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劉潤”公号,訂閱“劉潤”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業本質)
疫情居家這段時間,我每天都會用直播的方式陪伴大家。從第25期開始,我邀請了9位老師來直播間,請他們從專業的視角,做一些分享,希望給身處不确定中的你,一點點确定感。
第26期,我們邀請了王立銘老師,王立銘老師是浙江大學教授,神經科學家,他寫的《王立銘進化論講義》我看了幾遍,每次看都很受啟發。我特别喜歡王立銘老師說的一句話:進化論,是地球上唯一可靠的成功學。
這次直播,我向王立銘老師請教了很多關于進化的問題。我發現不僅是商業,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能用進化論的邏輯來解釋。
王立銘老師說,搞清楚進化論之後,我們看很多社會問題,也會更加心平氣和。因為你知道這些問題,不是壞人專門使壞,而是曆史包袱,很難完全避免。
和王立銘老師聊完,我很受啟發,意猶未盡。今天我把直播中的内容整理出來,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1.“若無進化之光,生物學毫無道理”
提問:什麼是進化論?
從狹義來說,它解釋的是地球生命的最初起源是什麼?我們今天地球上的生物從何而來?從一個什麼樣的形态逐漸發展到今天這樣。這可能是進化論最直接回答的問題。
這個問題很重要,但僅僅把進化論理解成回答“生物如何起源,怎麼變成今天這樣”,可能有點狹隘。
它除了解釋“生物從哪來”的具體問題,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把生命科學或生物學領域所有零散的問題都串到了一起,所以你可以理解為,進化論是解釋所有生命現象底層邏輯的一個學科,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大統一理論。
著名的進化生物學家杜布贊斯基說,“若無進化之光,生物學毫無道理。”我特别喜歡這句話,生物學和其他學科不一樣,生物學會讓人覺得沒什麼定律,充滿例外,甚至有時候毫無道理。而進化論是唯一能夠系統解釋這些看起來毫無道理的現象的理論,所有千奇百怪的生命現象,因為進化論的穿針引線,有了理解的抓手。
除此之外,進化論更重要的價值是:在生命世界之外,提供了一個思想工具的價值。它能夠告訴我們複雜系統和複雜趨勢的生成原理和變化規律。
比如,抛開生命現象的進化,還有大量性質不同的存在,在某一個空間裡發生競争,然後按照某種篩選标準,最後隻有一部分能夠保留下來繼續競争和接受篩選,也其實就是進化。
在這個語境裡,發生進化的可以是生物體,但也可以是人類的思想,技術,或商業和社會組織。隻要你允許它發生變異,發生競争,發生選擇,它都會遵循進化的邏輯,呈現某種進化的趨勢。
從這個角度講,進化論除了能解釋生命現象的很多問題,也能解釋人類世界和商業世界的很多問題。
比如,為什麼今天商業的格局是這樣的?為什麼商業世界的競争會是這樣一個走向?為什麼任何一個複雜的組織,比如學校,比如政治組織,比如商業組織,慢慢地都會出現一些冗餘或者缺陷。當你把這些問題放在進化論的框架裡,其實都能得到很好的解釋。
現在再來看什麼是進化?其實就是變異、競争和選擇三個要素環環相扣,組成的一個篩選系統。
在生物界,這個篩選系統可以解釋生物是怎麼來的,在生物界之外呢,它以解釋一個組織是怎麼來的,一個思想是怎麼來的,一種技術是怎麼來的,或者人類世界中看到的某個問題是怎麼來的。
2.進化是個保守主義者,從來不玩革命性的突破。
提問:人的眼睛是如此精妙複雜的器官,眼睛能用進化論來解釋嗎?
這是一個特别有意思的問題,我先講個故事。
我在美國讀博的時候,經常會在校園裡遇到一些傳教士,他們看起來文質彬彬,拿着聖經,到處發小卡片。一般我碰到就走開了,有一次可能是我比較閑,就和他們聊起來了,他就跟我說,人類這麼智慧的生物,怎麼可能是猴子變的呢?
