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州最高溫一度突破36℃,盡管又悶又熱,但還是有不少年輕人來到位于瓯海的青燈石刻藝術博物館。6月26日,青燈市集進入倒數第二天,依舊熱潮湧動。
晚風,夏夜,集市,音樂
6月26日晚7時15分,溫州市區兩大地标建築——置信廣場和世貿中心樓宇外屏,出現兩列大字:“溫州之美 讓世界看見”“塘河青燈市集全國美學大會暨溫州文旅消費季”
而在距離世貿中心8公裡處的青燈石刻藝術博物館及其附近,約有300家文化生活美學的優質品牌和業界大咖,超900個特色生活美學品牌,10萬餘件文化生活美學作品,正在同遊客“相約”。
湖畔晚風蕩漾,暑氣稍減,市集消去了白日的灼熱,遊客快樂地逛吃逛買。發現心頭好,狂喜,付款,最後心滿意足離去,在朋友圈留下一波九宮格打卡曬圖。如果遊客是個收藏迷,那就買張票,進到室内館,那裡,從全國各地而來的收藏大佬已經擺開陣勢靜候多時。
“青燈市集”已經成為溫州大部分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态度,也是夏夜裡一道靓麗的風景線。也許他們中間很多人并不是沖着那些“古舊”的器物,隻是去逛逛那些新奇的手作,或者幹脆買個九山冰淇淋,然後坐在草地上,聽着本土樂隊的聲嘶力竭。這就已經是對于一場夏夜市集最美的想象。
“後疫情”時代,市集成為一種經濟複蘇的有效形式,在城市裡遍地開花,青燈市集這麼一個大party,為年輕人帶來了線下的新嗨點。
麻布衣、人字拖,有調性、無壓力
在青燈市集,你看不到西裝革履,更多的是穿着T恤衫、麻布衣、人字拖的人。這些人多為手藝人,或稱主理人,其中不乏一些野生藝術家。錢沁易就是其中一位。她在青燈市集有一個銀器攤位,她說自己的主業其實是個廣告文案。業餘時間喜歡打手碟、做銀器。這幾天特意請了假帶着自己的手作銀器和手碟來青燈“交朋友”。
“不務正業”的錢沁易總是遊蕩于各攤位之間,一會和其他藝術家們打碟唱歌,一會又在别的手藝人攤位“聊天切磋”。把過來幫忙的好友一人晾在攤位上看攤子。為此好友直呼“上當”。
自稱00後美少女的新新覺得,青燈市集很像線下版的“豆瓣小組”“知乎群組”,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這裡彙聚交朋友。“市集制造了一種群體感,在這裡我像是找到了組織。”
好的市集确實有神奇的磁場,能将同頻的靈魂聚到一塊。在這裡人們随性,灑脫,不受束縛,講态度,講調性,無壓力。在青燈,更多的年輕人,逛市集是為了尋找新鮮感和靈感。
市集,圈子,夜間,消費
市集的出現,在我國已有不下3000 年曆史。在北方叫做“趕集”,在南方叫“趁墟”,帶着滿滿古早味和市井味。說白了,最早的市集不過就是讓分散各地的人們,有一個定時定點的地方,用來交換物資。隻是到了城鎮化以後,“市集”這個詞越來越少見。取而代之的是商場、綜合體。
“這些年,溫州的商場越開越多,以前還覺新鮮,現在同質化嚴重。”80後資深玩家範特西認為,人們現在回歸到青燈市集這種文藝範的“小衆”圈子,是一種曆史的循環。
疫情防控處于常态化階段,溫州市“夜間經濟”持續升溫。今年是青燈市集第一次在夏季舉辦,這幾天白日的高溫把絕大多數遊客“趕”到晚上。作為“月光經濟”的一部分,青燈市集深挖瓯越文化内涵,激活塘河山水資源,為休閑旅遊賦予了深刻的文化注解,釋放了文旅融合強大的生命力。同時,青燈市集為溫州挖掘夜間經濟消費潛力,助推經濟發展起了特殊作用,也催生了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加快恢複城市活力。(青燈市集供圖)
(中國日報浙江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