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夜歸鹿門歌原文注釋翻譯與賞析?原文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争渡喧,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孟浩然夜歸鹿門歌原文注釋翻譯與賞析?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原文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栖隐處。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注釋
鹿門:山名,在襄陽。
晝已昏:天色已黃昏。
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水經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喧:吵鬧。
餘:我。
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缭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出來。
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隐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拒絕後,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對如門。
幽人:隐居者,詩人自稱。
譯文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在山谷中回響,漁梁渡口處人們争着過河,喧鬧不已。
人們沿着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樹漸漸顯現出來,好似忽然來到了龐公隐居之地。
相對的山岩和松間小路幽幽靜靜,隻有隐居的人在此來來去去。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一二句寫魚梁洲渡頭日暮十分喧鬧,并以此襯托襯托詩人沉靜和灑脫超俗的胸懷。三四句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寫出了世人與詩人不同的歸途。五六句寫月光照耀,夜登鹿門山的情景,表現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後兩句寫龐公隐居之所,岩壁門外,松徑寂寥,隻有詩人與山林相伴,與塵世隔絕,詩人恬淡超脫的隐士形象躍然紙上。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争渡喧。”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
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于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的是安甯靜谧的環境,次句卻表現喧嚣,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比照,這是遠離人寰的禅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第二聯,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後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述。兩種歸途展現兩樣不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出詩人與世無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栖隐處。”中鹿門山的林木本為暮霭所籠罩,朦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隐居的地方。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風邈已遠”的詩句。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中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裡沒有塵世幹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隐者在這裡幽居獨處,過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詩雖歌詠歸隐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了隐居乃迫于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于平淡中見其優美,真實。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一則随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隐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隐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别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後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無奈的情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