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多少,才有資格精緻窮?
最近,《三十而已》中滬漂王漫妮的“精緻窮”生活方式引起了熱議。
在高奢品牌店做櫃姐的王漫妮因為工作表現出色,被公司獎勵歐洲遊輪旅行。聽到好友提議遊輪旅遊時一定要升艙,王漫妮心動了,最終選擇刷信用卡升艙,分期還款。
這種賺得不算多,但花錢卻不少,即使窮也要維持某種程度的精緻的生活方式,被當代年輕人稱為精緻窮。
和諸多種生活方式一樣,精緻窮style也收到兩種極端評價:
支持的一方認為,在自己能力範圍内偶爾享受一下何錯之有?而且花的是自己的錢,旁人無可置喙。
反對的一方認為,既然還是“窮”,那就先不要考慮享受這種事了,解決好眼前的衣食住行問題更重要吧。而且一旦把握不好度,這樣的消費觀可能會帶來财務危機,把人引人歧途。
其實精緻窮不過是消費主義塞給我們的一種定義,讓窮着的人透支消費也要撐起所謂的精緻。這似乎代表着一種尊嚴與志氣。
但,恕我直言,窮是不可能精緻的,或者說隻能擁有一種很容易露餡兒的精緻。比如,即使升了艙,也會給精打細算買來的品牌高跟鞋貼底膠,瞬間在真精緻的人面前“裸奔”了。
對精緻窮,也有人持客觀評價,認為:是一種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無關好壞,僅僅是個人選擇,如果你能掌握好界限,不讓自己陷入疲憊和負面的生活,那就無妨。
話雖如此,精緻窮style也許與好壞無關,但絕對與賺多少錢有關。精緻窮也是有門檻的,不是随便一個上班族都能窮并精緻着。
就拿王漫妮來說,每個月連工資帶績效到手一萬五千元,租着八千五一個月的房子,定期給父母兩千元孝敬錢,自己還能剩下四千五。這樣的工資水平,在全國勞動市場中不算最頂尖,但也絕對是Top級别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在職職工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群,占比約為38%;月收入2000元到5000元之間的,占比為46%;月收入為5000元到1萬元的,比例約為13%;而月薪達到1萬及以上的,所占份額僅僅約為3%。
換句話講,從全國來看,如果你月收入上萬,已經超過了全國97%的人,屬于“高薪人士”範疇。即使在上海這個高薪群體較多的城市,王漫妮稅後一萬五,按最少比例繳納各項稅金來算,稅前差不多一萬八。論收入,她在全國的排名絕對是top 3% 了。
這也配叫窮?!
月薪五千的上班族,再節儉恐怕也很難精緻起來。如果你想要王漫妮同款精緻——自己掏半價升艙去坐歐洲郵輪、可以買得起有牌子的小禮物和高跟鞋、放着郵輪上免費的餐飯不吃跑去自費餐廳加15%的服務費吃飯,先要有賺到月薪稅後一萬五的實力才行。
如果達不到,那就退一步,修改一下對“精緻”的定義吧,就像顧佳說的:郊區逛逛好了呀。
反對精緻窮這種生活方式的批評者們,通常認為窮還追求精緻有三大罪狀:
罪狀一:這是虛榮。因為精緻窮是在追求超過自己消費能力的物質;
罪狀二:不能吃苦。工作稍微辛苦一些就想着花錢犒勞自己,試問誰的工作不辛苦呢?
