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22:13:16

在形形色色的動物界,能讓人們抱以迷之微笑的,除了犬科中的逗比哈士奇,大概就隻有以“神速”著稱的樹懶了。憑借傻傻的外表、雷打不動的速度,它成功躍升為新一代網紅,《瘋狂動物城》中的公務員閃電、《神奇動物在哪裡》中的隐形獸都以它為原型

然而,除了“龜速”這個刻闆印象,大部分人對這個似乎不符合達爾文進化論的神獸其實并不了解……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行動遲緩的樹懶)1

《瘋狂動物城》中的“閃電”就是一隻樹懶

...

人家才不慢,這叫謹慎好嗎?

每次看到樹懶,總會給人一種畫風跑偏的既視感。在弱肉強食的大自然,别的動物都在努力進化出更強悍的生存技能,而它卻仿佛永遠生活在另一個次元世界,過着挂挂樹、吃吃葉子的肥宅人生。人們完全想象不到,它能懶到什麼地步!

懶到人類在給它取名字的時候,直接就用了天主教“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中的懶惰(sloth)這個詞!并且它們一點都不辱使命:因為樹懶每天都挂在樹上,以至于明明有腳卻難以在陸地上爬行,隻能靠前肢拖動身體移動,活生生把自己養廢了。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行動遲緩的樹懶)2

查看詳細關系圖

樹懶分布國家一覽圖

為了盡可能減少下地,樹懶的菜單上永遠隻有一個樣式,那就是樹葉。

暫且不談口味如何,這是一種既難消化又沒什麼營養的食物,不是哪種動物都啃的下去。其他以吃樹葉為生的哺乳動物都忍不住偷偷加餐,吃點果實以維持日常所需熱量。三趾樹懶卻懶得動,幹脆一種樹葉吃到老。

據統計,一隻成年的三趾樹懶隻需每天吃60g的樹葉就能維持生存。因為攝入熱量極低,有時候,就連自己的娃從樹上掉下來,它們都懶得去撿。畢竟在它們看來,這是一件既危險又要耗費大量能量的賠本生意。

僅從樹上爬下來,再上去一趟,就已經用掉它日常卡路裡消耗量的8%了。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行動遲緩的樹懶)3

躺着進食的樹懶

跟人類相比,樹懶才是真正的佛系大師。它什麼事都懶得做、懶得玩耍、甚至懶得去吃。為了減少活動,它們能忍饑挨餓一個月以上。

非得活動不可的時候,動作也是出奇地遲緩,就算被天敵追趕逃命時,它們的挪動速度依然不會超過0.2米/秒。人們常常把速度慢比喻成烏龜爬,實際上,動物學家研究發現,樹懶比烏龜爬得還要慢……

然而,如果就因此給樹懶扣上一頂“又慢又蠢”的帽子,那它也太冤了。雖然它們行動遲緩、智商下線,還有一種喪不拉幾的氣質,好像一個不留神,就會滅絕掉,卻深谙大智若愚的道理。

它們長且粗的灰褐色毛發看上去很醜,但因為顔色與樹皮相近擁有極強的隐蔽性;而以樹葉為食,長期待在樹上,不僅節省能量,還盡量避開了食肉動物的捕捉;

另一方面,樹懶缺乏運動,所以它們的肉質并不美味。除非敵害們餓極了,否則它們絕對不會耗費大量精力去捕食這種難以下咽的生物。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行動遲緩的樹懶)4

樹懶的天敵——角雕

而它們令人汗顔的速度,在面臨捕食者時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樹懶最大的天敵之一,莫過于擁有駭人爪子與尖嘴的角雕,相較而言,戰五渣的樹懶毫無抵抗餘地。

但好在,角雕的視力不太好,要靠觀察獵物的動作進行抓捕。抱着“隻要我速度夠慢,天敵就看不見我了”的心态,一動不動的樹懶僥幸獲得了一線生機。再加上自帶的保護色,别說角雕了,就連科研人員想在熱帶雨林中找到一隻樹懶都不是件容易事。

也許在很多人眼中,樹懶就是食物鍊底端的弱小生物,殊不知是别人笑樹懶活得太瘋癫,樹懶笑他人看不穿呢?

...

超過一半的樹懶,都是因為拉屎死的

如果樹懶寶寶會說話,它必定會第一時間向樹懶媽媽發出這麼一個靈魂拷問:為什麼咱們明明這麼懶,排便卻非得爬下樹?直接“空投”,不是更符合樹懶的氣質嗎?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行動遲緩的樹懶)5

樹懶和它的小寶寶

大多數的樹栖動物,比如說猴子、考拉等都選擇從樹上直接排便,它們才不會管高空砸“物”會不會傷到其他小動物。唯獨樹懶,總是锲而不舍地爬到樹下,在同一個坑内方便,比家裡養尊處優的喵星人還要講究。麻煩點也就算了,從樹上下來還可能分分鐘丢掉小命兒。

對于樹懶來說,地面上的世界充滿着各種危機。别說兇猛的掠食者,隻要有行動能力的小動物,都可以随意幹趴反應遲鈍的樹懶。所有成年樹懶的意外死亡事件中,就有超過50%發生在上廁所的時候。

所以在樹懶的一生中,大費周章的到地面上來拉屎,就是它們做過的最冒險的事。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行動遲緩的樹懶)6

樹懶:就不能讓我安安靜靜上個廁所嗎

慶幸的是,在動物界,樹懶是新陳代謝最緩慢的一支隊伍。它們的基礎代謝率,還不到其他同等大小的哺乳動物的一半。有時候消化幾片葉子,所需要的時間就長達一個多月。

所以便秘對它們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不僅差不多一星期才上一次廁所,而且一次的量也能頂别的小動物好幾次了。1995年人類科學家對樹懶排便進行分析時發現,樹懶每次能排出達自己體重三分之一的糞便,換算下來,比人類生個幾胞胎嬰兒還要重!

