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唐納德·特朗普黯然離開白宮。盡管他的告别演講體現出了不可多見的謙卑與慷慨,但人們知道,這位卸任總統接下來的日子不會好過。
這串還在不斷變長的封殺名單,說明控制美利堅的幕後勢力,已經動用全部手段,來将特朗普的影響力化為烏有,使其失去在政壇、商場和輿論場重新崛起的全部可能。
然而,他們還是百密一疏。
除了商業大亨、暢銷書作家和脫口秀主持人的經曆,特朗普其實還擁有一項讓人血脈偾張,并且在過去四年總統生涯中被刻意隐藏的傳統藝能——美式職業摔角手。
自從1991年開始,特朗普就成為了WWE的主要投資人,并且多次客串比賽,依靠鈔能力将肌肉猛男們打得抱頭鼠竄,在體育和娛樂圈中吸粉無數。WWE老闆文斯·麥可曼,也就是上圖中被“暴打”的可憐家夥,亦在好基友的兩次總統競選中傾囊相助,并且至今依然不離不棄。
沒有負戰績,WWE名人堂選手——就問你怕不怕
如今,失去一切資源,尤其是發聲渠道的特朗普,就如同《角鬥士》的主角馬西莫斯。唯有在競技場這個流量平台中,才有絕地反殺、王者歸來的可能。
要探讨這條聽上去多少有些扯淡的逆襲之路的可能性,我們就要搞懂WWE這個一眼就能識破的“假打”賽事,為什麼能夠成為讓無數觀衆瘋狂,讓衆多名人趨之若鹜的頂級體育娛樂平台。
能夠在WWE中登場,是大腕們一生的榮耀
和“真實系”相比——它勝在好看
對這個領域稍有涉獵的朋友知道,WWE從選手的台詞到比賽的過程,大部分是預先編排好的結果。為什麼人們之所以心甘情願的被“騙”?主要是因為它實在是太好看了,尤其是相對于“真打”項目而言。
以拳擊、跆拳道為代表的競技類搏擊項目當然好看,但欣賞其中力與美的碰撞,需要跨越一定高度的門檻。
此類專業搏擊賽事,由于對戰雙方在大部分時間裡都在進行試探和牽制,比賽過程中自然充斥着大量重複、單調的動作。為了追求點數取勝,各種拖延、猥瑣戰術更是常态。這麼一來,外行們看不懂門道,自然也找不着什麼熱鬧。所以跟風欣賞什麼“拳王世紀大戰”的普通觀衆,通常都會敗興而歸。
遇到“泰森vs霍利菲爾德”中的咬耳朵事件,怕是真正懂行的硬核觀衆也要高呼“退錢”
相比較而言,即便是一場新人之間的美式職業摔跤賽,也不會讓觀衆打瞌睡。
古羅馬鬥獸場式的宏大氛圍、山呼海嘯的觀衆呐喊、意想不到的戲劇性反轉、華麗到颠覆物理法則的招式……所有的“表演”,都是為WWE的最後一個字母——E(Entertainment)服務。
雖然WWE也有形式上的規則,但觀衆們都樂見摔角手們打破圍繩和裁判的限制。打出擂台,打上觀衆席,打進停車場還不算,就算你受傷住院,也照樣可以在病房裡面上演全武行,生怕會讓觀衆感到不值票價。
和“超級系”相比——它貴在真實
幾乎所有功夫電影中的打鬥場面,都可以歸入“超級系”的範疇。主角打鬥的過程和戰鬥結果,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實戰意義和邏輯性可言。
但在情節、音樂、特效等元素的加持下,完全沉浸在影片情緒中的觀衆,很少會在真實性的問題上鑽牛角尖。
一旦将上述元素通通剝離,超級英雄們的表演同樣也會尴到飛起
在營造代入感的關鍵問題上,WWE同影視編導們的思路是一樣的:每一個選手都擁有獨一無二的人設,彼此之間又存在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情仇,在各自的故事線中彼此碰撞。諸如BGM、載具、武器、專用道具等等遊戲元素也一應俱全,仿佛一個快意恩仇的武俠世界。這些自帶厚重故事感的角色在擂台上“以命相搏”,自然能夠充分調動起觀衆們的情緒。
能打,更要随時都能做到戲精上身
至于上文提及的那場“懂王成名戰”,便是上述創作原則的典型體現:
2003年初,WWE總裁麥可曼和當時的主要合夥人特朗普,突然宣布因為經營問題而徹底決裂(僞)。在隔空對罵數月,引來了足夠多的關注之後,二人宣布了如下“了事”方案:各自挑選一名選手展開對決,誰赢,誰就可以剃掉對方的頭發。為了能夠一睹這場“億萬富翁大戰”的盛況,比賽當天有九萬五千人湧進了現場,收看電視直播的觀衆超過了一億八千萬人,完爆“超級碗”的最高收視紀錄。
比賽開打前,也是做足了氣氛:
兩位真正的主角拿着話筒,瘋狂吐槽各自的黑料,極盡諷刺挖苦隻能事。
懂王巧妙利用了觀衆對富豪對撕和名人出醜的心理預期
