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長期生活在農村的人,對于這個遷墳并不會陌生,不時的會看到有人給自己的祖上遷墳,或者是挖出來後重新跟父輩或者爺爺輩合葬。但是,很多人并不明白這個遷墳是怎麼回事。比如有時候某甲的父親去世後,要把以前去世的母親墓地打開,和父親一起埋進村裡祖墳。很多人不解,既然是這樣,為什麼不當時就預先埋在祖墳上呢?這樣等父親去世後,也不用再重新打開母親的墳了。
這裡面當然是有原因的,而這原因就是重要的風俗習慣。
還有的則是要從村裡祖墳遷出,遷到自己家族墳地裡去,這種多數是在自己家農田裡。但這個遷墳可不是想怎麼遷就怎麼遷,這裡面有無數的規則在發揮着作用。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個遷墳的風俗,以及遷墳的流程。
一、遷墳的形成風俗
假如我們注意農村喪葬風俗的情況下,就會發現,一個家庭中,如果女人先去世,是不會進村裡祖墳的,需要孩子們自己找地方埋葬,這個地方可以是自己家農田,也可以是别人家農田,總之是不能進村裡祖墳。
等到父親去世了,再把埋在别處的母親墳給起開,一起合葬進村裡祖墳中,這是遷墳的一個最重要原因。
有的人覺得不公平,憑什麼女人先去世就不能先埋在祖墳呢?還非要埋在别處,等父親去世後還要費一次事,但這就是規矩,就是風俗,大家都在遵守。這還是好的,很多是沒有資格進村裡祖墳的,隻能被埋在别處成為孤墳。
比如一輩子沒有娶上媳婦的光棍不能進村裡祖墳,因為你太笨,給祖宗丢臉,所以很多光棍會千方百計的娶一個,哪怕是過幾天也好,也算是一輩子娶過媳婦,去世後能進村裡祖墳。
橫死不能進祖墳,比如有的人是淹死了,有些人是自盡了,這些都屬于橫死之列,是無法進入村裡祖墳的。
另一大類遷墳就是從村裡祖墳遷出,這種是自己家族重新找了墓地,然後就需要把埋在村裡祖墳上的先人屍骨從祖墳上遷到這個新墓地裡。至于為什麼要遷出村裡祖墳墓地,這個原因各不相同,目的也各不相同,但其大目的都是一種,就是迷信了某種說法,想要讓自己家過得更好。
可是,這個過得更好能靠遷墳來實現嗎?個人認為是不能的,如果農村喪葬是一種民俗文化,那這種靠遷墳想要實現家中富貴就是不折不扣的迷信了,這個是不應該提倡的。因為這個遷墳的工程量并不小,以後能不能富貴不知道,但首先得花一筆錢,這也是我們下面要說的。
二、遷墳流程
這裡我們舉個最為簡單的遷墳例子,比如某人的母親單獨埋在别處,現在父親去世了,就得把母親的屍骨給起出來,跟父親合葬在一起。在豫北,人去世一般是停靈七天出殡下葬。在父親停靈第五天時,這個遷墳工作就開始了。
首先是找個村中老人,老人得有威望,因為靠他指原母親墳的所在地,具體到某個小範圍。接着是村中管事的帶着一些去世人本家的年輕小夥子到地裡,在墳地邊上先擺些東西,然後開始動手。
但這個動手不是大規模的挖,而是一人象征性的動一鐵鍬土,這樣今天的工作就算是完成了,所有人都回去。這裡為什麼要這樣簡單的動一下土呢?是因為要給明天來這裡挖墳的人做記号。
到了第六天,村裡幫忙起墳的人來了,他們都是主家找來的幫忙的,他們不清楚這個墳具體在什麼地方,所以昨天那些留下的記号就非常重要。他們按照記号挖下去,等挖到屍骨處就要小心了,因為裡面的屍骨是不能見陽光的。一般情況下,都是挖之前就要搭一個棚子,目的就是擋陽光,也有挖到屍骨上方時開始搭的,總之這個流程不能省。
等到屍骨的模樣挖出來後,就要由村裡一些老人出手了,他們拿着小鏟子,小心翼翼的把四周的土給刮掉,但屍骨周邊近身的土不刮。
等大緻輪廓出來,拿一塊木闆放在下面,衆人一起動手,把這個包着屍骨的人形土塊慢慢推到這塊木闆上,推上後,就會再拿一個木頭框子放在這個闆子上,上面再蓋一層闆,形成一個棺材。
所以,這個遷墳用的棺材是活動的,稱為匣子。
把這些做好後,衆人擡着這個組裝而成的棺材一起出墳地,到了路邊放到車上拉回去,但這個拉回去不是拉回家,是不進家的,直接拉到新墳地去,也就是明天父親埋的地方,在地裡搭個靈棚子,将這個棺材放到靈棚子下後,會有一些專讓的婦女過來給這個人形土塊搭上衣服,描出眉眼。
晚上家裡派人看守,要睡在這裡看守。等天亮後的第七天,家裡去世的父親出殡發喪,一大一小棺材一起埋進挖好的墓坑中算是完成。從此父親母親合葬,兒子的任務完成。
寫在最後:當然了,很多人看到這個農村喪葬,自然而然的先想到迷信。有一些環節的确是帶着迷信色彩的,但這個更多的是風俗習慣,是一種由古傳到今的民間傳統。一杆子打成封建迷信也是不對的,應該理性對待。我們要抛棄一些過去的糟粕,但也要保留一些過去的精華。就遷墳這件事來說,它代表的不僅僅是愚昧和迷信,還有我們農村人特有的淳樸和孝順。
如今火葬流行,可多數人還是喜歡土葬,至于這裡面的分别和應該怎麼樣,這個是另一個話題,我們今天就展開說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