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數學作業的方式建議?小學1-6年級,初中7-9年級,高中三年等全冊整套的課件ppt、教案、精品微課、同步課程視頻等,最關鍵的是這些完全免費,隻需加微信公衆号:魯韻論文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布置數學作業的方式建議?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小學1-6年級,初中7-9年級,高中三年等全冊整套的課件ppt、教案、精品微課、同步課程視頻等,最關鍵的是這些完全免費,隻需加魯韻論文
獲取方式詳見文章未尾
…………………………………………
數學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續,它不僅就鞏固知識,還應豐富知識,促進學生素養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它是整個數學學習中的重要環節。但在傳統的作業觀下,數學作業存在着很大的問題:作業陷入了機械重複、過分強調“熟能生巧”的誤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業題;作業形式、内容呆闆單調、冰冷無情,是一些純粹的數和形的舞台。
基于此,凸顯新課程理念進行作業改革,讓學生的作業體現科學性、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每個教師應該做的。筆者結合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談談新課程下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分層作業——讓作業成為“自助餐”
數學課程标準指出,數學要體現出“人人學數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理念。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認真思考個體差異的問題,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設計和布置适宜不同層次學生的分檔作業,建立作業“超市”,讓學生自主選擇,以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更深層次地喚醒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最終實現“人人能練習、人人能成功”。
1、作業量的分層設計。對學習态度認真、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可适當減少作業量,相反則增加基礎性、趣味性的作業,調動其積極性。
2、作業難度分層設計。确定基礎、發展、創新三級目标,要求不同能力的學生認真實現本級目标,并向高層目标努力。所以,面對全體學生,就要考慮每一個層面的學生,設計和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3、完成作業時間要分層。數學課程必須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完成作業時間上分層要求,能有效保障“吃得飽”和“吃得了”的問題。
【案例】作業套餐ABC
在教學完“圓柱的側面積”後布置作業如下:
A、必做題:
1、把圓柱的側面沿着高展開可以得到一個( )形,它的一條面等于圓柱的( ),另一條邊等于圓柱的( )。
2、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
(1)底面周長25厘米,高8厘米。
(2)底面直徑5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徑4厘米,高1.5厘米。
B、選做題:
一種壓路機的前輪是圓柱形的,輪寬2米,直徑0.8米。前輪每分鐘轉動20周,這種壓路機每分鐘前進多少米?每分鐘壓路多少平方米?
C、提高題:
有一個圓柱的高是5厘米,如果把高增加2厘米,底面不變,圓柱的側面積增加25.12平方厘米,原來圓柱的側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布置上面三類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是為了讓不同的學生在作業中得到不同的發展,A類題屬于基礎題,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所以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完成。B類題加深了一些難度,這一部分題目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并解決。C類題難度最大,這一部分題目可以滿足那些學有餘力的學生的興趣。分以上三類題目,讓學生有選擇的完成,可以讓“學困生”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讓“中等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給“優秀生”提出挑戰,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融情入景——讓作業充滿生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情趣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潤滑劑,而教育心理學也已證實,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由于他們好奇心強,求勝心強,所以在作業中添加一些趣味,融入情景,能吸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完成,抓住這一特點,把作業融于生動的情景中,可讓學生輕松愉快地主動接受作業,并點燃做作業的熱情。
【案例】“相信你會是個好老師!”
學了“克與千克”後布置:請用紅筆批改亮亮的數學日記,相信你會是個好老師。
早晨6時,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起來,刷牙洗臉後,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250克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重的雞蛋,然後,背着約3克重的書包去上學……
原來幹巴巴的“克與千克知識練習”搖身一變,成為富有情趣的日記修改,包裝後的作業形式活潑,趣味十足,極大調動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學生覺得興味盎然。
三、實踐應用——讓作業回歸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是一個大課堂,蘊涵着豐富、鮮活的課程資源,遠離生活就意味着讓學生失去課程的另一半世界。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我們的數學作業也應貫穿在大量數學實踐中,要讓學生少做題,多動手,多實踐,多運用,在大量的數學實踐中讓知識得到升華。在設計作業時,樹立開放的數學教學觀念,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立足課本,放眼課外,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讓作業回歸“學生主體”,回歸“生活實踐”,真正符合新課标“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案例】“為什麼不是每一種産品都用省料的方法?”