連綿不斷的故事噱頭、懂王的親自引流和控場,還有幾位美國大力士的精湛表演,合理創造了劇烈的化學反應,讓他這場自編自導自演的驚天一戰,成為了WWE曆史上的經典力作。這場大戰也用教科書的方式,也向我們闡述了WWE的魅力之源:它比搏擊類競技更加“精彩”,比電影中的動作場面更加“真實”。就如同史提芬周創造的撒尿牛丸——好看又好吃,還能當乒乓球打,觀衆自然一不小心就會成為這個細分市場的俘虜。
武德第一,輸赢第二
“假”不僅僅賦予了WWE出色的觀賞性,而且也成就了其獨特的營銷方式和品牌形象。在不斷追求刺激性以迎合觀衆暴力審美需求的同時,它始終堅持在娛樂與競技、運動對抗與身體保護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近年來,WWE更是高舉“政治正确”大旗,取消了化妝性質的出血效果,禁止選手在擂台上互飙髒話,嚴格控制作秀的尺度,将“武德”落實到了比賽組織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即便是兒童,也可以在家長的陪伴下觀看絕大部分的現場比賽。為了避免不測,官方還會不厭其煩的向小盆友們宣傳:“Dont try this at home”,彰顯了厚重的的社會責任感。
傳奇選手“葬爺”的小萌娃到現場為老爸助陣
同時,WWE從不掩飾自己的“假打”本質,選手對戰過程中甚至會對此安排一些自黑性質的表演。這一通組合拳打下來,大家自然就把它當成個樂子,更不會給它扣什麼“宣揚暴力”的大帽子。
這一切都是——逗!你!玩!
“點到為止”的技術和藝術
兩百多斤重的美國大力士們“點到為止”的表演,在技術原理上并不複雜。他們在擂台上的拳腳比常人快不了多少,且經常伴随着有幾分無厘頭的動作,比如在重拳發出前大力蹬地卸力,為了讓對手喘口氣而在其摔倒後忙着擺Pose,或者是用故意踢空氣的方法來保護對方。
看似和搏擊擂台并無二樣的WWE競技場,每一個細節也都有着獨特的設計功能:
擂台地闆是由包裹着石棉瓦和泡沫材料的的軟木制成,在選手摔倒時能夠吸收大部分的沖擊力。
至于燃爆全場的械鬥場面,這裡面暗藏的玄機就更多了:折椅是塑料做的,桌子都是從中間預先鋸好。賽前砸得地面咣咣響,砸得鐵器直冒火心的大鐵錘,選手也會在上場之前趁觀衆不注意給偷偷換成把假的。
垃圾桶是外面包了一層錫箔的硬紙闆糊出來的……
WWE的安全防護已經涵蓋了比賽的每一個環節,由燈光、音效、攝像、解說組成的龐大幕後團隊,也全程密切配合,防止觀衆出戲。
然而,WWE畢竟是一種“一鏡到底”的演出,中途不能喊“咔”,更不能靠吊威亞和後期制作來玩什麼視覺魔術。在動辄數十分鐘的的對決中,危險随時都伴随擂台上的人們。
對于這些讓人望而生畏的WWE猛男狠女來說,他們即便能夠控制控制得了自己的動能,也沒法違背物理定律,克服龐大身體的勢能和地心引力可能給對手帶來的傷害。如果說這是“假打”,那麼WWE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一種“假打”,稍有失誤,結果便是非死即傷——這也是困然每一個摔角手職業生涯的最大難題。
隔着屏幕都覺得自己脖子疼
像上圖中“葬爺”看得人脖子疼的必殺技——“插墓碑”,“腦體倒挂”的一方如果真的被硬生生的砸下去,那麼估計隻能在輪椅上度過下半生了。它保護對手的訣竅在于,發招者是先行觸地,用腿部最為脆弱的膝蓋,承受了兩個合計超過四百斤的猛男摔倒時的沖擊力,其傷害性可想而知。在現實中,葬爺的膝關節因此已經五次接受手術,早早裝上了支架,且每月都需要接受定期治療。
事實上,幾乎WWE所有著名的“大招”,都是按照“殺敵為零,自傷800”的思路來保護對手的,這也造成了WWE中的那些常勝将軍們的受傷幾率和嚴重程度,反而比二線選手更高。
像HHH這種在肌肉撕裂狀态下依然堅持完成表演的鐵血戰士,在WWE的曆史上并不鮮見
假亦真時真亦假
摧古拉朽般的力量感所震撼、神秘感的劇情、花樣翻新的動作演出……這些噱頭隻能提供一時的感官刺激,真正吸引我們的,是摔角手們為了取悅觀衆甘願犧牲一切的精神。
如果有一天,你所鐘愛的角色轉身離去,不要悲傷,也不要惋惜。記住,他們不是超英、怪獸、惡魔這些被編劇賦予的人設,他們隻是一群追逐夢想的猛士。
如果有一天,曾經叱咤風雲的戰神再度歸來,不要懷疑,也不要驚訝。因為無限的可能,恰恰就是這片擂台的一部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