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麗華喜歡武俠小說,尤其喜歡喬峰。“小時候我想做一名扶危濟困、匡扶正義的大俠。”佟麗華說,現實中,他并沒有把所從事的公益訴訟歸結為情懷或理想,他開玩笑說,這更像是實現他的“大俠夢”,刀劍就是法律。
佟麗華
1971年生。知名公益律師,長期關注社會弱勢群體,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農民工法律援助兩大公益法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個人”等榮譽稱号。
西裝、皮鞋,領帶筆直,坐在律所讀書室舒軟沙發椅中的佟麗華,略顯疲憊。花白的頭發,讓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顯老一些。
他打趣兒地介紹自己,“我就是個農民。” 他也如是解釋對農民工的天然親近,自己更能體會弱勢群體的苦痛,援助也就順其自然。
對于農民工、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的關注,也源自年少時的佟麗華,那時他喜歡武俠小說,尤其喜歡喬峰。
“那時我就想做一名扶危濟困、匡扶正義的大俠。”佟麗華說,現實中,他也并沒有把所從事的公益法律服務歸結為情懷或理想,他開玩笑說,這更像是實現他的“大俠夢”,而刀劍就是法律。
律師的“大俠夢”
佟麗華出生在河北青龍縣一個小村莊。包産到戶前,一家人吃不飽飯。考大學時,家裡窮,擺不起宴席,放了兩天電影表示祝賀。
大學前,他從未走出過縣城。青龍縣隸屬秦皇島,大學同學問他老家的海鮮好不好吃,他不知道怎麼回答,“見都沒見過啊。”
考入中國政法大學時,他懷揣着的,仍是知識改變命運的樸素格言。
1991年9月,佟麗華隻身一人來到北京,他帶着一個尼龍袋子,裡面是他的幾件衣服和被褥。
佟麗華至今記得,坐在接新生的大巴車上,夜幕降臨,路兩邊燈光亮起,“感覺路途漫長。”當晚的情景與感慨,讓他想起了這些年來在推動兒童權益法等方面的境遇,“道路同樣漫長”。
1995年畢業工作,他來到緻誠律師事務所。律所在司法局院子臨界的一排房子辦公。來了新人後,律所把院子裡一個彩鋼闆倉庫騰了出來,他和幾個新人在正值盛夏,屋頂薄薄一層,熱的像蒸籠一樣。“看不到希望。”
17天後,他出去租房獨立辦公,騎着一輛28車圈的舊自行車,到街上去推銷自己。
在辦理的案子中,他經常遇到這樣一個情況,當事人不懂法,最後把問題搞得越來越糟。他看着心裡着急,1998年,佟麗華在政法大學開通了“佟律師法律熱線”。
1999年,創辦北京青少年法律與研究中心,2005年,成立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在更多的人熱議、圍觀青少年保護、農民工維權事件時,佟麗華選擇行動起來。
他說,這可能與他出身農村有關,更能體會弱勢群體的不易。他小時候就很喜歡武俠小說,“那時我就想做一名扶危濟困、匡扶正義的大俠。”
1998年底,擔任緻誠律師事務所主任後,佟麗華把律所的方向轉變為職業化的公益法律服務。他并沒有把從事的公益法律服務歸結為理想或情懷,他開玩笑地說,這更像是實現他的“大俠”夢。
時福茂在2004年加入緻誠律師事務所。他和佟麗華的初次見面是在一次青少年保護會議上。時福茂說,“他不說空話,有了想法就去執行,是個不折不扣的行動派。”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
佟麗華對公益法律服務的關注和努力,引起了一些政府部門的興趣。
1999年初,豐台團委和司法局領導找到佟麗華,成立了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這是全國第一家由律師創辦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機構。
為改變以往隻提供咨詢的熱線服務方式,以在更多領域開展未成年人普法和維權。他以北京市緻誠律師事務所的名義,聯合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共同成立了我國第一家專門以全國範圍内未成年人為援助對象的民間法律援助機構——“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中心開通了兩部熱線咨詢電話,由專職律師進行解答,有時約請未成年人或其父母來辦公室詳細解答。
一對被遺棄在旅館的姐妹,至今讓佟麗華印象深刻,也更讓他體會到幫助未成年人的重要性。
1999年底,一家旅館工作人員撥通了熱線電話,說說一對廣西壯族姐妹,已在他們那兒生活了2個多月了,孩子的親人卻始終沒有露面,希望得到他們的法律援助。
撂下電話,佟麗華和同事立即趕往旅館。在一個地下室裡,他們看到了兩個小女孩,一個11歲,一個7歲。
佟麗華說,他們了解情況後得知,姐妹的母親已去世,父親卻以帶她們出國為借口,把她們帶到北京,後來又說回家取錢,便再無音訊。
佟麗華買了火車票,讓律所一名女律師護送兩個女孩回家,可孩子父親卻始終沒有出現。佟麗華認為,孩子的父親已構成了遺棄罪,于是決定為姐妹倆提供法律援助。
案件引發媒體廣泛關注,一位廣西律師看到媒體報道後,給佟麗華打來電話,願意幫兩個孩子打官司。最終,兩地律師努力幫助孩子們在南甯找到了姑姑,撫養問題得到了解決。
這讓佟麗華認識到,靠一個人的力量,局限在北京地區,是不能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需要更多不同省份的職業律師參與進來。于是,他向全國律師界發起号召,得到100多名律師響應,表示願意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參與工作。
截至目前,援助中心擁有近30名專職律師,共辦理了350多件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在全國律協和各省律協的推動下,組建了有八千多名律師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志願律師網絡。
追求法律自身的理念
除了針對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自稱是農民的佟麗華,也一直在關注有關農民工群體權益的案件。
緻誠律師事務所臨街的一間辦公室裡,兩面牆上挂滿了大紅錦旗,将近半數已泛白褪色。這些大多是農民工兄弟送來的,他們都曾受到律所的幫助。
來自河北的郭增光,就是其中之一。當初他找到佟麗華時,甚至已經跟10多個工友決定“砍死欠薪的包工頭”。
2001年,郭增光和同村67個村民在北京一工地被欠33735元工資。他們找老闆40多次,沒要回一分錢,反倒還挨了一次打。
60多個人3萬多元,每人不到500元,但是佟麗華理解這種絕望,農民工文化程度低,對法律一知半解,維權時往往四處碰壁,“對于在城裡打工的農村人,每一分錢都是血汗,尊嚴。”
“你們的事我管定了。” 佟麗華帶着郭增光一起吃午飯,笃定地告訴郭增光,打官司不收一分錢,唯一的條件是不能采取過激行為。
給農民要工錢從來不是一件容易事。 官司足足打了三年。
當郭增光去法院拿錢時,包工頭譏諷地說:“忙活了5年,不也就是拿到3萬塊錢嘛!”
