦力進去,你就會感到:每一天的生活,會變得更加充實。

這種充實感,以及創造的樂趣,就是對抗生活的繁瑣、無常和枯燥的最好的武器。

每天保持精力充沛的方法(如何保持精力充沛)5

5、主動休息:設定邊界

最後,講講主動休息的第四條原則:設定邊界。

完成上述三條原則,其實都需要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你必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掌控你工作的節奏。

很多缺乏邊界意識的人,很容易在工作中承擔過多的外部壓力,從而導緻自己疲于奔命,一直在忙着解決「要我做」的事情。

比如:

難以婉拒同事的請求或朋友的求助;

比起教會下屬動手,總是喜歡自己包攬;

過度高估自己的效率,導緻接下太多的任務;

受限于别人的節奏,頻頻在開會、打電話、回消息、回郵件……

很多時候,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就是在這樣不知不覺之間流逝。每一個點看上去都很小、很瑣碎,但累積起來卻可能非常可觀。

因此,設定邊界的意思,主要包含兩點。

第一點:

你必須非常明确:哪些是你應該做的,哪些是你可以選擇做或不做的;哪些是非常重要、優先要做的,哪些是可以緩一緩、或可以轉交給他人去做的。

在這個基礎上,你再安排好每天的日程。不需要計劃得非常細,但你需要知道,你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面需要做些什麼,有多少時間是被「鎖住」的,多少時間是有餘力、可以自由安排的。而不是來者不拒。

永遠要記住兩件事情:

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不存在「把事情做完就好了」,我們應該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追求平衡、舒适和可持續。

别人的事情是别人自己的課題,不是你的,不需要過度擔責,要學會課題分離。

第二點:化零為整。

什麼意思呢?我們每天會有非常多的瑣事要處理,工作上,比如回郵件、回消息、寫報告、寫日志;家庭上,比如買東西、帶孩子、做家務……

盡量不要讓這些事情占據我們每天的休息時間和空餘時間,而是安排一段固定的時間去處理。這樣可以避免自己陷入「時間黑洞」裡面,讓自己不知不覺把大量時間丢進去,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另一方面,這也可以避免這些瑣碎殘留在我們的腦海中,占據我們的認知資源,讓大腦後台持續不斷地耗能。

每天保持精力充沛的方法(如何保持精力充沛)6

所以,平時可以跟需要合作的人盡量溝通你的習慣、模式和工作節奏,想辦法去找到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平衡,避免過度去遷就别人。

6、總結一下:

交替工作,用小步快跑的沖刺策略,給大腦留出恢複精力的時間和機會。

動腦休息,激活大腦不同的區域,持續為大腦注入能量和活力。

黃金時間,為自己留出抵抗生活的慵常、提供成就感和滿足感的「生活儲備」。

設定邊界,明确自己的工作節奏,用自己的節奏去主導自己的行動,而非依從他人。

有時候實在是困得不行了,或者是精神不在狀态。可以吸一些氧氣,補充氧氣,可以提神抗疲勞。讓大腦在固定的時間點,處于一個正确的狀态。

每天保持精力充沛的方法(如何保持精力充沛)7

艾潤活力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