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5日,受邀訪美的丘吉爾,在杜魯門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後來赫赫有名的“鐵幕演說”。在演說中,丘吉爾高談闊論口若懸河,大肆攻擊蘇聯,号召英美結成同盟,所有英語民族聯合起來,一起遏制蘇聯。
談及冷戰,就不得不談及這一次“鐵幕演說”,但問題在于,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是不是預示着冷戰開始了呢?其實,史學界判定“鐵幕演說”隻是拉開了冷戰的序幕,真正開始是在“杜魯門主義”出來之後,而“杜魯門主義”的出現又與希臘、土耳其有關,因此冷戰的開始與土希有關。
二戰之後,形成了美蘇稱霸的世界格局,大英帝國風光不在,已經淪為了二流強國。在西方陣營中,美國才是最終說了算的國家,英國并不能決定冷戰的開始。因此,丘吉爾的“鐵幕演說”無論多麼精彩,英國的國力決定了他不可能成為冷戰開始的決定者,最終還是要看美國的決定。
事實上,盡管“鐵幕演說”符合不少美國政客、包括杜魯門的期待,但也有不少美國政客認為丘吉爾是想把美國拖下水,引向“最恐怖的戰争”,從而讓英國漁翁得利,于是反對“鐵幕演說”、反對冷戰說法。二戰之後,由于英國實力、國際影響力都在下降,如果美蘇和平共處的話,英國将會被越來越邊緣化,而一旦美蘇對立的話,英國的重要性立即彰顯,因此冷戰對英國有利,美國政客有理由懷疑丘吉爾别有用心。
直到1947年3月12日,“鐵幕演說”一年之後,杜魯門(下圖)在國會演講,“杜魯門主義”正式出現,美國外交政策出現重大轉變,提出支持自由國家抵禦“極權政體”,标志着冷戰的正式開始。也就是說,鐵幕演說之後,是否冷戰其實美國搖擺不定,但内部經過一年的整合後才正式決定冷戰。那麼在這一年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大事,讓美國政策出現重大轉變?
以丘吉爾精明的眼光、敏銳的嗅覺,自然看到了美國政壇上的冷戰傾向,包括杜魯門的傾向,所以才在杜魯門的母校發表“鐵幕演說”。之後,又在美國政客推波助瀾之下,“鐵幕演說”帶來的冷戰思維逐漸成為主流,但想要開啟冷戰這一目标,還需要一個導火索。
二戰中,歐洲各國被打成了一片廢墟,經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可以用“民不聊生”來形容,于是各國人心浮動,在中下層民衆中,蘇聯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其中又以希臘最為突出。
為了維護英國利益,以及穩定土耳其、希臘的統治,英國給了土、希一些經濟軍事支援,但當時英國自身難保,隻能維持到1947年3月31日,之後将無法支援土希兩國。問題在于,土耳其還好一點,而希臘當時革命如火如荼,一旦不能及時獲得援助,那麼其國内将可能出現政權更叠,将會倒向蘇聯。于是,英國希望美國繼續援助希臘,拉攏住土耳其。
希臘位于歐洲巴爾幹半島最南端,北鄰保加利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東北與土耳其接壤,西南瀕愛奧尼亞海,東臨愛琴海,南瀕地中海,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況且,古希臘是歐洲文明的起源,對西方國家來說,希臘還具有政治、文化上的深刻意義。
後來,杜魯門親口指出一旦失去希臘,就會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個中東,“影響不僅遠及東方,而且遠及西方”,更可怕的是可能會形成多米諾骨牌。
土耳其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西臨愛琴海,東部與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而且由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組成的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與希臘相比,橫跨歐亞的土耳其,地理位置就更為重要了(見上圖),因此這是一個不能被蘇聯拉攏過去的國家。需要說明的是,土耳其是北約内部唯一穆斯林國家,之所以在1952年就成為北約成員國,而沒有宗教信仰上的障礙,原因就在于土耳其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了。
一旦土耳其、希臘倒向蘇聯,對西方世界來說将是一場重大失敗。于是,在英國無力援助土希之後,美國接手了。
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在國會講話,公開發表了敵視蘇聯的演講,直接宣稱世界已經分為兩個敵對的陣營,任何國家的革命與解放運動,都“危害着國際和平的基礎和美國的安全”,而美國要擔負起“自由世界”守護神的使命,因此希望國會撥款給土耳其與希臘,幫助他們維持統治以抵禦蘇聯,史學界稱之為“杜魯門主義”。
随後,美國通過援助希臘、土耳其的法案,大批美援進入兩國,穩定他們經濟、維護統治的同時,更幫助他們鎮壓内部革命運動。同年七月,“馬歇爾(上圖)計劃”出籠,對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他們重建,目的是消除革命運動的土壤。
美國推出“馬歇爾計劃”時,蘇聯為了防止東歐出現“離蘇傾向”,于是同年七八月針鋒相對地推出了經濟援助計劃,與東歐各國簽訂一系列貿易協定,以此來抵制和反擊“馬歇爾計劃”,史學界将這一系列貿易協定稱為“莫洛托夫(下圖)計劃”。
因此,“杜魯門主義”出現之後,标志着美國決定發動冷戰,于是才有援助希臘與土耳其,随後出台了“馬歇爾計劃”,而對蘇聯來說,美國決定冷戰她就隻能應戰,并針鋒相對的搞出“莫洛托夫計劃”,于是冷戰正式開始,兩大陣營真刀明槍地開始對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