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詩人都曾為兒女寫詩填詞。
例如西晉的左思曾寫下一首《嬌女詩》,截取了生活中的幾個場景,寫盡了女兒的嬌憨可愛。
東晉的陶淵明,則是以戲谑之筆,寫下一首《責子》,诙諧有趣的語言,讀來令人哭笑不得。
還有詩聖杜甫曾在兒子生日當天寫下一首詩,半是寵愛半是教導,堪稱父愛典範。
唐宋很多詩人,要麼如李白一樣潇灑如風,要麼如杜牧一般風流多情。
面對紅顔知己,他們不吝筆墨,或是贊美,或是不舍,或是懷念,纏綿缱绻。
而杜甫算是他們中的異類,不僅和結發妻子楊氏,恩愛不疑,生平無二色。
而且他詩中所有的柔情幾乎都給了妻兒。
有表達對妻兒思念之情的,如《月夜》,“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有描寫閑适而安樂的家庭生活,如《進艇》,“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也有人嘲諷杜甫養不活妻兒,“入門聞号啕,幼子饑已卒”。
但其實杜甫的遭遇,也隻是安史之亂前夕的一個縮影罷了。
再說回這首詩,詩題中的“宗武”就是杜甫的二兒子。
詩歌大緻寫于公元762年,也就是杜甫定居浣花草堂的那段時期。
杜甫十分疼愛宗武,這點從他取的小名“骥子”中,便可窺一二。
“骥”有良馬之意,這二字寄托了杜甫對兒子的殷殷期盼。
清朝查慎行有詩雲“宗武學能傳杜老,小坡才可繼眉山”。
意思是杜甫的兒子宗武,和蘇轼的兒子蘇過,都繼承了其父的才華。
後唐馮贽的《雲仙雜記》也有一段關于宗武的記載。
大意是宗武将自己寫的詩給一位阮姓兵曹看。
兵曹回贈了他一把石斧,并言“欲子斫斷其手。此手若存,天下詩名又在杜家矣”。
可惜的是,宗武的作品并沒有流傳下來,也是一大遺憾。
再來看詩歌内容,開頭兩句“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點明了兒子的誕生時間。
“高秋”在古代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天高氣爽的秋天;二是專指“重陽節”。
古人以“九”為至極,所以九九重陽又有“高秋”的雅稱。
沒有資料表明宗武生于重陽節,所以此處應該隻是泛指秋日。
再來看後兩句,“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
杜甫在很多詩中都不吝語言,表達他對兒子的思念、贊美與愛護。
例如《遣興》一詩中曾寫道,“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
将兒子的聰明好學,天真爛漫刻畫得惟妙惟肖。
而此處舊事重提,誇耀兒子,字裡行間充滿了自豪,寫盡了父子親情。
接着的“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是蜚聲詩壇的千古名句。
很多人在談到杜甫家學淵源時,都會提及這兩句。
當然,杜甫這樣寫是有底氣的。
他的先祖杜預是魏晉時期著名的儒将,文才武略,出類拔萃,同時入文廟和武廟。
還有他的祖父杜審言,是初唐數得上号的大詩人,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其代表作《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千百年來廣受好評,入選《唐詩三百首》。
杜甫曾言“吾祖詩冠古”,雖有吹噓的成分,但也體現了他對杜家詩書傳家之風的自豪。
他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将這詩風傳下去,所以才會要求宗武“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
“文選”也就是指南朝梁太子蕭統所編的《昭明文選》,是古代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
而“彩衣”是指古代有名的大孝子老萊衣,七十歲身着彩衣扮幼兒,以娛雙親。
比起“彩衣娛親”,詩人顯然更希望看到兒子繼承家風,學有所成。
最後四句“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傾”,描寫的是詩人為兒子擺筵席慶生的場景。
這裡最值得玩味的就是“欹斜”和“流霞”這兩個詞。
“欹斜”是指歪斜着身子。
在兒子生日筵席上,這樣莊重而嚴肅的場合中,詩人卻無法端坐。
可見此時他的身子是有多虛弱。
而“流霞”是指傳說中仙人所飲的美酒,李白在《九日》一詩中也曾寫道“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一邊是代表着美好祝福的仙釀佳肴,一邊是詩人病弱的身體。
在這對比中,将詩人對兒子的疼愛之情推向了頂端,讀來令人動容。
整首詩來看,既有對兒子的諄諄教導,又不吝對兒子誇耀贊美,字裡行間更是充滿了寵愛。
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種種情感,刻畫得入木三分。
語出自然,情自肺腑,正如《淮南子》中所言“慈父之愛子,非為報也,不可内解于心”。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