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方“關注”關注人文悟宇!
上文講到了伊巴德派,今天再來更為具體地談談這個派别。
伊巴德派最初來自于先知的再傳弟子載德。這個載德不是什葉派載德派的載德。載德派的載德是阿裡兒子侯賽因的曾孫。
本文的這個載德在巴士拉傳教,因為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統治時期任人唯親,穆斯林多有不滿。載德便是其中之一。
他主張穆斯林應一律平等,非古萊氏人也可以擔任要職等等,在倭馬亞王朝初期,反對穆阿維葉的哈裡發世襲制度,被伊拉克總督哈查隻流放到了阿曼。
但載德便有了一批追随者,形成了一個有自己主張的穆斯林社團。
載德在阿曼時有個弟子叫阿巴迪,後來成了這個穆斯林社團的領袖,因此被他們反對的倭馬亞王朝稱這個社團為“伊巴迪亞”或者“伊巴德”。
伊巴德教派接近于遜尼派,但還是有明顯的區别。
比如兩派都主戰哈裡發須經協商選舉産生,但遜尼派堅持哈裡發必須出身古萊氏族,而伊巴德派則認為任何穆斯林隻要具備能力并能維持公正的,都有被選為領袖的權利。
比如兩派都以“古蘭經”、聖訓和“公議”為立法依據,必要時可采用“類比”和“推理”。但伊巴德派更注重靈活變通,以簡單易行為原則,不受教法學派限制。
再比如兩派對先知和第一、二任哈裡發都持肯定态度,但遜尼派也承認第三、四任哈裡發,而伊巴德派隻承認奧斯曼的前六年和阿裡的接任,對阿裡與穆阿維葉的妥協造成穆斯林内讧持否定态度,并對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大部分哈裡發持否定意見。
四大哈裡發
也就是說,遜尼派注重現實領袖,而伊巴德派隻更為注重領袖品格。
也正是因為伊巴德派反對阿裡在隋芬戰役中的妥協,許多人因此認為其是哈瓦利吉派的分支。但伊巴德派自身早已與哈瓦利吉派劃清了界限,他們反對哈瓦利吉派的極端思想,屬于溫和派。
伊巴德派如今在阿曼可以稱得上是國教,在桑給巴爾、以及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利比亞的部分地區存在。
阿曼人主要是阿茲德人。在也門的希木葉爾王國時期(前115-525年),馬裡蔔水壩崩潰時, 阿茲德人就來到了阿曼,最後成立了部落王國。
在7世紀時,他們自願和平的皈依了伊斯蘭教,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1429年,出現了伊巴德阿曼國,版圖包括了現在的阿聯酋、卡塔爾、巴林和沙特東部地區。
阿曼從1744年至今一直屬于賽義德王朝,在此王朝的鼎盛時期,曾經擴張到東非沿海及桑給巴爾地區,因此伊巴德教也在這些地方盛行。
點擊标題右下方關注人文悟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