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茂密的山林裡,樵夫救了一頭小熊,母熊對樵夫感激不盡。一天樵夫在山林迷路了,借宿到熊窩,母熊用豐盛的晚餐款待了他。
第二天早上,樵夫對母熊說,“你招待的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歡的是你身上那股臭味。”母熊心裡很不高興,但嘴上還是說,“作為補償,你用斧頭砍我的頭吧!”樵夫照做了。
若幹年後,樵夫再遇到母熊,問她“傷好了沒?”母熊說,“那次痛了一陣子,傷口好了後就忘了,但是你說的話,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傷人最深最狠的,不是刀子,而是你的語言。“暴力的語言”傷人于無形之中,一輩子難以愈合。所以,拒絕“語言暴力”,學習說話之道至關重要。
每次看電視節目中,看到主持人侃侃而談,幽默又機智,就很羨慕主持人說話的技巧,總能把話說的那麼圓滿,既能挖掘到觀衆感興趣的點,又能讓被訪者感覺到舒服和被重視。
今天看《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明白了訪談的背後原來還有那麼多道道。我們也可以将這些溝通技巧運用到我們的職場和生活中,讓“會說話”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賦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順遂。
那麼,我們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呢?
第一,尊重。在訪談的過程中要懂得換位思考,聆聽和用自己的話提煉中心思想。
我們在與人溝通時,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要實時觀察聊天對象的情緒波動,以及一些細小的動作,眼神。避免因為說到對方的痛處或内心抵觸的東西時還不自知。所以注意這些細節能讓溝通的氣氛更加融洽,更加順暢。
談話過程中,聆聽後要把重要的觀點,用自己的話來複述給對方聽,比如“您的意思是不是……”或“換句話說……”,這樣不僅能确保信息的完整度,還能向對方表明自己有很認真在傾聽。
第二,對話中要輸入新的增值信息。
當我們在與人溝通,或者想要向他人獲取某些信息時,在索取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做出适當的“回饋”,在交談中輸入一些增值的信息,讓對方感覺跟你交談也能收獲不少。
比如,我們向前輩請教問題時,如果我們也能像他們講講年輕人的想法,讓他們收獲如何與子女相處的方法,這樣是不是能更好的進行雙向溝通呢?
第三,要有锲而不舍并以結果為導向的态度。
我們在帶有明确目的的溝通中,在保證尊重對方,讓對方舒适的前提下,一定要有強烈的結果導向意識,要得出确切的結論。就像我們跟人請教問題,一定要得出确切的結果,不然就是浪費時間,最後還是一頭霧水。
第四,訪談永遠不是一次性“交易”,訪談者與被訪談者要培養并建立長期的信任關系。
當我們要去訪問一些專家或高管時,我們要做好各項準備,避免在訪談中浪費對方的時間。提前準備好訪談提綱,溫習以前的訪談記錄以避免重複提問。
第五,保護被訪者。
我們在與人溝通時,如果涉及到一些不便傳播的,或公開會給被訪者帶來不便的,我們要管住自己的嘴,保護你的訪問對象。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跟友人說的秘密總是會傳入其他人的耳朵,那麼以後你肯定不會再信任他了吧!
海涅說,“言語之力,大到可以從墳墓喚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變成巨無霸,把巨無霸徹底打垮”。
這就是語言的力量,它真正可以做到“四兩撥千斤”,也是一門值得我們深究的學問。學好的溝通技巧,讓說話也能助力我們的人生,加油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