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幾年前,湖南衛視成長類節目《變形計》裡的王境澤嗎?
當初這個野蠻生長、吊兒郎當的孩子,現在開了一家公司,叫長春境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長大後的王境澤
在節目播出後,他就因“真香定律”收獲大量的粉絲,近年還接到不少廣告,憑此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真香定律”始末:一張動圖在《變形記》中,王境澤作為問題少年主人公,被家長交換到農村體驗生活。
王境澤嫌棄農村條件不好,一心想回城市,還生氣地大喊“我就是餓死,死外邊,從這裡跳下去,也不會吃你們一點東西”。
真香名場面
然而幾小時過後,王境澤饑腸辘辘,隻能老實吃飯,戲劇性地感慨了一句“真香”,配合之前自己放出的狠話,讓人忍俊不禁,喜感度頓時爆棚。
自那以後,“王境澤真香”成為代表性網絡事件;“真香”也成了打臉的代名詞,爆紅至今。
甚至,還有人把王境澤的這番言論,命名為“真香定律”,俨然成了心理現象的一個專業術語。
生活中不乏“真香定律”事實上,“真香定律”在生活裡比比皆是。
例如有人不喜歡吃某樣東西,起先很拒絕,但看到周圍的人都在吃,忍不住嘗了一口,結果發現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吃,反而心動、偏愛起來。
又比如有的人讨厭開車,聲稱開車不好,車很危險,都不如騎單車方便安全。但當他考了駕照,買了車,載着家人兜風時,心裡油生自豪感和虛榮心,至此再也不覺得開車不好。
就像這個表情包可以運用于生活中的絕大場景,幾乎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遭受着這樣的情形,正如網友們所說:
沒有人能逃脫“真香定律”。
為什麼“真香”和“打臉”在人們面前頻繁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在于變化性。
人的認知受限于環境影響,認知方面有所局限。但随着閱曆和經驗的提升,看問題的角度也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真香定律某些部分表現出了人的“認知失調”,這可是真正的心理學術語。
“認知失調”的危害認知失調指的是,一個人的行為與自己先前一貫的自我認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積極的自我)産生分歧,認知産生碰撞而附帶的不舒适、不愉快的情緒。
它的理論研究者是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廷格,1956年,他對這種現象展開了深度研究。
最早,很多心理學家把“認知失調”挂在嘴邊,并認為它是由任意兩種相互沖突的認知、想法或觀點所引起的。
之後的研究發現,認知失調帶來的負面情緒來源于,它迫使我們去面對“我們所認為的自己”和“我們實際表現出來的自己”之間的分歧。且當某些行為威脅到他們自尊時,這種失調才是最強烈的。
就比如說抽煙。煙民很有可能經曆這樣的認知失調:抽煙當然是有害的,抽煙還會導緻肺癌,但是我仍然還是要抽。抽煙吧,不健康,不抽吧,煙瘾上來了忍不了。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戒煙。這樣,煙民的行為就和他們關于抽煙會導緻癌症的認知相一緻了。
但是,有人因此成功戒煙,也有很多人嘗試戒煙失敗。
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經曆認知失調的人們總是通過否認或歪曲事實來減輕這些失調。
影視劇中常見的心理活動
心理學家們曾經研究過一群重度吸煙者的态度和行為。他們發現,複吸的人對吸煙危害的認識也降低了。他們覺得吸煙并不會馬上死亡,大家都在吸,為什麼我不去吸?吸的話就不用接受認知失調帶來的痛苦了。
那些減肥失敗的人、闖紅燈、拒絕安全性行為的人,都存在着這樣的觀念。
“真香定律”的心理過程回到主角王境澤,一開始,他在認知上也存在着部分失調:他來到農村,感覺不适,由于跟城市相差巨大,他所遭受的打擊非常大。
他會覺得“農村的條件就是這麼糟糕,不可能有什麼太好的東西存在,讓自己感到舒服”。
其次,王境澤本來平時就嬌生慣養,在城市并沒有過過這種糟心日子,也就更加難過,産生抵觸感。
後來,他吃了飯,發現味道還不錯,再加上自己本身處于饑餓狀态,頓時總結出“真香”的結論:原來在農村,并沒有我想象得那麼糟糕,還能有口飯吃,關鍵味道還可以。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受限于環境、教育條件等各方面因素影響,不能客觀、無偏見地加工認知信息,反而會以各種方式去歪曲事實,以迎合先入為主的觀念。
所以,一個人的表現,跟認知、情緒以及行為是分不開的。
當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覺器官的時候,人們開始認識它,在認識它的同時,人們又會産生對它的态度,引起人們的情緒,激發人們的行為。
這一過程,被稱為“心理過程”。認知、情緒、行為分别經曆着發生、發展和結束的不同階段。
換句話說,隻有這三者相平衡時,人們的心理才會變得健康完整,脫離某個部分,都會造成心理困擾。
關注我,從心理學看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