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粑兒火燒粑,火燒粑兒伴我闖天下,火燒粑兒火燒粑,媽媽的味道香天涯......”《故鄉的火燒粑》由天門在外遊子朱則平作曲,張良義作詞,郭曉蕾演唱。
《故鄉的火燒粑》用江漢平原的音調創作,第一部分的女聲獨唱穿插了家鄉的花鼓戲和天沔小曲等優美旋律,借以表達遊子的思鄉之情。歌曲在即将轉入第二部分之前,特地采用《幸福歌》的音調作為間奏,表達了想念故鄉、親人的情感。
在歌曲的伴唱部分中,男聲伴唱表現了遊子行進的音樂形象,語言“火燒耙兒”采用了天門西部張港、多寶等地特有的彈舌音,頗富鄉土氣息;女聲伴唱則采用了天門的勞動号子《打麥歌》中的特色樂句“咿呀吙幺幺哦吙吙勒”,表現了留守故鄉的母親辛勤勞作的形象。音樂時而優美抒情、跌宕起伏,時而熱烈歡快,富有動感,歌詞樸實無華,情真意切。
曲作者朱則平介紹,他在廣州,張良義在深圳,郭曉蕾目前是湖北藝術學院民族聲樂教師,都是天門人。他們雖遠離家鄉,但對家鄉美食文化卻念念不忘,這其實就是一種愛鄉思鄉的情感。
朱則平是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多年來,他堅持在工作之餘進行音樂創作,共創作出近500首(部)音樂作品,其中數十首被收入省級和國家級中小學音樂、藝術教科書,大型民族清唱劇《陸羽》等作品在國内外交流演出受到歡迎。張良義是中國音著協會會員,擅長曲藝,代表作有天門小曲《幸福碼頭》《新紅娘》,天門說唱《找豬伢》《拈爹爹》等。
明朝正德年間,武宗正德皇帝荒淫無度,沒有留下子嗣。自己感覺無力朝政,時日不多,于是急召各位王進京,商議立儲傳制大事。興王朱厚熜遠居湖北鐘祥,距京師1000多裡。雖然距京師較遠,但興王朱厚熜遵照王府幕僚的計策,從民間尋找到一種既解渴,又飽腹的湯食,用錦盒裝着,作為食物,日夜兼程,終于搶先抵達京師,最終繼承大統,成為明世宗嘉靖皇帝。這種助嘉靖皇帝成功登位的湯食,就是流傳于張港鎮一帶的焌米茶。
張港火燒粑其形如圓盤盛豆,飽滿圓潤;其色如稻菽翻浪,豐厚凝重;其香如寶鼎焚麝,悠久濃郁;其味如渴者飲漿,醇香綿長。據說張港火燒粑起源于元末明初,朱元璋帶兵打天下時,以火燒粑作為行軍幹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