不過,一次排出如此多的消化殘渣,可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行動慢、拉得多,這使得它們在拉屎這件事上會耗費很長時間。有時候上個廁所,就能從天亮持續到天黑。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行動遲緩的樹懶)7

便便時像在跳舞的樹懶

更搞笑的是,樹懶對上廁所這件事充滿了儀式感!每次上廁所時,它們會先慢悠悠地從樹上爬下來,然後選中一個地方,用它的小尾巴掃出一個坑。完事後,還會圍着糞坑“手舞足蹈”,人們給這種舞蹈取了個好聽的名字——“Poop dance”。

這還不算完,最後還得在這個坑上鋪一層葉子,樹懶們才會神清氣爽地再次爬回樹上。

當然,不是所有的樹懶都對排便這件事這麼講究。二趾樹懶的排便方式就完全是看心情,有時會特地下樹解決,有時也會直接在樹上空投。倒是行為更為遲緩的三趾樹懶反而更為執着,不僅每次排便必須下樹,而且每次幾乎都是同一個坑。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行動遲緩的樹懶)8

三趾樹懶不靠整容,自帶微笑臉

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從樹懶生存策略上來看,下樹排便這種充滿危險性的活動簡直愚蠢至極。樹下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樹懶锲而不舍地在同一個坑裡排便?

一些專家提出了“交友說”的觀點,他們認為這與樹懶的求偶行為有關,樹懶的糞便就像是一則征婚啟事,意在告訴其他異性這棵樹上正住着一隻俊俏的樹懶。不過這個假說漏洞太多,很快就被否決了。

而“施肥說”則更站不叫腳,相較而言,“飛蛾锲約說”似乎更具有說服力。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行動遲緩的樹懶)9

“飛蛾锲約說”示意圖

這種飛蛾名叫樹懶蛾(sloth moths ),因為長期盤踞在樹懶身上,翅膀已經退化到不太适合飛行。于是它們就借助這樹懶下樹排便的機會,将卵伺機産入糞便中,以達到繁衍後代的目的。

...

動物界“掃地僧”有哪些隐藏技能?

對樹懶了解得越多,就越感歎:為了造就這些懶漢,大自然真是操碎了心!這些再普通不過的小生物,靠着進化上的精妙設計,竟在極其嚴峻的生态環境中生活了至少3000萬年。它們就仿佛是武俠世界中深藏功與名的掃地僧,憋了不少大招。

最硬核:直接在自己身上“種菜”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行動遲緩的樹懶)10

樹懶身上的綠藻仿佛自帶吉利服,可以與熱帶雨林融為一體

再沒什麼,比随身自帶幹糧更硬核的技能了。别的動物都在挖空心思地如何捕獵時,樹懶随便撸一把身上的綠藻就能填飽肚子了。

樹懶是唯一身上長有植物的野生動物!有一項關于樹懶毛發的研究表明,樹懶的毛發是多種真菌的家園,這些真菌可以抵抗造成瘧疾和美洲錐蟲病的寄生蟲,并且對乳腺癌細胞也有一定的抗性。

此外,毛發裡還有很多藻類花園,這些“非常好消化并且富含脂質”的藻類是樹懶最好的能量補充品。

最意外:不會走但會遊泳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行動遲緩的樹懶)11

比起爬行,遊泳速度更快的樹懶

雖然樹懶在陸地上時慢得跟個二傻子似的,但一旦到了水裡,瞬間就能變身為一名遊泳健将。它們在水裡遊行的速度是陸地移動速度的3倍!在熱帶盆地,遇到雨季地面泛濫時,它們就能撲通跳到水裡,靠遊泳轉移。

這項神技能的煉成,與樹懶的“素食食譜”有莫大的關系。長期吃樹葉導緻它們消化時在胃腸道中産生許多氣體,體内就像一個充滿空氣的大球,這使得樹懶相對容易漂浮,遊泳也變成了一件容易事。

最實用:挂樹上幾小時都不暈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行動遲緩的樹懶)12

爪子上的肌肉使樹懶能夠比别的動物都撐得久

如果仔細觀察樹懶挂在樹上的姿勢,就會發現它們僅靠四隻爪子就支撐起了整個身體的重量,并且一挂就是好幾個小時。這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想要使出這項絕招需要花很大力氣。對比下吊環上的體操運動員,當他處于十字狀态,然後将雙腳擡至水平位置時,他的肌肉會不停地發抖。

但對于樹懶來說,這種體操技巧簡直是小兒科。因為它們腳上強悍的肌肉力量,讓吊挂變得輕而易舉,就像是引力徹底消失了一般。

樹懶到底什麼程度(行動遲緩的樹懶)13

懶得理你.jpg

一些關于樹懶的冷知識,更是讓人驚掉下巴:

  1. 樹懶半聾半瞎。就算你站在它面前對它說“biu”,它也懶得回應你;
  2. 樹懶每天要花9.5小時睡覺。它們大約睡1小時左右就會醒來吃點東西,撓一撓屁股再繼續睡;
  3. 樹懶還是連梳理行為(grooming)都沒有的動物。蒼蠅都知道洗臉,可是樹懶對自己的形象非常放縱,幹脆連臉也都懶得洗。所以它們在雨季身上會長出苔藓、蘑菇和蟲子,實現“天懶合一”
  4. 和其他的恒溫動物不同,樹懶一天内的體溫可以有10攝氏度的波動。冷就冷吧,懶得抖起來給自己增加體溫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