我知道跟他解釋不清,也沒打算解釋,準備離開,這時候他突然就說到了眼睛這個事。他說,你看啊,眼睛這麼複雜的器官,不可能是進化來的吧,完全想象不到啊。我覺得要說清楚這個話題很不容易,所以沒跟他繼續糾纏。
但确實有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眼睛是多麼精密複雜的器官,怎麼突然就進化來了,聽起來不太可能嘛。
為什麼大家會有這種感覺,為什麼眼睛是通過進化來的,這件事不大可能。
我們用一個稍微有點抽象的詞來解釋,叫不可約分性。
什麼意思呢?
以人類的眼睛為例,人類的眼睛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它有眼皮,睫毛,角膜,虹膜,晶狀體等等。有這麼多的組成部分,還要用一個特定的結構裝在腦袋上,才能發揮作用。你但凡減少或增加任何一個組分,或者改變一點眼睛各組分之間精密的結構,整個系統都沒用了。
這就意味着,它從邏輯上似乎應該是突然一起出現的,而且在出現的那一刻,就已經具備了現在的結構。但這就讓人覺得很困惑,很不符合我們對進化論的傳統理解。一個具有不可約分性的複雜系統的突然出現,怎麼用進化論來解釋呢?
但是,在生物學裡,眼睛這個例子不光不能用來否定進化論,還能用來證明進化論。
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有一句總結:進化其實是個保守主義者,它從來不玩革命性的突破,都是在原來的系統上小修小補。這句話正好可以用來解釋眼睛的進化的問題。
在真正的進化史上,其實不需要突然出現像人類眼睛這樣複雜的器官,一開始可以是非常簡單的眼睛,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慢慢疊加。比如,在生物界最簡單的眼睛是什麼樣的呢?不懂生物學,你也能從邏輯上推演出來,它應該是一個感光細胞,有光照上來就感受到信号,沒有光,就感受不到。
雖然對人類來說,這樣的“眼睛”不值一提,但和沒有感光能力的其他生物比,它就已經有了巨大的優勢。比如,其他生物都感受不到光,沒法分辨白天和黑夜,而它卻可以。白天,它知道該出去找吃的了,該出去曬太陽了,到了晚上,它知道該休息了。隻是從不感光變成感光這個對人類來說微不足道的能力,就已經讓這種生物具備了巨大的生存優勢。
然後,在此基礎上,它可以繼續疊加新的生存優勢。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個感光細胞,本來感光部位是在生物體的表面。但它發生了基因突變,在身體表面形成了一個凹陷,像杯子一樣,感光部位因此就到了杯底。
雖然它還是一個感光細胞,但此時的它又具備了新的生存優勢。因為它在杯子的底部,除了能感受到光,它還能粗略知道光的照射方向,能大概判斷光線是從哪個角度來的,因此可以做相應的調整。所以,就比它的祖先多了一種适應環境的能力。按照這樣的邏輯層層疊加,人類的眼睛才慢慢在進化曆史上成型。
為什麼說眼睛這個案例還反過來支持進化論呢?
