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至理名言”曾脍炙人口,其中最為廣傳的便是「三十而立」,大抵就是說30歲便該成家立業了。
雖然在現在這個極速發展的社會環境裡,這樣的觀念差不多被淘汰了,但是,30歲确實是一條很好的分界線!
30歲,乍聽之下還是個年輕人,但在如今這個90後、95後時有驚人之舉的世代,一個30歲的人絕對已經「夠年長」到足以成就許多大事了。
傑夫·貝佐斯,1994年他30歲,他發現網絡正在以2300%的速度在狂奔。于是,他拿了父母30萬美金,辭職創業,從美國東海岸開車到西海岸。路上他完成了計劃書,後來有融資,開創了亞馬遜。他抓住了網絡機會,成功了!
斯蒂夫·喬布斯的30歲是個噩夢。由于與自己找來的行政總裁史考特不和,而董事局又支持史考特,他負氣出走。為了表示恩斷義絕,喬布斯賣掉了自己在蘋果公司的全部股權。喬布斯後來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中,談到了當年敗走麥城的經曆。“在頭幾個月,我真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我把事情搞砸了,成了人人皆知的失敗者,我甚至想過逃離矽谷。但曙光漸漸出現,我還是喜歡我做過的事情。雖然被抛棄了,但我的熱忱不改。我決定重新開始。” 不久後他開始二度創業,公司名字就叫Next(下一個)。
30歲,李安剛從紐約大學畢業,張藝謀和莫言都在讀大三,金庸還沒寫武俠,畢加索結束了分析立體主義時期,李嘉誠開始進軍地産業,馬雲在教英語,俞敏洪從北大辭職,譚盾剛去美國,陳丹青在美國……
這些成功的名人,有些人30歲混得風生水起,而有些人30歲仍郁郁不得志,然而,我相信,30歲時候的他們,卻絕對不是在混日子。
《聖經》有一句話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以賽亞書40章31節)。
「如鷹展翅上騰」其實是個結果,但在此之前是需要經曆了一段「等候」的時間!什麼是「等候」呢?「等候」絕對不是閑着任由自己放空,消極地等待;相反,「等候」是一種積極盼望、充分準備的心态。
我們也許無法預知未來的道路,但一個負責任的人,一定會積極地提升自己,為将來做預備。
與其說「三十而立」,不如說「三十而飛」吧!不是成家立業,而是能夠将你生命的才華、天賦、熱情、潛能都激發出來,像老鷹一樣飛翔在天空!
那麼如何為「三十而飛」而預備呢?在30歲之前,有5件事我們是可以去做的!
等到你30歲後,如果有人問你「你從事什麼工作?」,你是否能平靜又有力量地回答呢?還是總埋怨自己不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
人如果糊裡糊塗地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即便賺大錢,也很難快樂。我這兩年接觸過一些身家豐厚的人,他們卻不快樂。因為他們真的隻是在賺錢,起初那份賺到錢的喜悅感早已消失殆盡,現在剩下的就是:不得不為了維系公司運作和奢華生活方式所需的金錢而無奈堅持的煎熬。
不要等到幾近中年才考試思考和摸索「我的天賦、熱情在哪裡」、「我的人生目的是什麼」,這其實是我們20幾歲就可以去思索和尋找的事了,哪怕一時半會無法清晰自己的「人生目的」,但這樣尋找的過程,會幫助我們的人生少走許多彎路。
我現在32歲,兩年前清晰自己的人生目的:為「激活人心中的偉大」而活(why),我會透過「1對1個人教練咨詢、公開演講和培訓、寫作」等途徑(how),來協助人「探索“我是誰”,找到夢想,生命價值最大化」(what)——文末的視頻有特别關于黃金圓(why,what,how)的講解
這兩年我都在為此而活,賺錢遠比做品牌顧問時要少,但我卻比以前更快樂,而我也相信當我充滿激情去為之努力時,錢有一天會随之而來。
我起步是比較慢的了,相信年輕的你會比我更早!即便你比我大,隻要開始,就一定不遲!
閱讀的好處真的很多!我指的是深度閱讀,而不是碎片化的浏覽。
你當然不見得要接受書中的所有價值觀,但一個人如果能建立起閱讀的習慣,每年至少深度閱讀3-5本好書(不要都是工具書哦),其眼界、深度與談吐将會不一樣。
每個人的興趣和愛好都不同,透過了解自己,尋找适合自己的書籍,加入閱讀社群,增加閱讀後的交流與分享,這将對你大有裨益!
有一點很重要的建議:不要馬上拒絕自己不了解的書,有些時候帶着開放的心去接觸一些過去未曾踏足的領域,是探索和挖掘自己未知一面的機會!
人要「養成一個自己喜歡的習慣」很容易,但也很平凡;而人如果能有遠見和決心去「養成一個自己可能不喜歡,但對自己有益處的習慣」,将來一定會深深受益。
我去年開始在建立跑步的習慣,我過去最讨厭的運動就是跑步,但我自從開始跑步後,慢慢也嘗到了好處,精力和耐力比跑步前要更旺盛。有一個好的身體,是做很多事情的基礎。
每個人都不一樣,你不妨想一想,在你的生命裡,有哪些是你可能不喜歡,但卻值得你去建立的習慣?!
為自己培養一到兩項項文藝休閑的技能,無論是寫作、樂器、繪畫、花藝、陶藝……,你不見得要靠這些吃飯,但它卻會為你增添額外的籌碼。
有人說:這是一個要求「專業」的世代,确實如此,而且越專業越好!
但是,一個專業人士如果還能再具有一到兩項文藝休閑的技能,那麼他的整體魅力将會大大增加,進而增加在其專業領域内的聲望與影響力。
甚至,還可以跨界嘗試許多的新領域,現在的「斜杠青年」不是越來越多嗎?
30歲前,你一定要争取有當「領袖」的機會,「領袖」并非「公司領導」什麼的,「領袖」更多是一個擔當号召者、組織者的角色!
為什麼要嘗試當「領袖」?它的重點是在于透過這樣的機會,訓練你的規劃、溝通、協調、組織的能力,增加你的人生閱曆、經驗,提升你的情商與人際關系能力,這些能力現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很幸運,我當「領袖」的機會是在基督教會,這是一個充分挖掘和發揮人潛能的平台,這些年來,我在其中真的受益匪淺,有很大的成長!
無論你現在是學生、職場新人,無論你是在學校、社團、社群,還是教會,盡量尋找當「領袖」的機會!
也許你要問:如果我早已經超過30歲,但上面5件事幾乎沒有做到,那該怎麼辦?
講真,其實真的沒關系!永遠不會晚,就算你四十而飛……七十而飛,就算起飛得再晚,未也必就會飛得低,這種例子也是不勝枚舉,不是嗎?
記得,「等候」是一種積極盼望、積極準備的心态!祝願你,三十而飛,一飛沖天!
PS:5件事隻是我的個人拙見,還有每年1-2次的旅行、積極為婚姻預備等,都是大有必要的,這篇文章暫不贅述!如果你覺得30歲前還有一些該做的事情,請在留言區留意分享喲!
TED被觀看最多的演講之一視頻:《偉大領袖如何激勵行動》,這是非常經典的一場演講,盡管場地很普通,Simon也沒有使用PPT,而是從一張紙上開始他的18分鐘演講。但觀點振奮人心,成為TED史上點擊率最高的幾個視頻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