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千古商祖範蠡

千古商祖範蠡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2 09:42:20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吳曉波的《浩蕩兩千年》。前面一篇文章,我們分享了“千古第一相”管仲,管仲實施了中國古代第一次經濟變革,推行了四民分業、貿易興國、鹽鐵專營三項重要的改革措施,影響了我國兩千多年。接下來,今天我繼續為大家分享同樣是春秋戰國時期,另外兩個重要改革家:範蠡和商鞅。

01

在春秋時代,與管仲齊名的另外一名大商人:範蠡(lǐ)(公元前536-448年),範蠡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與管仲的先商後官不同,範蠡是先官後商,其輔佐的是春秋五霸之越王勾踐,後人稱之為“商父”。

千古商祖範蠡(一代商父範蠡)1

說到範蠡,我們不得不提起他與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在範蠡協助越王攻打吳國成功後,與西施私定終身,棄官從商,後成為巨富,成為一段佳話。

就其經濟策略,可以從三個方面講述。

1:建立各種生産和軍事基地

範蠡是第一個以産業模塊的方式規劃國民經濟的第一人,這比管仲又更進一步。在水土資源豐富的大城東郊築塘,建立了糧食基地富中大塘,興建畜牧基地等。通過建立這些生産、軍事基地,有計劃重構了國民經濟能力。

2:以價格調控的辦法促進糧食生産

提出是想宏觀調控的浮動價格政策,穩定物價,繁榮市場。比如範蠡提出了國家運用經濟手段去調控糧食價格,其辦法是“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即,當市場糧食價格上漲時,國家就用低價抛售糧食的辦法來打壓價格。

3:範蠡還發現了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規律,并以此設計政策

他還是一名天文學家,曾建立了一座46丈高的觀象台,通過觀察金木水火土星的交替運行,來尋找了氣候變化規律,從而指導農業生産。

通過範蠡十年的治理,越過越來越富強。而後,範蠡辭官後與西施遊曆江湖,成為了一名大商人。與範蠡同一時期的名人還有孔子等,孔子(公元前551-479)的一位弟子子貢也是北方與範蠡齊名的大商人。子貢是孔子七十二賢中最富有的。子貢甚至還提出了物以稀為貴的經濟學思維。

千古商祖範蠡(一代商父範蠡)2

02

公元前4世紀到5世紀,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思想高峰期,在東方的中國,相繼出現了老莊、孔孟、楊墨諸子百家,出現了百家争鳴的文化繁榮景象,并催生了東方哲學的萌芽。在西方的雅典、則産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等衆多哲學大師,開拓了西方文明萌芽。

相比于西方的經濟思想,中國古代的經濟思想和經濟政策,管仲和範蠡更具代表性和深度。有三個原因。

1:早期西方一直流行的自然經濟,以莊園為主的自給自足,對商品交易流通興趣不高。沒有形成早期市場的條件。

2:地方割據早就思想活躍和制度創新的巨大空間,春秋時期百家争鳴,在經濟和文化上都得以體現。

千古商祖範蠡(一代商父範蠡)3

3:中國古代城市化規模早,也為商業繁榮提供了客觀條件。在西周建立後,分封了1000多個諸侯,據史料記載,大約有500多個城市。當時最大的城市臨淄甚至人口超過了30萬,而且春秋末期的人口總數大約3200萬人,而當時的雅典城才5萬人。而且當時城市人口比例高達15.9%,這一數字甚至高于晚清的6.9%。

而且早期的城市規劃按照産業模塊來劃分,城市都按中心劃分,四周有牆,三面設門,早期規劃的市占地一井,所以稱之為“市井”。市場管理者将同一類商品販賣者集中同一行列,因此他們稱之為“同行”。

03

好了,介紹了範蠡的政治經濟變革,接下來,我們聊聊一位同樣偉大的改革家:商鞅。

千古商祖範蠡(一代商父範蠡)4

公元前650年,秦穆公東征西伐,兼并了12個諸侯國,成為西部最大的國家,春秋五霸之一,随後475年,春秋進入戰國時期,天下紛亂,公元前403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齊國、楚國日漸衰落。21歲秦孝公當政,公元前360年,30歲的衛國人商鞅入秦,經過多次舉薦,得到秦孝公賞識。随後便開始主持了曆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農耕

因為連年戰亂,農業荒廢,商鞅認為,治國之要是讓農民回去耕種,“歸心于農”,并頒布了《墾令》,鼓勵農耕。在鼓勵農耕的同時,商鞅還防止商人活躍,堅持重稅,大幅提升酒肉價格,稅收增加10倍。同時還将土地和資源歸為國有。

第二階段:軍占

在第一階段初有成效之後,開始了第二輪更為廣泛發變法,建立了軍爵制度。自夏商周以來,中國的政治體制就是封建制,以分封諸侯,和爵位世襲制為主,形成了貴族統治體制。到了春秋末期和戰國年代。平民階層崛起,為順應名義,因此商鞅提出。收回貴族所有爵位,取消特權,重新分配。隻有在戰場上立功的,才能重新獲得爵位,成為貴族。而且平民也一樣,如果立有戰功,也可以獲得貴族爵秩。并按殺敵多少設計了20個等級的爵位。由此将秦國打造成為好戰民族。

千古商祖範蠡(一代商父範蠡)5

到了隋唐時期,政府頒布了科舉制度,這樣,軍爵制和科舉制構成了中國兩個重要的制度,無人優秀有才能的人為了名利趨之若鹜。

04

第三階段:推行了農戰策略之後,開始了第三輪變法,稱之為“中央集權”。包括土地改革、統一度量衡和推廣郡縣制度。這三項改革對後世乃至當今都有影響。

土地改革的核心是“廢井田,開阡陌”。廢除井田制度,允許民衆開墾荒地,極大地提升了民衆生産熱情,同時為當時的戰士提供了重要的糧食和物資。

統一度量衡上,當時因為貨币及其混亂,各國标準不一,經濟發展受到阻礙。商鞅提出“平鬥桶、權衡、丈尺”。其平鬥桶為計算容積的衡器,權衡是計算重量的衡器,丈尺是計算長度的衡器。

千古商祖範蠡(一代商父範蠡)6

最後,推行的郡縣制度,西周建立是,分封1000多個諸侯,春秋初期,諸侯兼并,剩下160多個小國,到了戰國,隻剩下10多個國家,最後發展成為戰國七雄。商鞅把小鄉和邑合聚為縣,設立縣令、縣丞等職務,其由中央直接任免,組成縣署。全國分為31個縣。郡縣制度為秦國主要治國基礎。這一制度毫無疑問加強了中央集權,中國官僚制度由此形成。

商鞅的三個變法,在法、信、權三點上展開變革,曆史十餘年,在經濟模式上體現為“命令型的計劃經濟模式”。

商鞅推行了強權和甚至有些殘酷的變法,對知識分子比較仇恨,推行焚書政策,雖然沒有執行,但直到100多年的“焚書坑儒”得以實現。

在商鞅的輔佐下,秦國終成霸業,重現了當年秦穆公的盛世。商鞅比孟子大18歲,是同一時代人物,孟子(公元前372-289年),是當時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與商鞅的嚴苛管制和中央集權不同,孟子當時是各國遊曆,提出的仁義治國的方針“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其主張的儒學在戰國末期成為主流,而商鞅的思想則被歸為法家思想,沒有成為主流思想。但商鞅的中央集權制度,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與自信、圓滑的管仲相比,商鞅的冷酷和堅定形成了鮮明對比。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駕崩,商鞅被處以車裂極刑,并誅滅全家,這位偉大的變革家,下場極為慘烈。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為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者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