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在恩施利川被稱之為黃豆,大豆營養豐富,其籽粒中含蛋白質40%以上,脂肪20%左右,還富含鈣、鎂、磷、鐵等微量元素,可加工食品種類很多,用途廣泛,加工經濟效益很高。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豆顆粒飽滿結得像飯粑坨
大豆栽培一般重點都是放在管理上面俗話說:大豆三分種,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險。搞好田間管理工作,是大豆豐收的關鍵。
一、選用良種,合理調茬大豆是一個光周期性較強的作物,屬短日照植物,在形成花芽時,較長的黑夜和較短的白天,能促進生殖生長,抑制營養生長,所以大豆品種受區域影響很大,應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栽培條件選擇良種。一般來說,在恩施地區,無霜期較長的中上等肥力地塊和麥壟套種區,應選用中晚熟品種,中下等肥力地塊,應選用中早熟有限結夾習性的品種。另外與其他高稈作物間作還應考慮選用耐陰性強、節間短、結莢密的品種。大豆忌重茬,應合理調節茬口。大豆重茬,生長遲緩,植株矮小,葉色黃綠,易感染病蟲害。特别是大豆孢囊線蟲發生較重,使莢少,粒小。顯著減産。
二、适期播種,合理密植适期播種,一播全苗,是大豆生産過程中的關鍵一環,抓住了這一環,才能發揮田間管理的更大作用,奪取大豆豐收。
恩施地區大豆多夏播,一般生育期110天以上的品種應在5月下旬麥壟套播,生育期100~110天的品種以6月上旬播種為宜,生育期100天以内的品種以6月15日以前播種為宜。早播是早發的前提,能使大豆充分利用光能,是豐收的基礎。在早播和提高播種質量的同時,還應搞好合理密植工作。單一種植大豆,一般高水肥地塊控制在每667米21萬株,中等地塊,密度在1萬~1.2萬株,行距配置一般為寬行36厘米,窄行24厘米。播種時要掌握足墒下種,墒情不足時要澆水造墒後再播,播種要深淺一緻,一般掌握在3~5厘米。
△播種要深淺一緻,一般掌握在3~5厘米,可提高産量
三、搞好田間管理(一)苗期管理
大豆從出苗到開花為苗期,需30~40天。苗期的長短,主要與播期及品種有關,一般播種早,苗期長,播種晚,苗期短;中晚熟品種苗期長,早熟品種苗期短。大豆苗期主要是長根、莖、葉,伴有花芽分化,以營養生長為主,且地下部分生長快,地上部分生長慢,一般地下比地上快3~6倍。因此,苗期的主攻目标是培育根系,使莖稈粗壯,節間短,葉片肥厚,葉色濃綠,長成墩實的壯苗。主要管理措施:
1.查苗補種
大豆出苗後,應立即逐行查苗,凡斷壟30厘米以上的地方,應立即補種或補栽,30厘米以下的地方,可在斷壟兩端留雙株,不再補種或補栽。
2.間苗定苗
在全苗的基礎上,實行手工間苗,單株勻留苗,能充分利用光能,合理利用地力,協調地下部和地上部,個體與群體的關系,促進根系生長,增加根瘤數,是一項簡便易行的增産措施,一般可增産15%~20%。
大豆間苗一般是一次性的,時間宜早不宜遲,在齊苗後随即進行。“苗荒勝于草荒”,間苗過晚,幼苗擁擠,互相争光争水争肥,根系生長不良,植株生長瘦弱,失去了間苗的意義。間苗的方法是按計劃種植密度和行距,計算出株距,順壟拔去疙瘩苗、弱苗、病苗、小苗、異品種苗,留壯苗、好苗,達到苗壯、苗勻、整齊一緻的要求。
3.中耕除草、沖溝培土
大豆在初花期以前,多中耕、勤中耕,不僅可以清除田間雜草,減少土壤養分的消耗,也可以切斷土壤毛細管,保墒防旱,還可疏松土壤,促進根系發育和植株生長,結合中耕促進大豆不定根的形成,擴大根群,增強根的吸肥、吸水能力,防止早衰。
培土方法:一是結合中耕,人工用鋤培土擁根;二是可以用小畜犁在大豆封壟前于寬行内來回沖一犁。
4.追肥
