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小學生來說有點幼稚,但對成年人/大學生/社畜卻剛剛好。”
最近上網,常常在一些可愛的、幼稚的、花裡胡哨的物品或視頻底下,看到這句話。
乍一看有點矛盾,一種東西怎麼可能既對小學生幼稚,又對大人剛好呢?
但聯想到現在成年人、尤其是90後的種種行為,又覺得很合理。
畢竟,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後,肯德基兒童套餐裡的可達鴨玩具,都是被一群“大齡成年兒童”搶光的。
如今實在是沒有人,比這屆90後更喜歡(裝)可愛了。
誰會不想要旺旺販賣機盲盒呢?
席卷全網的“可愛”狂潮
不知從何時開始,這屆成年人愛上了“裝可愛”。
打開任何一個社交平台,搜索“對小學生來說太幼稚,對成年人剛剛好”,你可能都會笑着回來。
頂流可達鴨,從5月到現在,一直在用洗腦的音樂和揮舞的雙手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
随機點進一個魔性視頻,你都會在偷笑、放聲大笑、發出“好像腦幹被挖空”的笑聲間自由切換。
今天擁有可達鴨了嗎/抖音
隻有你想不到,沒有鴨鴨做不到;準确地說,是沒有鴨鴨的主人做不到。
給鴨鴨換馬達什麼的算是基本操作了/微博@原因奇遇記
當然,如果你還在因為沒搶到可達鴨暗自惱火,并生氣地決定屏蔽一切相關消息……
那你也大概率逃不出蜂蜜小狗的手掌心。
就是這個看上去剛拔了智齒的狗狗/微博@蘇打氣泡機
因為臉腫腫的,又莫名露出可憐巴巴的表情,蜂蜜狗迅速走紅成為年輕人最愛的表情包之一。
不僅如此,大家還喜歡頂着它大腦袋特效拍短視頻,動辄就能收獲幾十萬的播放量。
突擊檢查,看看你的微信表情包裡有沒有蜂蜜狗/抖音熱榜@木子申申
不過要當心,當你開着這個憨厚中透露着委屈,委屈中略顯可憐的特效發抖音時,很可能被你正在上小學的侄女嫌棄“太幼稚”。
因為小學生們,早就不喜歡這些“哄幼兒園小朋友”的玩意兒了,《孤勇者》才能給他們驕傲和力量。
可是90後喜歡啊。
連都是同事的工作群都可以皮一下,拉着大夥兒一起幼稚;發發蜂蜜小狗視頻、被小朋友嘲笑又算得了什麼。
狗狗說你好
顯然,對于這屆随心所欲的成年人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他們在乎的人了。
樂于社交并且分享欲爆棚的他們,已經把互聯網當成了尋找志同道合“幼稚鬼”的天堂。
有人相愛、有人夜裡開車看海,有人年紀再大也要打開兒童劇《铠甲勇士》,和裡面高清修複版的帥哥隔空擊掌(并安利給身邊姐妹)。
迪迦和泰羅奧特曼聽完都驚呆了/豆瓣
《甄嬛傳》盤了一遍又一遍,已感到些許疲倦,這時候一部熱熱鬧鬧的《喜羊羊與灰太狼》正适合需要攝入“可愛值”的成年人。
試問,誰不曾為灰太狼永遠吃不到羊而傷(幸)心(災)欲(樂)絕(禍)?
誰又不想搞清楚藏龍卧虎的灰太狼一家的族譜呢?
灰太狼還有族譜,沒想到吧!
哪怕是遇到了自身“可愛指數不足”的情況,懂得集思廣益的成年人們,也會自發組建起屬于他們的互助小組:
求助,交流經驗,互相比賽這個組裡誰最幼稚。
圖源豆瓣
組員之間不需要真金白銀的感謝,隻消淺淺敲出那句咒語,就會有無數熱心的“成年兒童”趕來為你答疑解惑:
“急求!有什麼對小學生幼稚,對成年人卻剛剛好的東西?”