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這一章節時,我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業題:将一張長6.28分米、寬3.14分米的長方形紙卷成一圓筒,再配上一個底做成一個圓柱形的容器,哪種卷法所能容納的物體比較多?再去超市看一些圓柱形容器,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通過計算比較,并且去超市研究了一些圓柱形罐頭,發現許多廠家都把罐頭做成比較正的圓柱,是因為這樣可以減少生産成本。但同時學生還深究下去,為什麼不是每一種産品都用省料的方法?有的為什麼要做成高瘦的圓柱呢?學生們熱烈地争論,有的說是因為廠家沒有好好地學這一方面的知識,有的說廠家故意這麼做,讓人産生錯覺,認為它的表面較大,裡面肯定裝了很多東西,還有學生認為這是由于産品的特點而決定的,如薯片罐。數學的問題應用于生活中有這麼多的内涵,在研究之後,有的學生寫了總結,有的寫了對廠家的建議,還有的根據側面積計算得出了省料的道理。
學生用具體的數學知識,去研究生活、服務生活,體現其生活化的一面,讓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更加緊密。
四、改變形式——讓作業生動有趣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一個最活躍的因素,沒有興趣的學習是一種消磨智慧的“苦役”。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布置的作業從“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将數學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與社會實踐、遊戲、制作、參觀、訪問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巧妙結合,把知識、技能的訓練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智力因素的開發及活動巧妙聯系,符合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點,讓作業變得更“生動、有趣”。
【案例1】“周末我當家”
學習“元、角、分的認識”時,課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拟買賣活動;課外,則可以征得家長的同意,開展“周末我當家”買賣活動,讓家長利用周末時間陪孩子一起實踐。
聯系實際生活,選取數學素材,搭建發揮學生個性的課内外活動舞台,能讓學生投入學數學、用數學活動,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
【案例2】 我們都來猜、猜、猜
學習“可能性”這一課後,可以設計“猜球”、“猜硬币”等遊戲作業,課後,學生相互之間玩一玩。
學生在遊戲中學習,不僅在學習中體驗知識的魅力、成功的喜悅,而且培養了他們用數學語言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令學生感覺到數學作業是一個遊戲的天地、學習的樂園。
五、自主開放——讓學生學會創新
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态過程。為此作業設計中,我們應以讓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為目的,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為中心,引導學生會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學會創新。在實踐中教師們設計出了不少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題目以及形式新、入口寬、解法活、策略多的題目。
【案例1】“數學日記”我會寫
學完人民币的知識後,我又要求學生以“人民币知識知多少”為題寫數學日記,學生的作業真是五花八門,有限于課本知識的複述,也有古币、外币等的拓展。
這樣的作業使後進生做得了,優等生做得好,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産生獲取知識的最大樂趣,最大程度地發揮了他們的主體精神。
【案例2】“原本數學可以幫助我們節省開支”
學習了“百分數應用題”後,可設計這樣的題目,一個家庭去某地旅遊,甲旅行社的收費标準是:如果買3張全票,則其餘人按半價優惠;乙旅行社的收費标準是:家庭旅遊算團體票,按原價的80%優惠?這兩家旅行社的原價均為每人1000元,并提出問題:(1)如果你們全家去,你準備選擇哪家旅行社?(2)看到這些信息後,你對其他家庭去旅遊有什麼建議?
這類開放性作業,内容形式新穎,問題解決具有發散性,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從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得到自己認為滿意的答案,較好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發現的創造意識。另外,開放性作業起點低、層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樣化,學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學生能夠選擇适合自己的切入點,進行思考,體驗成功,體現“人人掌握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大衆數學的思想。
數學教育的目的應是培養有思想、有創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業的“機器”、考試的傀儡。所以,教師隻有正确地理解作業的價值,在平時設計作業時避免“題海戰術”,防止“熟而生厭”,提倡探索創新、自主選擇,最終讓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升華,技能在作業中掌握,能力在作業中形成,思維在作業中發展。從此,讓我們的孩子從内心愛上數學。
……………課件教案獲取方法:……………
先加wei信公衆号:魯韻論文
然後輸入關鍵詞:“課件“ 得到下載地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