罪狀三:自私自利。為啥不攢錢買房?為啥不多孝敬父母?為啥不多存點救命錢和養老錢?這些才是人生中的“正事”,幹嘛總想着吃喝玩樂的事。
其實,如此批判精緻窮大可不必。那些為了面子和享受讓自己陷入危機的精緻窮當然要杜絕。
我們可以追求精緻窮,但要符合三個原則:原則一:收入不能太低,收入至少要達到行業平均月薪甚至偏上水平。
楊超越曾在節目中支持精緻窮,她說自己打工的時候賺着800塊錢的工資也要花700塊錢去買櫥窗裡心儀的裙子。她認為自己的行為是賺錢的動力。楊超越是幸運的,對她來說這種精緻窮可能是動力(畢竟人家現在那麼紅),但對于更多人來說,這種活法最後不會成為動力,隻會變成校園貸、高利貸和p2p的韭菜。
每個月固定工資五千多塊,還非要苦着自己攢錢、咬牙堅持買昂貴物品的毛病就戒了吧。月薪一萬五萬可以精緻一把,但月薪四千五,就還是先顧好生存吧。
原則二:不要被消費主義綁架,随便跳進商家挖下的陷阱。
看過BBC的紀錄片《無節制消費的元兇》後,你就知道商家為了從我們口袋裡掏錢,真是“喪心病狂”地努力。
比如,商家會使用“計劃報廢”策略,讓我們更頻繁地消費。
“計劃報廢”策略最初在20世紀20年代被德國一家燈泡生産商提出。他們将原先一個燈泡2500小時的生命周期降低到1000小時,其目的就是縮短消費者汰換燈泡的周期。
類似的還有我們用的打印機墨盒,也被商家做了“手腳”。墨盒裡有個計數器,一旦打印到50000張,就會提示墨盒需要更換,但實際上隻要把計數器手動歸零,這個墨盒還能使用一段時間。
包括現在我們使用的蘋果手機,有消費者認為也參與了“計劃報廢”。蘋果手機用特定的螺絲和膠粘合外殼的目的就是不讓消費者維修,以促使其快速将手機更新換代。
甚至在一些傳統耐用品比如吸塵器、汽車、洗衣機等物品上,商家也是絞盡腦汁快速叠代,以促進消費者更多、更頻繁地購買。
除了人為設計的計劃報廢外,商家還通過販賣焦慮和制造恐懼讓我們乖乖掏錢。
比如,一個曾經不在乎自己容顔狀況、願意接受自然衰老的人,在商家宣傳的“吸血鬼療法”下——花550英鎊,從自己血液裡提純幹淨物質,然後注射到自己皮膚上,以此來實現“返老還童”的狀态。效果明明沒有得到科學證實,但消費者的内心已經改變:過去不在乎、不介意,現在埋下了懼怕衰老的種子,從此開始願意為了逃避衰老而付費——即便效果未知。
李施德林漱口水推向市場獲得成功的核心原因也也是如此,商家通過電視廣告推出了口臭的概念并告訴消費者,口臭影響交朋友和婚姻大事,讓我們由此産生被排斥和孤獨的恐懼感,即便漱口水問世前,我們有其它方法避免口腔異味。
人人都有追求精緻的權利,吃大餐、海外遊、用高端化妝品、使用當季最夯的産品,但在付賬前,多問一句尚未實現消費自由的自己:為什麼購買?别輕易上商家的套兒。
原則三:精緻不是目的,看過精緻後努力向上才是目的。
劇中,王漫妮追求的精緻窮獲得好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她的三觀很正:她對工作有野心、上進;想要的好東西自己支付、拒絕接受追求者的示好。
她把精緻當成一個平台,來了、看過、想要、然後要靠自己的實力得到手。
這種精緻窮态度值得贊同:用正當的手段——比如努力工作、學習投資理财——去追求好的、用到手的好東西激勵自己變得更好。這才是精緻窮style的正解。
北野武曾在《北野武的小酒館》這本書裡寫到:“說我喜歡錢,就像說我喜歡拉大便,這都是當然的事,說出來純屬多餘。人這種東西啊,不管外表修飾得多麼光鮮亮麗,剝掉一層皮後就隻剩下了一堆欲望。但是,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更應該珍惜那一張皮的尊嚴。”
所以,就讓“努力賺錢”成為我們的本能,然後用錢換取精緻,維護做人皮囊的尊嚴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