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王女士最近剛生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嬰,成為了母親。王女士對孩子是十分的喜愛,即使孩子在睡覺,她也會時不時地走到旁邊看看。
最近王女士發現,她走到孩子旁邊時,孩子總會做出擁抱狀的動作,這讓王女士十分欣喜,認為這是孩子喜歡她的表現。
許多寶媽都會發現類似的情況,寶寶有時會不自覺地做出一些動作,例如吃奶、抓握東西、吸吮手指腳趾、做出擁抱狀的動作等等。
很多家長認為這些動作是寶寶出生後學習的結果,另外有一些家長則認為這些是寶寶的條件反射。實際上,這兩種想法都是不對的,事實究竟是什麼呢?
一、寶寶的重要身體指标:新生兒反射上面寶寶做的那些動作,實際上都屬于新生兒反射。
新生兒反射又叫做原始反射,是嬰幼兒們出生後就具有的一些先天性反射,是新生兒體内神經系統發育情況的外在表現,多在出生後數個月就會消失,所以也叫做新生兒暫時性反射。常見的新生兒反射有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巴賓斯基反射、莫羅反射等等。
新生兒反射是寶寶天生帶有的一些反射,并不是出生後學習的結果,但是它們就屬于條件反射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新生兒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講到這裡,就要明确一下條件反射的定義,很多人其實一直都搞錯了。
條件反射是機體與外界刺激之間建立起的神經聯系,這種聯系一般是暫時性的,想要保持的話需要頻繁地給予刺激,加強兩者之間的神經聯系,否則條件反射就會逐漸減退直至消失。
條件反射的神經聯系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刺激的結果,這種神經反射比較複雜,多是大量神經共同作用的結果,新生兒反射并不屬于此類。
包含新生兒反射在内的非條件反射,或者叫做無條件反射,是人們出生後就直接存在的神經反射活動,簡單來說就是新生兒的“本能反應”。這類神經反射較為簡單,隻需要大腦皮層下的腦幹、脊髓等中樞神經參與就可以完成。
那麼,這些新生兒反應的具體表現是什麼樣呢?
二、5大新生兒反射,消失時間和測試方法常見的新生兒反射有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巴賓斯基反射、莫羅反射等,下面來分别進行具體的解釋。
1、覓食反射食物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尋找食物可以說是人的本能,對于新生兒來說也是如此。為了保證自身可以攝入足夠的能量,新生兒就會尋找食物,這種無意識的覓食行為就叫做覓食反射。
覓食反射表現為,新生兒的面部受到刺激時,例如寶寶的臉部觸碰到了母親的乳房、母親撫摸新生兒的面部等,新生兒的身體會做出反射,把頭轉向刺激的方向去尋找乳頭、尋找食物。
此外,當新生兒感到饑餓時,會出現哭鬧的情況,這也屬于是覓食反射,目的是為了提醒父母盡快進行喂食。
覓食反射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就會出現,至3~4個月時消失。
2、吸吮反射有許多家長朋友都會發現自家的寶寶喜歡吸吮東西,其實這也屬于是新生兒反射的一種,叫做吸吮反射。
吮吸反射表現為,在用一些物品接觸新生兒的嘴唇或放入口中時,他們會用嘴裹住物品,做出吸吮的動作。
這種反射其實也是新生兒的身體為了攝入食物而做出的“本能反應”,新生兒隻能通過乳汁攝入能量,但是其大腦發育還未完全,不能主動喝下乳汁,而吸吮反應使新生兒在無意識的狀态下就可以獲取乳汁。
吸吮反應在寶寶出生前就會存在,通常在出生4個月後會轉變為有意識的吸吮動作。這時的新生兒已經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可以自行吸吮母親的乳頭,以攝入乳汁。
3、握持反射很多父母把手指放在新生兒的手中時,新生兒會緊緊地把手指握住,這就是握持反射。不僅僅局限于父母的手指,握持反射會使新生兒握住放在其手中的幾乎任何物品。
新生兒的握持反射在其出生時就會出現,握持的力度一般較大。在新生兒出生5周左右時,握持的力度達到最大,甚至可以利用其握持的力量把寶寶提起。
