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積極提高幸福感

如何積極提高幸福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22:19:22

如何積極提高幸福感?什麼是幸福?幸福的标準是什麼,如何獲得幸福感,曆來衆說紛纭,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如何積極提高幸福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積極提高幸福感(淺談如何獲得幸福感)1

如何積極提高幸福感

什麼是幸福?幸福的标準是什麼,如何獲得幸福感,曆來衆說紛纭。

我以為,幸福是人的一種内心體驗和感覺。人的經曆、現實處境和對客觀亊物的認知水平不同,對幸福的内心體驗和感覺也大相徑庭。要想獲得幸福感,必須在這三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即情緒、思維和身體。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輔相成。隻有在這三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狀态,才有可能獲得幸福感。

一、情緒在獲得幸福感中的作用。

情緒是人們在認知客觀事物和社會活動中而産生的主觀感受和心理活動。

情緒可能是短暫的爆發狀态,也有可能是長期的潛伏狀态,而這種潛伏狀态往往習已為常,自己很難覺察。例如長期的失落感和孤獨感,長期的壓抑和悲觀的情緒,長期的焦慮和缺乏安全感等等。

如果負面情緒占據了思想的主導地位,僅僅靠滿足物質欲望去獲得幸福感,隻能是緣木求魚,适得其反,它不但不能給你帶來幸福感,也許會給你帶來更多的焦慮。如果正面情緒占據思想的主導地位,包括樂觀、喜悅、自信、熱情、豁達等等,既使物質條件并不很優越,甚至很艱苦,但你仍有可能獲得幸福感。

要想正面情緒占據思想的主導地位,平時就應該提高掌控情緒的能力。前提是你應該提高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善于覺察情緒的細微變化,随時了解自己内心的情緒傾向。比如此時此刻或一段時間内,你的情緒是喜悅還是悲傷,是平靜還是躁動,是積極還是消極等等。從而找出産生負面情緒的原因,積極應對它并且改變它,從而有效的掌控自己的情緒,讓正面情緒始終占據思想的主導地位,完美的幸福感就近在咫尺了。

二、思維在獲得幸福感中的作用

思維是人腦對外界事物概括和間接的反映過程,是探索發現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的高級智力活動。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這隻是一個方面,而真正決定命運的是思維方式。人與人最大的差別是思維方式的差别,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方式,從而導緻千差萬别的結果。

思維方式分為正面思維和負面思維,激勵人發奮圖強,進取上進;不固守舊觀念,不斷改變思維方式來适應新的社會和環境的變化;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獨立的觀點等等都屬于正面思維的範疇。

而僵化不變的思維,缺乏獨立思考、人雲亦雲的思維,缺乏積極進取、消極頹廢的思維等等都屬于負面思維的範疇。

負面思維往往比負面情緒危害更大,負面情緒有時是短暫的,比較容易識別和掌控。而負面思維也許會伴随你的一生,嚴重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從而很難獲得完美的幸福感。

因此,要想獲得幸福感,我們應該時刻警惕負面思維對我們思想和生活的影響,不斷用正面的積極的思維方式主導我們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獲得完美的幸福感就易如反掌。

三、身體在獲得幸福感中的作用

情緒和思維屬于精神方面,而身體則屬于物質方面。精神和物質既相互影響又相輔相成。正面情緒和思維對獲得幸福感至關重要,但身體在獲得幸福感中有時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身體是情緒和思維的載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身體狀态良好,往往情緒平穩,思維清晰敏捷,才能更好發揮大腦的認知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反之,疾病纏身,身體虛弱,度日如年,何談自信樂觀?何談獲得幸福感?當今不少精英學者正值年富力強、事業有成之際,卻因身體原因,英年早逝,令人唏噓不已。

正面的情緒、思維和良好的心态對保持健康的身體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認為年老還是年輕,不能以年齡作為唯一的标準,年齡隻能證明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長度,并不能證明年老必衰或者年輕必強。正如當代印度心靈大師薩古魯所說,人年輕或年老,應該以是否充滿活力為标準。所謂充滿活力,我理解應該是一生永葆童心,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興趣廣泛,善于學習;性格開朗,心态平和;思維敏捷,動作靈活等等。

2017年,我66歲獨自登上黃山天都峰。2018年67歲攜外孫徒步登華山北峰、東峰、南峰和西峰,途中攀千尺幢,過百尺峽,探“鹞子翻身”,步“長空棧道。2020年69歲随女兒、女婿、外孫自駕西藏之旅,旅行途中經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和海拔5030米的崗巴拉山口,均安然無恙。自年輕時至今,遊泳鍛煉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平時自由泳可以連續遊一千米,也許遊兩三千米才能達到身體極限,不知是否老之将至?