因為按照這樣小修小補進化來的生物,它一般都會帶有曆史遺留的包袱。而人的眼睛就存在很多“曆史包袱”,恰恰說明它是一點一點堆積出來的。
比如,如果一個人高度近視,就容易得一種病,視網膜脫落。比如,我們的眼睛存在盲點。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其實是因為人類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眼球經過了一系列複雜的變形,帶着很多曆史遺留的包袱。而眼睛存在的這些曆史包袱,某種意義上,可以證明它是進化來的。
其實在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中,也存在大量的問題,有大量的“曆史包袱”。不管是人類社會的運行問題,商業組織的運行問題,還是其他各種複雜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解決不了,恰恰是因為這些問題,不是被設計出來的,而是在漫長的時間裡逐漸形成的。所以有一些“曆史包袱”根深蒂固,沒辦法輕易扔掉。
我覺得搞清楚進化論之後,我們看很多社會問題,也會更加心平氣和。因為你知道這些問題,不是壞人專門使壞,而是逐漸演化過程中形成的曆史包袱,很難完全避免。
3.進化所有的決定都不是最優解,都是妥協的結果。
提問:我們在生育的時候,應該多生還是優養呢?怎麼才算是一個有效的策略。
生物生存的第一要務是繁衍後代,更多地傳播自己的基因。所以這個問題,理論上來講,應該既要多生,又要優養,保證多生孩子,也保證所有的孩子都活下來,這是效率最高的。
但是呢,你沒法同時做到既多生,又優養。單就從生物産生生殖細胞(比如精子和卵子)的角度也是做不到的,生物體能調用的資源總量是有限的,想要産生大量生殖細胞,那每個生殖細胞獲得的營養就不會太多,就一定會影響後代的生存能力;反過來說,想要投入精力照顧每個後代,那生物體也就沒有辦法調用更多資源産生數量龐大的後代。
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進化所有的決定都不是最優解,都是妥協的結果。因為确實沒辦法做到盡善盡美,總是要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做妥協。
生物基本上隻能選擇一種更适合的方案,要麼多生,要麼優養。在多生和優養之間,有的生物選擇了多生。
比如昆蟲。蝗蟲漫山遍野飛過來,交配完生了一堆受精卵,可能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個,然後就飛走了。能不能存活無所謂,因為它選擇的是多生。
有的生物,選擇的是優養。比如,哺乳動物。不是生完就不管了,生完還得哺乳。人類是生物界中很典型的少生優養的物種,光生還不算,我們得懷胎10月,生下來要哺乳,要教育,要消耗巨大的精力。
人類一直選擇的都是優養,生育率近些年卻越來越低了。這件事有很多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在解釋,但在進化論思維中這件事也有獨特的理解:這是因為人類首先就是偏向優養而非多生的物種,而且優養這件事在今天變得越來越有現實可能性了。比如,在工業革命以前,人類的安全問題沒法得到很好的保障,比如,你手破了,被細菌感染了,得不到很好的治療。
但在工業革命以後,我們有了安全的水,有了抗生素,有了疫苗,人類在進化史上第一次擁有了“我想好好養,我就能養好”的能力了,意外發生的概率變得越來越低,這時候,多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我們會更向着優養的方向持續靠攏。
當我們應對意外的能力越強,越能确定能夠養好的時候,就越會選擇“優養”的策略。
當環境越不确定,就越偏向“多生”的策略。這甚至都不是一種理性的選擇,而是被自然選擇的一種策略。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也是如此。比如,當風口出現的時候,大量的人會湧入某個賽道,然後競争就變得激烈起來。在不斷的競争中,有的公司脫穎而出了,有的落後了,甚至有些公司在殘酷的競争中消失了。
慢慢地,這些留下來的公司,就會進入一種相對穩定的競争狀态,這時候你會發現,這些公司開始變得保守了,會更偏向“優養”的策略。
當環境再次發生變化,比如,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比如,出現了新的突破性變革,又一下子變得不确定了,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這時候可能又會偏向“多生”的策略。
比如,騰訊開始做微信,有幾個團隊同時在做,因為不知道誰能做成,既然不知道誰能做成,你們去做吧。
4.變異沒有方向,競争和選擇在特定情況下有方向。
提問:進化有方向嗎?
我們說,進化有三個關鍵詞:變異,競争,選擇。
變異是随機的,是沒有方向的。但競争和選擇在特定情況下是有方向的。
比如,長頸鹿要吃樹葉,這時候誰脖子長誰就更有優勢,因為可以夠到更高的樹葉,也可以把脖子短的長頸鹿趕跑。所以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下,長頸鹿脖子長就是競争優勢,會逐漸選擇出脖子越來越長的長頸鹿,這個過程是有方向的。
進化有方向的另一個證明是,從整體看,物種的平均複雜度在上升。
整個生物進化的曆史,一直延續到今天,依然有大量的結構非常簡單的生物存在,比如細菌,而且活得很好。但從整體來看,今天自然界物種平均複雜度和數十億年前生命剛起源的時候比,是持續上升的。
怎麼解釋這種現象呢?