握持反射會在寶寶3~4個月時消失,轉變為有意識的握持動作,寶寶可以自行選擇握持的力度和是否握持。
4、巴賓斯基反射巴賓斯基反射由法國神經學家巴賓斯基發現,并因此而得名。
巴賓斯基反射的檢查方式較為複雜,檢查前要先尋找合适的器具,選擇頭部較為鈍尖的物品,例如指甲、火柴、大頭針的鈍端等。
随後用它們從新生兒足底的外側緣劃過,正常情況下,寶寶的腳拇指會外翻,其餘腳趾會呈扇形張開,這時就說明寶寶存在有巴賓斯基反射。
這種反射在新生兒出生時就會存在,一般在其6~18個月時消失。
5、莫羅反射莫羅反射又叫做驚跳反射或擁抱反射,這些名字來源于其表現,通常是在受到外界的刺激,例如家人發出響聲時出現。
莫羅反射一般在新生兒仰躺時較為明顯,檢查時可以敲擊寶寶頭部兩側的床墊,表現為寶寶的雙臂和雙腿伸直,五指展開,頭部後仰,随後雙臂彎曲,抱在胸前,整體呈擁抱狀。
莫羅反射是一種防禦性反射,是寶寶為了應對外在可能存在的危險而做出的神經反射活動。這種反射也是在寶寶出生時就會存在,通常在其6個月時完全消失。
這些反射在新生兒體檢時也常常會檢查到,足以說明它們對于新生兒的重要性。以上屬于是新生兒反射的正常表現,如果寶寶的反射表現和以上這些有所不同,通常代表其身體出現了問題。
三、新生兒反射有異常或提示“腦損傷”由于新生兒反射是由腦幹、脊髓等中樞神經參與完成的,如果這些反射有異常,多代表着寶寶的中樞神經存在問題,或提示有“腦損傷”。
大腦皮層是控制神經反射的組織,新生兒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大腦皮層不能充分抑制中樞神經,導緻新生兒反射的出現。新生兒的大腦快速發育,皮層逐漸成熟,充分抑制中樞神經,這時新生兒反射就會消失。
如果新生兒的大腦發育出現問題,就可能會造成皮層對中樞神經的抑制出現問題,導緻新生兒反射出現異常。
例如腦癱患兒。腦癱患兒的大腦往往具有非常嚴重的損傷,中樞神經系統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新生兒反射主要就是來源于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當其受到損傷時,就會引起新生兒反射異常,出現覓食反射、握持反射、莫羅反射異常。具體表現為覓食反射缺失、過早消失或長期持續存在;握持反射雙側不對稱或超過正常消失時間後仍出現;莫羅反射亢進,所出現的反射動作過度誇張等等。
此外,如果新生兒4個月後仍舊不由自主地緊握拳頭,常提示其中樞神經系統出現了問題;如果寶寶在2歲之後還存在巴賓斯基反射,常提示其錐體束受損;如果新生兒出生後沒有莫羅反射,常提示有腦損傷;如果新生兒的莫羅反射呈單側,常提示其臂叢神經有損傷或提示鎖骨存在骨折。
新生兒反射異常的情況還有很多,但這并不能作為診斷疾病的唯一依據,隻能作為參考,想要診斷疾病要去正規醫院進行更為詳細的檢查。
四、寫在最後新生兒反射是寶寶出生後都會存在的一些正常體征,會随着寶寶長大而逐漸消失。如果這些反射出現異常,例如過早消失、過晚消失、反應強烈等等,就往往代表寶寶的身體出現了問題,甚至可能存在“腦損傷”。
新生反射的檢查方式較為簡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可以經常關注寶寶的這些反射情況。但是這些反射出現了異常時,也不要太驚慌,要盡快前往正規醫院,做更為全面詳細的檢查,如果發現确實存在問題,盡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參考資料:
[1]《心理學大辭典》,林崇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2]蔡海波、袁瑞蘭,吸吮反射的抑制與恢複[J]. 中國婦幼保健,1997(4).
[3]《腦性癱瘓兒童的治療與康複》,韓偉成,華夏出版社,1992年10月
[4]《生理學》(第八版),朱大軍,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
[5]卡拉·西格曼、伊麗莎白·瑞德爾,生命全程發展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149-15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