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南宋著名詩人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詩中名句。
而其中“汗青”的意思就是史冊,那麼這是怎麼來的呢?
這還要追溯到古代紙張發明之前,古人記事需要寫在竹簡上,而這些竹簡都是事先經過特殊處理的,并非直接拿過來就能用。
首先要選擇上等的青竹(稱其為青),再把青竹削成一個個長方形的竹片,然後把這些竹片放在火上烤,以便于書寫和防蛀蟲。而火烤的時候,竹片上會沁出小小的水珠,像人出汗一樣,所以這道工序就稱為汗青。逐漸的,人們就把竹簡叫做汗青了。
我們從出土的書簡來看,長的竹簡主要用來記述儒家經典,而短的竹簡用來記述人文曆史,因此“汗青”代表竹簡的意思又得到了演變,最終變成了史冊的代名詞。
而我們制作電影時常說的殺青,也和竹簡有關。古代人著書時,往往把草稿寫在青竹的表皮上,容易擦除和修改。再把竹青削去,修改好的定稿寫在竹白上,“殺”的意思就是削、刮。後來,人們習慣把定稿稱為殺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