聽我說,謝謝你 / 豆瓣
而無數熱心助人的課代表們,早已潛伏在各大社交平台。
為你精心準備着一桌豐富的“可愛盛宴”,并身體力行傳遞着“幼稚”的快樂。
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 / 豆瓣
這屆90後都奔三了,甚至很多人的年齡已是三字打頭,卻好像越活越幼稚了。
90後,心裡還住着個寶寶
“真正的喜歡,就是忍不住為TA花錢。”
雖然這句過期的愛情哲學,早已不再适用于當今的男女關系。
但在成年人熱衷于“幼稚”“可愛”這件事上,卻再次得到了驗證。
為了滿足心裡住着的“寶寶”,這屆90後的确沒少花錢花精力。
現象級爆紅的可達鴨,盡管已經下架一個月了,還有人因買不到它而心懷芥蒂,不死心地“重金求購”。
你可以看到這位曾經的一哥,在各個二手交易平台溢價流通的靓麗身影。
售價沒有最貴、隻有更貴。
89塊這麼貴,你還說是粉絲優惠/圖源閑魚
冬奧期間的頂流冰墩墩,風頭正盛時價格一度被炒到2000元;
為了買到一隻心愛的玲娜貝兒,有人淩晨四點就起來排隊。
當然,不隻是為“頂流”玩偶花錢,“可愛即正義”這一理念,已經貫穿在成年人的生活和消費的方方面面。
在這個年齡段,本該愛買包包、買衣服、買口紅的年輕人,如今卻隻為買各種可愛玩具和毛絨布偶上頭。
用着寶寶印花水壺,喜歡吃寶寶動物餅幹的,不是牙沒長齊的小嬰兒,而是25歲自立自強的成年人。
房間裡處處擺着黃色橡皮鴨的,不是上幼兒園的弟弟,是平日裡嚴肅正經的哥哥。
透明背包裡裝滿塑料玩具的,不是去春遊的小學生,是每天太陽沒升起就開始忙碌的職場人。
裝滿可愛一起通勤
遊樂園裡打扮成小公主,拿着夢幻芭比粉泡泡機撒歡兒的,是成年人。
沉迷于收集各式拼圖、貼畫、頭花,以及比巴蔔紋身貼的,也是成年人。
不知不覺間,可愛而富有“童趣”的物品,變成了成年人購物車裡的必備品和硬通貨——
月薪兩萬,卻還是喜歡20塊錢的娃娃挂件。
這屆年輕人似乎也不以“幼稚”為恥,反以為榮;從心底裡把自己當成寶寶,甘願做個寶寶。
《凪的新生活》
從外到内,從小事到大事,就連求職、考研考公、婚育這些決定人生走向的大事……
他們也少了三十而立的整齊劃一,多了一些個性,一些随機性,與“不按套路出牌”。
跟許多愛說自己“已經長大了”的十歲小孩相比,三十歲的大人仿佛更對社會時鐘嗤之以鼻。
年齡在他們眼裡,更像是一個數字而已。
做你愛的事,永遠剛剛好
為什麼這屆90後三十歲了,還會對“幼稚”“可愛”的東西失去抵抗力?
他們不也是從小聽着“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事”的規訓長大的嗎?
有人認為,這與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唐納德·威尼科特的研究中,“人類生而具有創造性”的理論有關。
就像嬰兒在日漸脫離母親的過程中,會嘗試尋找一些象征着“安全”的過渡性客體,來逐步替代母親的形象,形成穩定的自我一樣。
某種意義上,對于當下身處于壓力下的成年人而言,可愛的事物——不管是表情包、玩偶還是動漫、遊戲,都有可能成為一種類似的象征,給予他們溫暖、慰藉和力量。
因此專注于可愛的事物,可以說是一種成年人緩解焦慮的方式,也是他們讓自己更加熱愛生活的途徑。
可能是想要抓住正在失去的安全感/《我的解放日志》
現實生活并不輕松,過去是,現在也是。
“我在你這個年紀,孩子都已經會打醬油了。”
“聽爸媽的,讓你考公務員都是為了你好。”
“25歲還沒找着好對象,就隻能撿别人挑剩下的了。”
生活充滿了壓力與焦慮,社會時鐘滴答滴答地走着,催促着每個人向前。
熱搜永遠讓人恐懼,前兩年霸榜的是“第一批90後就要三十歲了”;
沒過多久又變成“第一批90後已經秃了”“第一批90後開始看牙了”;
最近又出現了“第一批90後正在被同齡人抛棄”“30歲擁有30萬存款較理想”……
《凪的新生活》
與其跟着關鍵詞心情波動、不安,不如讓活在熱搜裡的“第一批90後”自己卷吧。
現實生活中的成年人們偏要可愛,偏要幼稚,要對社會時鐘嗤之以鼻。
“草是綠的,檸檬是酸的,西瓜是甜的,自己永遠是最棒的。”
“能專注于眼前的生活,不論年齡多大、都堅持用孩子的眼光觀察這個世界,才是生活裡的勇士。”
年齡不應該成為束縛,限制人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如果你有想掌握的技能,想學習的樂器,就現在開始學;有非常想要完成的事情,就列入人生必做清單裡。
不要擔心年紀太大了,現在開始是不是“太晚了”——
就算你不去做,年紀一樣會變大,你可能還會後悔自己當初就這樣妥協,變成了一個每天“開機混底薪”的無聊大人。
《凪的新生活》
即便在過着上班下班,按部就班的都市生活,你依然可以去尋找讓自己内心安穩踏實的事情,從生活的玻璃渣裡為自己找一顆糖。
就算這件事是幼稚的、花裡胡哨的、不合時宜的、在旁人看來可笑的,也不必介意。
畢竟你的人生,隻有你自己能掌握。
所以,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
什麼事對于小學生來說有點幼稚,但對于成年人卻剛剛好?
答案或許是:
做你愛做的事情,過你想過的人生。
永遠都不晚,永遠剛剛好。
保持開心!/《火花》
來源:槽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