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在我們農村又稱之為過“月半”或“鬼節”。
農村的老一輩人對這個節氣還是比較重視的。因為是對先人的紀念,更是對祖宗的祭拜,家家戶戶都有燒紙錢包的風俗。
在六七年代,一個生産隊沒有幾個人會寫這種包,因為這種包一是講究格式,二是在稱呼上也很嚴謹的,現在,把我們這地方的寫法記錄下來,看看與你那裡有什麼不同?
首先用錢紙把封好,封成信封或包裹一樣。字是豎着來寫,如下所示:
從左到右的寫法,第一豎着寫上——天運(運)某年某月某日火煉(化);第二行寫着“奉上”,奉寫在下面,上字寫在上面;第三行,也就是正中寫的是已故先人名諱,如父母輩,應寫成——故顯考(女性為故顯妣)某公名諱老大人靈(魂)下受(收)用;第四行寫上“關津匆阻”;第五行(也就是最右邊上),寫上最關健的——今逢(當)中元(月半)之期孝男某某(孝子姓名)儲備财包多少(數目)封。
左為日期,右為節氣,關鍵在于中期的稱呼有些講究。
上一代為父輩,稱呼為男性為顯考,女性為顯妣。男性為老大人,女性尊稱為老孺人。祖輩稱之為故祖考或祖妣……依此類推。但是,得注意,過中元寫請谏包又有區别——比如叔伯兄弟、嶽父嶽母、舅爺舅媽、外公外婆……等等。大多一樣,隻有正中豎着的那行,在稱号上該是誰就是誰而已,在最右邊孝子欄稱呼也得改變,并加上“請谏”的字樣。
其實,寫法很簡單,搞對稱号,尤如寫信封一樣,寫清楚就行。
這些都是前傳後教,民間習俗而已。現在街上專門有寫好的(或印刷的),隻要買回來寫上名字和日期便可,有些年輕人買上一梱紙,什麼也不寫,上墳前一燒完事……更有大多數年輕人幹脆不過這中元節,有的甚至不知道這個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