進化生物學家古爾德提出過一個特别有意思的理論叫“醉漢回家理論”。
什麼意思呢?
一個喝醉酒的人,跌跌撞撞準備回家。但在他回家的路上,左邊是一堵牆,右邊是一條溝。在這個醉漢回家的路上,隻要路足夠長,他一定會掉進溝裡。雖然他撞牆的概率和掉進溝裡的概率差不多,但撞了牆,他就會被彈回來,而掉進溝裡的這個趨勢是不能避免的。
自然界物種的進化,有點像醉漢回家的過程。在整個進化過程中,往簡單發展是有限度的,到了某個最小的結構,就相當于撞牆了,過不去了。但複雜的可能性是無限的,所以最終整體會越來越複雜,使得平均複雜度升高。
比如細菌,它需要一個最小的結構來保證能量和信息,它沒辦法再往簡單變化。但它可以盡可能變得複雜,可以不斷堆積,因為複雜是沒有極限的。
商業的進化也是如此。剛開始,可能是一個人挑着擔子賣東西,然後出現了手工作坊,幾個人把活全幹了。今天街上叫賣的小吃攤,夫妻店,依然保留着這種最簡單的模式。
簡單是有限的,但商業結構的複雜卻是無窮無盡的。從一個人到三五個人一起創業,然後出現了組織,出現了工廠,出現了公司,出現了集團。現在商業結構的複雜度還在不斷上升,可能會越來越複雜。如果你要想在這個平均複雜度不斷上升的環境中,做得更大更好,就需要研究複雜的系統,研究基本的生存能力。
5.冗餘是創新的前奏,沒有備份的生物經不起任何挑戰。
提問:怎麼從進化論解釋人長了兩個腎?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
人是兩側對稱的生物,長出兩個腎本身并不奇怪。兩個腎其實無法完全相互替代——真少了一個人體的機能會受到影響;但它們同時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冗餘——所以捐腎才有了技術上的可能性。
這種冗餘有優點,也有缺點。
它的優點是功能互補,有備份。缺點是會消耗資源,很多時候隻在少數情況下使用。
舉個例子。
一個生物體,如果一個基因多一份拷貝,有了冗餘,當一個基因壞了,還能用另一個。
但在進化的過程中,冗餘會慢慢消失。因為冗餘雖然聽起來很好,但大多數情況下并不需要發揮功能。反過來,生物體攜帶這些冗餘本身就是一種負擔,還需要投入額外的資源。
但是,冗餘其實還有一個非常微妙的作用,就是冗餘通常是創新的前奏。
一個沒有冗餘的生物體,它是經不起任何意外挑戰的。一旦它身體裡的一個組織出現問題,如果沒有任何可替代的組織,它就隻能被淘汰。這樣一來,它就必須非常小心翼翼的維護自身的所有機能不出任何問題,這樣也就無法孕育什麼革命性的創新,因為創新總需要試錯。
相反,當生物體擁有冗餘的時候,冗餘部分固然是個累贅,但因為它不需要承擔什麼生死攸關的使命,反而有了試錯的自由。
我舉個特别有意思的例子。
人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就來自冗餘。大多數哺乳動物,包括大多數靈長類動物,是看不到綠色的,因為我們的祖先長期生活在地底,在黑暗中活動,不需要這個能力。
但在人類進化曆史中,大約2000萬年前,負責看到綠色的基因被錯誤複制了一份,就變成了兩份綠色基因,成了冗餘。
正常情況下,也許再過一段時間,這份冗餘的綠色基因就會被淘汰掉。但在它還沒有被淘汰之前,因為冗餘,就給創新提供了土壤。其中一份綠色基因發生變異,變成了紅色,突然就多了一份紅色的基因,然後,就能分辨綠色和紅色了,這種冗餘帶來的變化反而成了一種優勢——比如在綠色的樹葉中快速識别成熟的果實——被保留了下來。