因此,保持健康的身體至關重要。有了健康的身體,你才有可能在情緒、思維、心态等方面保持良好的狀态,才能獲得完美的幸福感。

四、提升幸福感的途徑

我以為,人應該把獲得幸福感始終作為一生追求的目标。事業有成,家庭和睦,生活舒适,扶危濟困等都可以使我們獲得幸福感,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不斷提升幸福感,追求更加完美的幸福感。

享受大自然。

大自然是地球給予人類的豐厚饋贈。世界各國,大江南北,地理特征千差萬別,民俗風情千姿百态,文化曆史各有千秋。隻有溶入大自然的懷抱,回歸大自然,欣賞大自然,才能領略大自然瑰麗神奇的風光,體驗各地的民俗風情,學習悠久的曆史文化。當你置身于大自然雄渾磅礴的環境之中,你才能感到大自然的偉大,人類的渺小,你才能認識到敬畏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對人類的深遠意義。當你漫步在張家界的奇峰峻嶺之中,能體會到什麼是震撼心靈,鬼斧神工;當你望着浩翰無際的大海時,能體會到什麼是博大胸懷,寵辱皆忘;當你欣賞如詩如畫的黃山美景時,能體會到什麼是心曠神怡,心靜如水;當你屹立于華山之巅,能體會到什麼是開闊視野,放眼世界。此時此刻,你對大自然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才能體會到什麼是完美的幸福感。

學會享受閑暇

閑暇是人生寶貴的财富,是獲得幸福感和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條件之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對閑暇的定義作了深刻的闡述。他說“人們辛苦掙來的閑暇,就是為了讓人能夠自由地享受意識和個性所帶來的樂趣,所以,閑暇是人生的精華。”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說“蘇格拉底珍視閑睱甚于一切。”可見閑暇之于人生何等重要。可惜許多人意識不到閑睱的寶貴,沒有充分的利用寶貴的閑暇時光,将閑睱視為無聊,豈不可悲可歎。

事實上,無聊感和思想的貧乏、空虛成正比。如果除了感官享受和社交樂趣之外,再無其它樂趣,那末無聊感将伴随你的一生。叔本華又說“人的精神财富越優越和顯著,那末留給無聊的空間就越小。”如果你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興趣廣泛,生活充實,何來無聊之感。

人生短暫,人的一生從蹒跚學步到遲暮之年,為家庭、子女和事業,忙忙碌碌,辛苦奔波,一生中真正屬于自己的閑暇時間并不多。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閑暇時間,按照自己的意願,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精神财富,提高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幸福感,從而獲得完美的幸福感。

學會享受孤獨

這個觀點也許違反了大多數人的常規思維。孤獨是應該盡量避免的,如何去享受?尤其對老年人更是如此。許多老年人懼怕孤獨感,渴望與人交往。大多數人也認為老年人的衰老多病和孤獨感有很大關系。因此,“常回家看看”那首歌更是廣為留傳。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說“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不知此觀點是否能被大多數人所認同。

人的一生中經常會産生孤獨感,孤獨感會使人情緒低落,思想空虛,生活無聊。有時這種感覺稍縱即逝,有時則長期揮之不去。如何排解孤獨感,首先就要學會享受獨處。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又說“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當一個人獨處的時侯,他才是自由的。”當你獨處時,避開了生活瑣事和繁忙的工作,遠離了社交的紛繁,可以保持平和的心境,有利于緩解焦慮,化解煩惱,激發靈感,提高創造力。

獨處時,有了讀書的時間和空間。古今中外的文學、曆史、哲學以及儒釋道的經典浩如煙海,是取之不盡的文化寶藏,是我們的精神食糧。久而久之,我們可以養成讀書的習慣,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通過讀書,豐富知識,開闊視野;讀懂生活,參透人生;沖破各種思想束縛,放飛自我,達到自由空靈的精神境界。

我們這一代人,年輕時經曆了文化貧瘠,沒有書讀的年代,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當今國家重視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提高文化素養,使我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光彩充實。

佛經上有個詞語叫作“觀照”,意思是用心靈靜觀世界,照見萬物,直面自我。獨處時我們可以去用心靈觀照萬物,審視自我。觀照自己的心境是否平和;情緒和思維是否以正面為主;覺察身體各處的細微變化,有無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如果各方面都感覺良好,随之而來的就是心境平和,情緒喜悅,思維積極向上,身體充滿活力,完美的幸福感就不期而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