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8月11日航拍華屋村統一規劃建設的三層小洋樓。 劉力鑫 攝
中新網贛州8月13日電 (劉力鑫)每個走進黃沙村華屋的人,第一眼都會看到村子裡差異巨大的兩片建築群——一邊是成片的白牆黛瓦三層小洋樓;另一邊則是一排破舊不堪的低矮土坯房。“這些土坯房是當初村子改造時特意保留的,作為華屋住房變遷的曆史見證。”黃沙村黨支部書記華盛說。
位于江西贛州瑞金市葉坪鄉黃沙村的華屋,是一個背靠大山,總人口僅有數百人的小村落。它是“十二五”貧困村,官方數據顯示,2012年前,全村人均純收入隻有2230元,貧困人口占到總人口的49%。
圖為8月11日航拍華屋村全貌,村前是蔬菜大棚基地,圖左建築群是新建的住房,圖右建築群是原來的土坯房。 劉力鑫 攝
“當年我們一家四口住在隻有兩室的土坯房裡,其中一間卧室,一間廚房。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村裡的年輕人,都在外地打工。”今年34歲的華屋村村民華林,向中新網記者這樣描述曾經的華屋村:大家住的都是土坯房,下雨天房頂就會漏水;沒有自來水,靠壓水井取水;經常停電;隻有一條泥巴路通往外界;沒有人買得起小轎車,有摩托車的村民都很少……
“老破窮”是昔日的華屋村最真實的寫照,那時當地甚至還有“嫁女莫嫁華屋郎”的說法。
随着贛南蘇區振興和精準扶貧等政策相繼出台,華屋村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整個村莊在過去數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邁開了脫貧緻富奔小康的新步伐。
村容村貌的變化最為明顯。66套統一規劃新建的住房取代了原來破舊的土坯房;通村柏油路取代了泥濘的小路;清潔的自來水代替了渾濁的土井水,村裡還架設了1.5公裡高壓電線路、建設了村級衛生室、垃圾污水處理設施、景觀綠化帶及公廁等。
安居之後,更要樂業。山環水繞的華屋是瑞金有名的“紅軍村,蘇區時期,這裡幾乎每家都有人參軍,“十七棵松”的故事在這裡代代傳頌。因此,華屋村充分挖掘自身厚重的紅色曆史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打造紅色和生态旅遊景點、種植經濟作物、發展鄉村民宿等,以産業促發展。
圖為8月11日拍攝的華屋村統一規劃建設的三層小洋樓,白牆黛瓦整齊劃一。 劉力鑫 攝
30多年前遠嫁他鄉的華屋人華小英,于2015年,回到煥然一新的家鄉開設了一家農家樂。每次客人上桌,她都會端上一碟自己腌制的泡菜作為餐前開胃小菜,沒想到很多人餐後都想購買一些帶走。
備受鼓舞的華小英在2016年底決定專心做泡菜,并于2018年注冊了“華嬷嬷”商标。經過幾年的發展,“華嬷嬷”牌食品從最初的單一品種,一年銷售額五六十萬元,發展到如今擁有三大類的二十幾個品種,2021年銷售額高達六百多萬元。
華小英還不忘先富帶後富。她的生産車間吸納了不少老鄉就業,同時還收購華屋村村民種植的時蔬用來做泡菜,這樣既解決了銷售問題,也給本村村民增加了收入。
華盛告訴記者,華屋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由原來的2230元增長至11300元,村民日子過得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越來越美好。
2018年,華屋被民政部評為“全國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範單位”,成為全國“脫貧攻堅示範村”、“蘇區振興樣闆村”。在華林看來,如今的華屋村和城市已無太大差别,“我們這裡環境優美,有水有電有産業,生活一切都好。”(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