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拾貝
雲中松鶴天海拾貝(六十六)
如何斷定一個人能否“成才”?
【引言】自古以來,人人都希望自己有所作為,而且家家也都期盼自己的兒女成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但是,總有人卻不知道,如何判斷一個人未來能否成才或有所作為?
本文就嘗試着探讨一下,人們在平常生活中,如何僅僅通過萍水相逢,即可斷定一個人未來是否“成才”?
有的人說看“麻衣相”;有的人說用“易經八卦”算;有的人說用“四柱預測學”推;有的人說用奇門遁甲演;有的人說用“摸骨、稱命”斷等等,至于這些人世間“雜學”是否科學、準确,在此,本人不做評論,因各有各的“理論體系”。
本人今天要說的“察人術”,就是力争用大家都可理解與接收的生活實踐常識或基本經驗,來迅速地判斷一二。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大家必須要先清楚,本文所說的“人才”的含義。
人類作為自然萬物生靈中,唯一有高級智慧,且崇尚品德的“動物”,嚴格說它也僅是自然萬物“生物鍊”中的一環;既然如此,人類中的“每一個人”都或大或小地發揮着自己獨特的“食物鍊作用”,所以說:人類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算是“有用之才”,隻不過各自的作用大小不同而已。
但現實生活中,人們期望所成的“人才”,往往都是在此類“人的一般用途”的基礎上,又有突出的“才華”、“技能”,而且又能創造出驕人的成績、為人類和社會做出更大貢獻的人們。
為了達到成就此類“人才”的目的,一般人都是從牙牙學語就開始了學習、實踐、思考與塑造自己。
正因為如此,一般來說,我們要判斷一個人未來是否成才,往往總要先看此人的德、智、體三大方面,即查看此人品德如何?智力水平如何?身體健康狀況如何?來初步判定一個人未來的前途與命運。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會發現:很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子,未來不一定都能成為人們期盼的“人才”!
這說明了:判定一個人未來能否成才的本質因素不全是“德智體”三個方面;一個人的“德智體”三方面因素,應該僅僅是一個人成才的基本條件;故此推理,在人類成才諸多因素中,一定還有其它決定一個人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存在,它又是什麼?
本人認為:一個人未來能否成才,除了具備“德智體”三方面基本條件外,還要看此人是否有志向、毅力、愛心、膽量、遠見、洞察力與謙虛好學等七大特點,若不具備或不全具備這些特點,此類成才未來成功的“概率”與“大小”皆會受到影響與有所不同。
也就是說,比如一班同學都是大學畢業,而且都是德智體全面發展,因為有的人有志向,有的人沒志向;有的人有毅力,有的人沒毅力;有的人有遠見,有的人沒有遠見;有的人選對了方向,有的人走錯道路……,最終導緻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即有的人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即人才,而有的人卻一事無成,最後被社會遺棄。
至此,大家應該明白了,判斷一個人的未來能否成才的條件應該是:
(1)先看其“德智體”是否全面發展?這是看人的基礎,其中“德”居其首;德好者,人緣好,機會多多,貴人相助;
(2)再看其是否有志向、毅力、愛心、膽量與謙虛好學?其中“志”居其首;志堅者毅力堅,能吃苦耐勞,行穩緻遠,才能演變成“智”;
(3)最後看其是否有遠見卓識與超人的洞察力?這點一般人都不具備,故特别列出說明。有此特點的人,一般是國之棟梁,此類人目光遠大、深刻、獨到,總能不畏浮雲遮望眼,超凡脫俗;且時刻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從不做俗人之舉。在中國近代史上,隻有毛偉人堪稱此例,故他被楊昌濟先生所看好。
懂得了,如此察人觀人的基本方法與标準,我們即可通過一個人的言談舉止,知其知識、品德與志向;通過其辦事,知其智慧、毅力、誠信與膽量;通過其對待父母、朋友與同事,知其人性、愛心、胸懷及遠見……
至此,我們既可知己,也可知人,更可察天地,知萬物,懂世道,明興衰,人生何愁有之?何難困之?何來貧賤富貴之别?何不悠哉、快哉、超脫乎?!
(作者:雲中松鶴,2022年10月5日下午,寫于北京)
特别聲明:
鼎新智庫今日頭條号,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允嘉律師事務所律師,孫飛主任
若未經作者本人授權,不得擅自轉發《雲中松鶴天海拾貝》文章,一經發現,根據情況,可随時發起法律追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