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汽車沒電打不着火的狀況

汽車沒電打不着火的狀況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4-23 04:29:07

為什麼汽車電瓶會沒電?

問:我的汽車一直都是正常使用的,沒有長時間閑置,為什麼還會出現沒電的情況呢?

答:車輛電池本來就是一個易損的消耗品,其壽命受使用環境、溫度、個人用車習慣等等的多種因素影響,當正常使用的汽車遭遇電池沒電的情況,首先你要回想一下自己是否養成了良好的養車習慣。下面這些壞習慣,都可能會導緻汽車沒電:

1停車後忘記關閉車燈

汽車發動機在運轉時由發電機發電一直供給大燈或車内用電設備,一旦汽車熄火停車發電機不再供電,所有的負荷都轉嫁在汽車蓄電池上。


汽車沒電打不着火的狀況(汽車沒電打不着火)1


2熄火後長時間使用車内設備

有些車主停車後會在車内逗留一段時間,尤其是晚上回家車到了自家門下也會在車内停留一段時間,聽聽cd、收音機或處理事情。


汽車沒電打不着火的狀況(汽車沒電打不着火)2


熄火後車内的用電設備并不會關閉,發電機不再發電而電機蓄電池卻在持續供電。蓄電池本身存儲的電能有額定容量,長時間開啟用電設備是對蓄電池電量的透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蓄電池虧電現象,在加上冷啟動時需要點火能量比較大,容易造成啟動困難。

3行駛裡程或時間過短

每一次啟動車輛都需要消耗一定的電池儲電量,雖然有些車主每天都有使用車輛,但是每次啟動車輛後行駛的裡程或時間過短,更多更全汽車知識全知道。那在這過短的行駛過程中并不能及時的把啟動時所消耗電池的電量充回去,這樣使用車輛也會因電池長期充電不足而導緻電池沒電。

汽車沒電可以怎樣做?

問:汽車沒電就隻能等待救援嗎?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啟動汽車呢?

答:汽車沒電,有下面幾種處理辦法。車主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用。

1使用應急啟動電源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高性能的輕巧便攜式汽車應急啟動電源,如果你有随車攜帶汽車應急啟動電源,按照下圖的操作步驟,即可啟動汽車。


汽車沒電打不着火的狀況(汽車沒電打不着火)3


2向周邊車主“借電”

如果你沒有應急啟動電源,也可以向周邊的車主求助,申請搭電。

需要工具:兩條電瓶線、一輛蓄電池有電的車。


汽車沒電打不着火的狀況(汽車沒電打不着火)4


有了這兩種工具,就可以開始搭電了。搭電步驟看似簡單,實際上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用于過江龍的搭線一般都不長,所以第一步,需要把兩台車盡量靠在一起,一般來說汽車電瓶都在前引擎蓋下,所以看實際情況,要麼兩車并排,要麼頭對着頭,例如這樣:


汽車沒電打不着火的狀況(汽車沒電打不着火)5


其次,找到兩部車的電池,分清楚電池的正負極,一般正極都會用紅色的蓋子以及一個“ ”号标示:


汽車沒電打不着火的狀況(汽車沒電打不着火)6


揭開電極蓋,用紅色電瓶線的夾子夾住正電極:


汽車沒電打不着火的狀況(汽車沒電打不着火)7


同理,接下來先夾紅色,再夾黑色的線,接好4個電極,就算搭線完成。一旦線接好,就可以到虧電的那台車裡,給車點火了。


汽車沒電打不着火的狀況(汽車沒電打不着火)8


注意事項:

1:檢查兩車标示電壓,标示一般在電池标簽上。如果救援車輛電壓不足,可能不起作用,而電壓過高,可能損壞被救援車。隻要是汽車電瓶,基本電壓都在一個水平上,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用摩托車的電瓶或者其它電瓶,就得特别注意。

2:救援車輛最好着火,以提供更穩定的電壓,防止電量被拉低。

3:正負極千萬别接反,記住正接正,負接負。否則正負相連就變成短路了。

4:操作時,手要握在橡膠皮上,電瓶的電壓一般不足以導緻觸電事故,但也需以防萬一。

5:正極豎着電極夾住,,。不能水平夾。原因是豎着夾能夠直接夾住電極,電極是鉛制的,比較軟,跟夾子接觸面更大,否則容易産生火花。

6.卸下電線時,要一根一根卸,不要同一邊兩個電極同時卸。一般而言,卸電線跟接線相反,要先拆黑線,再拆紅線。

7.被救援車輛的負極可以搭在車架或者氣缸缸體上,俗稱接地。因為車架、缸體本身與負極連通,效果與直接連負極一樣。這樣做可以防止不小心接反造成短路損壞電池與車輛。

3推車啟動

這種方法隻适用于手動擋汽車。

司機首先将鑰匙擰到打火位置,踩下離合器,放開手刹,檔位挂在1或2檔,踩住離合器不放,開始推車,當車速到5公裡/時,慢慢松離合器,并踩油門,車子就發動起來了。


汽車沒電打不着火的狀況(汽車沒電打不着火)9


但是這種方法不到迫不得已最好不用,因為這樣對汽車的發動機和離合器都有一定的損傷。

4撥打救援電話

最後一種方法:撥打修理廠的救援電話等待救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