從商業的角度,其實給我們一個特别好的啟示。
比如,如果一家公司沒有任何冗餘,每個崗位上的人都不可替代,這件事雖然看起來很有效率,但其實很危險。如果有人生病請假了,就沒有人代替他完成工作,一旦某個重要崗位上的人離職了,公司的業務也會受到巨大影響。
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儲備一些冗餘。
比如,谷歌,會給員工20% 的自由時間,在這20%的自由時間裡,員工可以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這其實就是一種冗餘。員工在這些時間裡,不受任何束縛,反而更容易激發創造力,研發出更多有創意的産品。
比如,去年K12行業受到了很大沖擊。那些沒有任何冗餘的公司,就像走鋼絲一樣,一旦這根鋼絲“啪”斷掉,就沒有任何辦法了。俞敏洪老師,有個做法我很佩服,他有一個原則,就是公司賬上永遠要留一筆錢,這筆錢夠付老師工資和課時退費,這個錢多數時候是沒發揮作用的,相當于是冗餘。但K12行業去年受到沖擊的時候,這部分冗餘卻給他創造了巨大的生存機會。
對商業的另一個啟發是,很多時候,過度競争和冗餘是對立的。
比如,當一家公司,一個行業,過度競争的時候,其實是沒有冗餘的。因為過度競争,可能會把你逼入一個局部最優的陷阱。當你處在一個極端競争的環境裡,你可能為了争奪有限的資源,不斷加碼,使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這幾乎必然意味着你需要甩掉所有包袱,抛棄所有冗餘。
或許你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強,但同時也可能會陷入局部最優的陷阱。你沒有冗餘去探索其他更多的可能性,當環境出現變化,你當前的優勢不具備競争力的時候,你的競争力就不複存在,就會失去應對變化的能力。
6.更好的競争是“你吃葉子,
我吃根”,找到各自生态位。
提問:在人類社會裡,講太多進化論,比如物競天擇,适者生存,是不是太殘酷了?
用進化論來研究和解釋人類社會中各種複雜問題的來源和走向,本身沒有問題。
而之所以我們會覺得進化很殘酷,其實是源自大家對進化論的一種誤解,如果進化理解為“赤裸裸的競争”,太狹隘了。
競争,是達爾文在進化論中一直談到的,是進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但它絕不僅僅是你死我活的競争。
達爾文把競争分為:種内競争、種間競争和環境競争。
什麼是種内競争?
有這麼一個笑話,有兩個人到非洲旅遊,突然後面來了一頭獅子,這兩個人撒腿就跑,兩人跑得氣喘籲籲,其中一個人問另一個人:你跑什麼,你再快能有獅子快嗎?
另一個人就說:我不需要比獅子快,我隻要跑得比你快就行。
這其實就是赤裸裸的種内競争,它有幾個特點:時間短,很快就結束了;競争結果确實是你死我活的,因為逃脫的機會是有限的;競争方式高度同質化,看誰跑得更快,比的是原始能力。
今天大家講的内卷,也是這個意思。
但種内競争隻是競争中的一環,甚至是對于生物的長期存續和發展不那麼重要的一環。更重要的是什麼,是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形成的種間競争。
那什麼是種間競争呢?
