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5月14日,四川日報頭版刊發《“懸崖村”31戶村民搬新家》文章,現轉載如下。
5月13日9時30分許,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俗稱“懸崖村”)村民某色拉則,又一次沿着村口的懸崖鋼梯下山了。過去半個多世紀,他山上山下已記不清往返了多少次,但這次卻注定載入曆史。
村民某色拉博家在“懸崖村”的土房
當天,包括某色拉則在内,“懸崖村”高山區31戶村民搬到縣城集中安置點。走下鋼梯,走上樓梯,居住條件實現曆史性改變。
最高海拔2000多米,村子兩側皆是懸崖峭壁——“懸崖村”由此得名。由于地理條件限制,這裡至今仍未實現整村通公路。多年來,高山區3個村民小組的村民,隻能沿着用藤蔓做成的梯子進出,危險境況廣受外界關注。交通,還制約了當地發展:全村164戶688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4戶401人,貧困發生率超過50%。
5月13日,某色拉博和孩子們在縣城集中安置點新房陽台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近年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精神,“懸崖村”在不斷發生改變:2016年,各級政府投資數百萬元為當地架起一道2556級的鋼梯;當地開通了第一個銀行網點;接通4G信号,村裡的年輕人搞起直播賣貨……
藤梯雖然變成鋼梯,但進出村一趟仍要兩三個小時。為徹底改變村民居住生活條件,經過反複評估,昭覺縣将“懸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列入易地扶貧搬遷範圍,其中絕大部分貧困戶搬到縣城集中安置點。
當天12時,村民陸續抵達山下,再轉乘面包車到達縣城集中安置點。“做夢都想不到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第一次踏進100平方米的新家,某色拉則激動不已。70歲的阿子日哈某還帶了一張照片,那是兩年前進村采訪的記者給她拍的,“記得苦日子,才能更愛惜好日子。”她說。
下山了,村民某色達體親吻小孫子
不僅是“懸崖村”,截至4月底,四川已建成易地扶貧搬遷住房37.46萬套,搬遷入住130.04萬人。
“目前,全省還有涼山州0.48萬戶住房建設任務未完成。”省以工代赈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項目實施,今年3月起,省發展改革委就組建工作專班進駐涼山督戰。6月底前,全省易地扶貧搬遷戶将全部搬遷入住,大型安置點教育醫療補短闆項目将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項目推進的同時,四川不斷鞏固搬遷後續幫扶“防線”。截至4月底,通過産業發展、就業扶持、社會兜底保障等方式,全省搬遷群衆已全部落實後續幫扶措施。同時,四川還研究建立返貧監測機制,确保搬遷一戶、脫貧一戶。
END
(來源:四川日報)
看了還想看:
【關注】田向利在阿壩州開展調研
【關注】省委統戰部赴自貢、宜賓、泸州調研基層統戰工作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京閉幕
【書記話統戰】蘭開馳: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不動搖,為雅安綠色發展示範市建設貢獻統戰力量
【部長談落實】南充:突出“三個強化” 奮力推動南充統戰工作開新局上台階
【時訊】品味生活 健康前行 ——省委統戰部機關工會開展婦女節主題活動
【關注】無黨派人士、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劉明偵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号
【兩會心聲】與時代同行 為人民而歌 ——四川省新文藝群體熱議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文藝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
【全國兩會•四川統戰聲音】肩負新使命 實現新作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