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9月3日上午11點20分,現代京劇《紅燈記》李玉和扮演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錢浩梁先生逝世,享年87歲。
錢浩梁,1934年出生于上海,又名錢正倫,曾用名浩亮,是我國著名文武老生演員。1956年,他成為中國實驗京劇團的一員,1962年,被選調到中國京劇院,深得師父李少春真傳,文武戲均出色。在1971年現代京劇《紅燈記》電影版中,錢浩梁因飾演其中的李玉和一角,而紅遍全國。
錢浩梁(浩亮)老藝術家的去世,是中國戲劇事業的巨大損失。錢浩梁先生,一路走好!
9月3日晚上,娛文娛視撰寫了一篇《〈紅燈記〉李玉和扮演者錢浩梁去世,妻在〈紅色娘子軍〉中演連長》的紀念文章,發表在不同的自媒體平台。因廣大網友喜愛錢老,所以在不同的平台,文章閱讀量都達到了十幾萬,應該算爆文了。
但文章中有一段話:“曲素英(錢浩梁夫人,見下圖)在1971年上映的現代京劇《紅燈記》中沒能參演李鐵梅,卻在1972年上映的現代京劇《紅色娘子軍》中,扮演了紅色娘子軍的連長。但《紅色娘子軍》遠沒有《紅燈記》影響力大,且不屬于八大樣闆戲,所以,沒能扮演李鐵梅是她一生中最覺遺憾的事情。”
文中的《紅色娘子軍》“不屬于八大樣闆戲”,引起了大家的争論。
No.2
看來,有必要專門談談以下話題:八大樣闆戲到底是哪“八大”?難道隻有八部戲嗎?
“樣闆戲”是指“文 革”時期一些被樹立為文藝榜樣、以戲劇作品為主加少量音樂作品的大中型舞台藝術作品,也統稱為“革命樣闆戲”或“革命樣闆作品”。
樣闆戲的最初稱謂見于1965年3月16日上海《解放日報》刊登的署名“本報評論員”贊揚京劇《紅燈記》的文章。之後,報刊上又出現了“革命樣闆戲”“革命藝術樣闆”等稱呼。
而“革命樣闆戲”真正流行,則開始于1967年5月至6月。那個時候,相關舞台藝術作品在北京六大劇場反複上演。于是,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報》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闆》一文,正式提出了“樣闆戲”一詞。
在這篇《人民日報》社論中,正式列出了“八大樣闆戲”名單:
京劇《智取威虎山》、京劇《海港》、京劇《紅燈記》、京劇《沙家浜》、京劇《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
也就是說,從1967年5月到之後的1970年上半年,“八大樣闆戲”包括五部京劇、兩部芭蕾舞劇和一部交響音樂。有些人想不通,革命交響音樂《沙家浜》怎麼是“樣闆戲”呢?再說“五部京劇”中不是已經有《沙家浜》了嗎?
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No.3
然而,“八大樣闆戲”隻是一個統稱,後來又增加了十幾部“樣闆戲”。
1968年7月1日,鋼琴伴唱《紅燈記》上演,這是第九部“革命樣闆戲”;1970年到1973年,又逐年推出了鋼琴協奏曲《黃河》、京劇《龍江頌》、京劇《紅色娘子軍》、舞劇《沂蒙頌》、交響音樂《智取威虎山》、舞劇《草原兒女》、京劇《平原作戰》、京劇《杜鵑山》等作品,使樣闆戲的數目增加到了十七個;1974年後又陸續推出了《磐石灣》《紅雲崗》《審椅子》《戰海浪》以及1975年推出的《津江渡》等京劇劇目。
也就是說,八大樣闆戲是那時以戲劇為主的二十幾個舞台藝術作品的統稱或俗稱,而不是僅僅“八部”。
如果1967年5月31日所提的“八大樣闆戲”因并不都是戲,而不算标準“八大樣闆戲”的話,那麼到了今天,這個問題就更沒有定論了,隻能說,八大樣闆戲是二十幾個舞台藝術作品的統稱或俗稱,
從這個角度講,娛文娛視上文所說的京劇《紅色娘子軍》不屬于八大樣闆戲,就是武斷的了。汗顔!現在更改說法,從八大樣闆戲是二十幾個舞台藝術作品統稱的角度講,京劇《紅色娘子軍》屬于八大樣闆戲。
事實上,當下确定八大樣闆戲确實很難,但《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海港》《杜鵑山》《龍江頌》《平原作戰》等作品,則都是中國戲曲的經典作品。
娛文娛視寫了這麼多,主要是參照了相關文獻資料和文章。即便如此,由于水平有限,文字可能依然有謬誤之處,請各位文友不吝賜教!感謝!
【喜歡老電影、老影人的朋友,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作者将與您一起向經典緻敬,憶影人輝煌,共同重溫曾經的美好時光。請記得關注“娛文娛視”我們這個小家,美文會及時發送到您的手機上,幸運會時時萦繞在您的身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