就是你别去争奪相同的資源,你去發展新的生存技能,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找到新的生态位。比如,非洲草原的動物大遷徙,裡面有成千上萬的羚羊、角馬、斑馬等等,很多物種在一起。按理說在同一個生存空間,它們應該相互競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它們從來不打。
為什麼?因為它們壓根就不用争奪資源,因為斑馬的消化系統很好,能消化草,它就吃草的葉子;羚羊呢,嘴長得很特别,能把草根挖出來,它就吃營養更豐富的草根。斑馬吃草,羚羊吃草根,它倆就能和平相處了,就不需要内卷了。
所以社會達爾文主義其實是對達爾文的誤解,進化論真正想告訴大家的是:不需要你死我活的競争,你應該去探索新的生存空間,新的生存技能。
從商業層面來看這幾種競争,也很有意思。比如,我們熟悉的打車軟件,社交軟件,電商平台,包括自行車租賃,一開始也經曆了種内競争,因為他們要争奪有限的資源,這時候,隻能比誰跑得快,誰效率高,誰成本低。
但更好的競争狀态應該是什麼呢,是想點辦法,跳出同一個能力圈的競争。比如,我做社交軟件,競争不過微信,那就去找找新的生存空間,去做辦公軟件,比如,飛書,釘釘就是這種策略。這時候就占據了一個新的生态位,就不是同一個物種之間的競争了。
商業世界裡,很多競争是很殘酷的,你便宜,我比你還便宜,你做什麼,我也跟着做什麼。但如果能跳出這種競争,“你吃葉子,我吃根”,你做上遊,我做下遊,找到各自的生态位,找到新的生态位,建立自己的競争優勢,你就有機會活得比别人好。
跳出同一個能力圈,跟環境形成一個更好的互動,而不是在同一個賽道,争奪同一種有限的資源,這也是進化論給我們的生存智慧。
7.進化會以極其溫柔的方式發生。
提問: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看,人類到今天為止,是不是幾乎停止進化了?
即使是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看,人類也一直在進化。比如,我們消化牛奶制品的能力,比如金頭發藍眼睛這些特性,在過去幾百年的時間裡在持續擴散。再比如,在過去幾十年時間裡,人類智齒出現概率越來越低了。因為當我們熟練掌握烹饪食物的技巧後,磨食、撕扯食物的能力就沒有那麼大價值了。
所以,在今天的人類社會裡,進化還是以它固定的節奏發生着,但它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比如,某個特征的人,他後代的數量是另一個特征的人的1.01倍、甚至1.001倍,就足夠了。我們是看不到這個過程的,但如果持續一千代,兩個不同特征的人群的數量,就會發生巨大的差距。
舉個例子,二戰結束後,歐洲人的平均身高都增加了,其中荷蘭人身高增加的最多,他們的平均身高增加了20cm左右。
導緻這種變化的原因之一,就是進化。大家發現,高個子男生比矮個子男生,平均後代的數量多10%左右。雖然還不能确定原因,但這種現象是确定的。
那為什麼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我們幾乎感覺不到人類的進化了呢?
因為在今天的人類社會裡,很多問題已經不需要用生物界的進化來實現。比如,有一種疾病叫瘧疾,我們曾經對抗瘧疾的唯一辦法是硬扛,後來發明了奎甯和青蒿素,這個問題就被部分解決了。當人類解決問題的速度比生物進化快的時候,很多問題就不需要靠生物進化的方式來解決了。
但這不代表進化不會發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進化會以極其溫柔的方式發生,而且是以它固定的節奏發生着,但它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既然不重要,我們就不用操心,我們要關注的是,組織方式的進化、生活方式的進化、科技的進化、文明的進化。
最後的話
茨威格的《斷頭王後》裡,有一句話: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在暗中标好了價碼。
這也是進化論給我們的一個啟示。今天我們面臨很多問題,組織的問題,個人的問題,甚至疫情防控的問題等等等等。從進化的視角,這些問題都是進化過程中遺留的曆史包袱。
這些包袱被遺留下來,其實說明曾經它們可能還提供了巨大的生存優勢,是成功經驗的一部分;但時過境遷,在新的環境中它們不再适用,但進化這個保守主義者也無法輕易擺脫它們,就成為了曆史包袱。
有一個詞叫盈虧同源,你沒法期待任何問題都能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當你在享受進化帶來的好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它所帶來的“曆史包袱”。
當我們真正理解了進化論,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就能更坦然,更平靜。主動尋找更多進化的可能性,跳出同一個能力圈,去提升自己的技能,去尋找新的生态位,在新的生态位建立自己的競争優勢,你才有機會活得更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