“這不僅是對農民工的奚落,更是對法律和制度的嘲弄。”佟麗華說。
讨回正義的代價不僅這些。
佟麗華算過一筆帳,有這樣幾個數字:在68名農民工中,郭增光讨回的最多,639元,最少讨回174元。然而包括交通、住宿等維權費用,卻遠高于拿回來的3萬多。
可是,避免了一次血案的發生,這讓佟麗華終于松了一口氣。
為了引起社會對農民工維權成本的關注,2005年,佟麗華帶領幾名律師走訪十多個城市的農民工,發布了《農民工維權成本報告》。調查的結論驚人,為了索要不足1000元的工資,完成所有程序,農民工維權需要支付至少920元的花費,耗時至少21天,折合誤工損失550元—1050元。
他看到,公益訴訟的路徑并不暢通,大量群體性問題被司法推給了黨委和政府,專職的公益律師數量非常有限。
佟麗華決定,讓律所的律師成為為農民工免費代理讨薪訴訟的專職律師。
朋友都勸他慎重入行:那麼多幫得過來嗎?是不是走偏了?
佟麗華不這麼想,“作為法律工作者,律師應當追求法律自身的理念:公平和正義。”
“看不破,放不下”
10年來,佟麗華創辦的北京緻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讓超過20萬人的農民工從免費咨詢中直接獲益,而中心直接代理辦結的農民工法律援助案已超萬件。
緻誠律師事務所通往二層的樓道牆上,貼着四個紅色宋體大字:“為了正義”。
這四個字,诠釋着佟麗華的情懷,是他為青少年和農名工維權的動力。哪怕在當初不得不賣掉房子還債時,也沒有動搖他開展法律援助的初心。
佟麗華也有苦悶的時候。作為黨代表和北京市人大代表,他不放棄任何一個會議場合,來為青少年和農名工呼籲。
苦口婆心勸說農民工要相信法律、依法解決。他們中的一些人離開了,再沒有了音信。佟麗華總是惦記着,“他們的問題解決了嗎?”有時思考農民工和兒童權益保護問題,徹夜失眠。
他呼籲成立專門的兒童保護機構有10多年了,但是依然沒有下文。他願意等下去。“澳大利亞呼籲成立一個兒童保護督查員,20年才通過。”他說。
“想找個地方讓自己靜一靜”的佟麗華,來到河北昌黎水岩寺,看見院牆上“看得破、放得下”幾個大字,他想了想,覺得自己做不到,因為腦海中依舊是世間正義與不公平事,想象着實現正義路徑的艱難。
“沒法看破,更放不下。”他說,公益律師的路向來難走,他希望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做公益不能做孤膽英雄,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衆人拾柴才能火焰高。”
剝洋蔥(微信ID:boyangcong123)撰稿/新京報記者 範春旭
主題攝影/郭延冰
(本文為剝洋蔥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同題問答
剝洋蔥:你的理想是什麼,目前實現了嗎?
佟麗華:我曾出版過一本書,《為了正義》,我的律所也挂着着四個大字。為了正義,在最大限度範圍内實現正義,就是我的理想。通俗簡單地講,老實人不挨欺負,為非作歹傷害他人的人,受到懲罰。這不是短期之内能實現的,這永遠是一個過程。過去的十幾年時間,我們已經很大範圍内實現了一些正義,但是仍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剝洋蔥:讓你堅持下去的動力是什麼?
佟麗華:我認為,能夠幫助别人,也讓自己快樂,就是一種良好的人生狀态。沒有人要求我,但是我喜歡這種狀态。
剝洋蔥:在事業上你最珍惜的是什麼?
佟麗華:這麼多年,推動和青少年、農民工相關的事情,一些政府部門,還有我的同事,以及朋友,他們在情懷上的共鳴和理解,讓我最珍惜,讓我得到很多支持。
剝洋蔥:你的座右銘或者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什麼?
佟麗華:在我《為了正義》這本書上,我寫下過這麼一句話:我是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不會去觀望,也不會停下來彷徨,一切都是可能實現的,隻要我們一直努力去做。這是我一直激勵自己的話。
剝洋蔥: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佟麗華:我從事的公益法律事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人才。推動公益法律事業發展的時候,能夠找到志同道合,并且有能力、能夠一路堅持下來的人,很難。公益事業的發展,需要一個能能夠吸引和激勵更多人來參與到公益法律事業的環境。還有政策的扶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