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9 14:22:30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吉林汪清縣小木耳)1

長白山北麓汪清縣,成片的木耳藍白色菌包基地在連綿的青山環繞下,像是一條寬闊的長河。該縣黑木耳專業鎮達到5個、種植村121個,百萬袋以上村65個,栽培總量達到6.5億袋,産量3.5萬噸,産值34億元。中國網記者 董甯 攝影

中國網訊(記者 董甯)近日,記者跟随“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中央網絡媒體行走進吉林省延邊州汪清縣,近年來,該縣憑借發揮地域優勢,大力發展木耳産業,形成了集菌種研發、菌包生産、基地建設、産品加工、物流配貨和廢棄料治理等為一體的生态循環産業鍊條,鋪設了一條康莊的脫貧之路。

汪清縣位于吉林省東部,幅員面積9016平方公裡,是吉林省區域面積第二大縣,也是吉林省深度貧困縣,但是該縣處長白山林區,屬典型的冷涼氣候,晝夜溫差大,空氣濕潤,生産出來的黑木耳膠質厚、有彈性,且森林覆蓋率達到88.79%,為黑木耳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目前,全縣近4萬人從事木耳采摘等相關産業,占全縣有勞動能力農業人口的52.6%。黑木耳專業鎮達到5個、種植村121個,百萬袋以上村65個,栽培總量達到6.5億袋,産量3.5萬噸,産值34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黑木耳原産地,黑木耳已經發展成為“多鎮一品”“數村一業”的富民産業。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吉林汪清縣小木耳)2

汪清縣口山村農婦邢顆華丈夫早逝,家庭勞力不足,除務農外無其餘經濟來源。今年她在政府的扶持下種植了4萬顆木耳菌袋,如今正是春木耳收獲季節,邢顆華告訴記者,今年木耳收成不錯,有希望獲益三萬元。中國網記者 董甯 攝影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吉林汪清縣小木耳)3

在汪清縣的木耳收獲季節,成片的木耳産業吸引了大批周邊縣區甚至延邊州外的勞動力前來工作,這些戴着遮陽帽和面罩的“耳農”們按小時計報酬,每人每天可獲得上百元收入。中國網記者 董甯 攝影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吉林汪清縣小木耳)4

汪清黑木耳主要菌種是采自長白山原始森林中的野生黑木耳菌種,經過馴化、培養、提純後确定的優勢菌種,采用液體菌生産菌包技術,以中國農科院、吉林農大、延邊農科院等科研機構為技術依托,實施戰略合作,推進科技創新,提升産業科技含量,形成了集菌種研發、菌包生産、基地種植、産品加工、物流配貨、廢棄料治理等為一體的生态循環産業鍊條。中國網記者 董甯 攝影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吉林汪清縣小木耳)5

要想生産質量好、産量高、讓客戶吃的放心的木耳,菌包是源頭。汪清縣近年來新建改造标準化菌包廠33家,使全縣标準化菌包廠達到52家,通過标準化生産,提高菌包成活率,降低生産成本,有效激發了群衆參與産業發展的積極性,提高木耳的經濟價值。目前,全縣菌包廠可提供穩定務工崗位約2800個,帶動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及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子女就業,讓農民冬閑變冬忙,實現穩定增收。中國網記者 董甯 攝影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吉林汪清縣小木耳)6

在汪清桃源小木耳實業有限公司,記者看到,木耳告别了“小作坊式”的生産方式,實現了從培育、種植、采摘、晾曬、分選、包裝等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進一步實現了汪清木耳的質量、檔次升級。中國網記者 董甯 攝影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吉林汪清縣小木耳)7

為了進一步在國内打響當地黑木耳的品牌,提高當地農戶種植積極性。2017年8月,汪清縣成立吉林汪清北耳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年産2500噸精裝黑木耳生産線。據介紹,該公司一年可從農戶和菌包廠收購2000噸曬幹的黑木耳,然後經過除塵、除金屬顆粒、微波殺菌等十多道工序,進行包裝後發往全國各地。中國網記者 董甯 攝影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吉林汪清縣小木耳)8

近年來,汪清縣逐步擁有了10家農業産業化省州級重點龍頭企業,生産黑木耳幹品、壓縮塊、木耳醬、木耳超微粉等10多種加工産品。保障了木耳種植戶的銷售和利潤,也為周邊帶來大量就業崗位。中國網記者 董甯 攝影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吉林汪清縣小木耳)9

今年年初,汪清縣建成了吉林省黑木耳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并于2019年6月18日獲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

該中心是吉林省内唯一建立單項黑木耳産品質量監督檢驗的專業實驗室。能夠更有效地推進黑木耳一、二、三産業交叉融合發展,更方便對黑木耳産品質量進行管控和安全監管,同時為黑木耳産品生産企業提供專業、準确的檢驗數據,為黑木耳産品質量的提升提供保障,進一步為相關生産企業提供更系統、權威的技術指導和技術支撐。 中國網記者 董甯 攝影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吉林汪清縣小木耳)10

木耳種植雖然大幅提高了汪清縣經濟收益,但每年殘留的大量木耳菌渣和廢棄菌袋帶來的環境污染也不容小觑,僅該縣天橋嶺鎮每年就會産生2.5億廢棄菌袋。2016年5月成立的環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為汪清縣這條清晰完整的木耳産業鍊的閉合端。該公司可以将廢棄的木耳菌袋通過分離、降解,把垃圾變廢為寶,廢棄的塑料袋被加工成塑料顆粒,廢棄的菌渣被生産為生物菌肥,産生的污水處理為可灌溉的中水,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圖為廢棄菌袋剝袋分離前後。中國網記者 董甯 攝影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吉林汪清縣小木耳)11

由廢棄的菌渣被生産而成的生物菌肥,在全國市場供不應求,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可持續發展。中國網記者 董甯 攝影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吉林汪清縣小木耳)12

在汪清縣口山村記者看到,該村已由2008年的十幾戶木耳栽培戶,生産量20萬袋,産量2.2萬斤,産值33萬元,發展到栽培戶60戶,栽培量550萬袋,産量55萬斤,産值16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僅木耳一項就達到8300元。現已形成了以口山村為中心,将沿線的天橋嶺村、桃源村、鹿圈子村構建成了一條規模為1000萬袋的木耳經濟帶。中國網記者 董甯 攝影

吉林汪清縣小木耳(吉林汪清縣小木耳)13

在汪清縣繪制的木耳緻富藍圖中,接下來該縣還将再新建14個黑木耳農場,打造“園中園”“區中園”“一區多園”發展模式,通過園區建設,帶動散種農戶在園區内連片種植,實現規範化、标準化種植管理;通過能人帶農戶、先富帶後富、老戶帶新戶,提高産出成功率,促進農戶增産增收;帶動有勞動能力農戶在園區内務工采摘,實現全民參與、全民增收。中國網記者 董甯 攝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