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集而成,是記載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經典。
一、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出自《論語·憲問》。既想立志為士,卻又貪戀家室之安逸,那就不配做士了。
這是孔子對心中的士所作的期待。勉勵男兒要有志在天下的雄心,不可兒女情長、貪圖安逸。
二、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出自《論語·陽貨》。日月,指時間、時光。逝,流逝、過去。矣,了。歲,時間。時光都流逝了,歲月是不等人的。
這是陽貨勸說孔子出仕之語,要想有所作為,切莫錯過時機,時間是不等人的。
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出自《論語·子罕》。逝者,指過去的時間。如,像。斯,這,此指流去的河水。舍,停、棄。過去的時光就像這滔滔不絕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淌而去了。
這是孔子以河水比喻時間,感歎人生苦短、時光荏苒之語。
四、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出自《論語·顔淵》。無信,不信任。立,指國家成立、存在。自古以來任何國家都有餓死人的事。
因此死并不可怕,怕的是一個國家的人民不相信政府。如此,則這個國家就危險了。
五、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出自《論語·泰伯章》。讀書人不能不心胸寬廣、意志剛強,因為肩負重任而且征途遙遠。
六、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出自《論語·子罕》。歲,年。歲寒,一年的寒冷時節。隻有到了最嚴寒的時候,才知道松、柏之葉是最後凋零的。
這是孔子以松、柏歲寒而不凋比喻君子獨立不羁的高尚人格之語。
七、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出自《論語·子罕》。一國的軍隊可以失去主帥,但是一個普通男子的志向卻是不可改變的。
這是孔子的名言,曾激勵了中國古往今來無數的志士仁人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不為利害所動,堅守名節,最終成為名垂青史的烈性好男兒。
八、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出自《論語·雍也》。欲,想。立,立身、成事立業。仁德之人,自己想成事立身,也讓别人成事立身;自己想人生順達,也讓别人事業順達。
這是孔子對“仁者”所提出的道德标準。
九、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出自《論語·子罕》。無聞,沒有名氣或成就,不為他人所了解。焉,語氣助詞。亦,也。足,足以、可以。畏,怕。四十歲、五十歲還沒有成就,這也沒有什麼可以害怕的。
這是孔子鼓勵年輕一輩要珍惜時光、奮發有為的話,其中也包含了“大器晚成”的鼓勵之意,讓後進者不洩氣。
十、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出自《論語·雍也第六》。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并且用禮來約束自己,也就不會離經叛道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