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諾貝爾獎全解讀

諾貝爾獎全解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9 19:54:15

諾貝爾獎全解讀?【閱讀提示】高校引進諾貝爾獎得主,“性價比”成了糊塗賬,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諾貝爾獎全解讀?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諾貝爾獎全解讀(用諾貝爾獎得主撐門面之風早該刹住)1

諾貝爾獎全解讀

閱讀提示】高校引進諾貝爾獎得主,“性價比”成了糊塗賬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9月25日)有媒體報道說,從今年5月初至8月底,不到4個月間,中國高校及科研機構至少“引進”了9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海南大學一次性聘請了4位諾貝爾獎得主。“中國高校對諾貝爾獎得主的熱情追捧,一直備受争議”。

為什麼“備受争議”?因為此謂“引進”,并非是諾貝爾獎得主改換門庭、另外擇枝而栖,而是連定期而至都談不上,甚至隻禮節性到訪、禮貌性地接受一些“名譽教授”“榮譽教授”“特聘教授”頭銜,拿一些“崗位津貼”“活動經費”“舟車勞頓費”而已。直白說,這些諾貝爾獎得主——不論其本人的意願如何以及是否意識到——就是用來撐門面的,至于這些諾貝爾獎得主之于那些“引進”他們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學術何益、科研何益,則并不難觀察。

也許,那些“引進”諾貝爾獎得主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确是想從諾貝爾獎得主身上的榮譽中分享榮光,從而使自己與有榮焉,以此促進教學和科研,提升知名度。不過,正是在那些對此“門清”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知情者中,這樣做的結果恐怕隻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給人留下“傍大師”“偎大邊”的印象,由此對學校的聲譽反帶來損害。對這種競相“引進”諾貝爾獎得主的風氣,早就該刹住。

誰都知道,科研需要踏踏實實,需要兢兢業業,更不要說需要夜以繼日、殚精竭慮了。那麼,一個科研工作者——即使是諾貝爾獎得主,怎麼可能在走馬觀花中,隻蜻蜓點水般地在某處站站腳、說些話,就能點石成金了?事實也是如此,那些被“引進”的諾貝爾獎得主,沒有在中國的“引進”單位常駐者。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分身無術,另一方面也受“引進”單位科研條件的限制,更不要說其常駐還會引起相關法律問題。對這些情況,那些“引進”諾貝爾獎得主的單位不會不知。知而不棄,這其中道理何在呢?

更關鍵的還在于,正如報道所述,這些被“引進”的諾貝爾獎得主,年齡普遍偏大,得獎時間大都久遠,早過了科研的黃金期,有的已處于半退休甚或退休狀态。報道舉例說,被“引進”者中,今年83歲的哈拉爾德•楚爾•豪森,首次提出宮頸癌可能由生殖器多瘤病毒引起,是在38歲那年;今年81歲的野依良治,成功合成BINAP分子是在42歲那年。對諾貝爾獎得主,人們當然要心存敬意,而不論其年齡如何。但是,心存敬意不是隻有“引進”一途。撐門面的引進,不僅不會顯示出“引進”單位對這些諾貝爾獎以及諾貝爾獎得主的敬意,不僅不會增加普通人對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的敬意,而隻會消耗掉人們對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的敬意。

據報道,對那些被“引進”的諾貝爾獎得主,“引進”單位往往并無合同約束,“即便有合約性質,很多也缺乏實質性的約束措施”。這樣的結果,也完全可以想象。“引進”單位就是以諾貝爾獎得主來撐門面,又何必費力去搞勞什子合同約束人家呢。何況,被“引進”的諾貝爾獎得主,大都七老八十,也受不了合同裡那份呼來換取的約束了。如報道所稱,“以近期引入的這9位諾貝爾獎得主為例,他們的平均年齡約73歲,最年長的是2008年諾貝爾獎得主哈拉爾德•楚爾•豪森,83歲高齡”,“最年輕的則是2014年諾貝爾獎得主愛德華•莫索爾,57歲”。

現在,不僅大學和科研機構,有些地方政府也要出面做主引進諾貝爾獎得主。無論引進者誰,如果是為了撐門面,還是停下為好。

上一篇】從大媽到大學生,都和飛機過不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