大豆分枝期以後,植株生長量加快,體内礦質營養的積累速度約為幼苗期的5倍,因此需要養分較多。追肥時期以開花前5~7天為宜;追肥量應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和大豆的長勢确定,土壤瘠薄,大豆長勢差,應多追些氮肥,一般每667米2追尿素7.5千克左右;若大豆生長健壯,葉面積系數較大,土壤堿解氮在80毫克/千克以上,不必追施氮肥。施肥方法以順大豆行間溝施為好,施肥後及時澆水,既防旱又可以盡快發揮肥效和提高肥力。
△苗期出苗整齊長勢良好
(二)花莢期管理大豆從初花到鼓粒為花莢期,需20~30天。此期的營養特點是糖、氮代謝并重。生長特點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既長根、莖、葉,又開花、結莢,是大豆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幹物質積累最多,營養器官與生殖器官之間對光和産物需求競争激烈,莖葉生長和花莢的形成,都需要大量的養分和水分,是大豆一生中需肥需水量最多的時期,也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其管理任務是:為大豆開花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矛盾,使營養生長壯而不旺,不早衰;使花莢大量形成而脫落少。主攻目标是:增花保莢。管理措施如下:
1.澆水防旱
大豆花莢期是需水較多的時期,恩施有句諺語道:“大豆開花,水裡摸蝦”。
此期如果土壤墒情差,水分供應不足,就會造成花莢大量脫落,單株莢數、粒數減少,粒重降低。因此,花莢期遇旱,要及時澆水,以水調肥,保證水肥供應,減少花莢脫落,增加粒數和粒重。要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5%。
2.科學追肥
大豆花莢期也是需肥較多的時期,養分供應不上,也是造成花莢脫落的一個重要因素。
但是養分過多,特别是氮素過量,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失調,營養生長過旺,也可造成花莢大量脫落。因此,一般在底肥或幼苗和分枝期追肥較充足的地塊,植株生長穩健,表現不旺不衰,此期可不追速效性化肥,隻進行葉面噴肥,以快速補充養分供花莢形成之用。如果底肥不足或前期追肥量較少植株生長較弱,可适當追些速效化肥,但量不要大,盛花期前可每667米2追施尿素2~3千克,并加強葉面噴肥,葉面噴肥以磷、鉀、硼、钼等多種營養元素複合肥為好,長勢弱的地塊也可加入一些尿素或生長素之類的物質。
△花莢期要保證水肥供應,減少花莢脫落,增加粒數和粒重
(三)鼓粒成熟期的管理從大豆粒鼓起至完全成熟為鼓粒成熟期,需35~40天。此期的生理特點是以糖代謝為主,營養生長基本停止,生殖生長占主導地位,籽粒和莢殼成為這一時期唯一的養分聚集中心。這一時期的外界條件對大豆的粒數、粒重有很大影響,仍需要大量的水分、養分和充足光照。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以水調肥,養根護葉不早衰。主攻目标是:粒多、粒飽。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1.合理灌水,抗旱防澇相結合
水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也是礦質營養和光和産物運輸的重要媒介。大豆此期仍需要大量的水分,尤其是鼓粒前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低于此含水量,就要及時灌水,不然就會造成秕莢、秕粒增多。在防旱的同時,還要注意大雨後及時排澇,防止大豆田間長期積水。
2.補施鼓粒肥
在鼓粒前期有脫肥早衰現象的要補施鼓粒肥,補肥仍以葉面噴肥為主。
四、适時收獲适時收獲是大豆實現豐收的最後一個關鍵措施。收獲過早、過晚對大豆産量和品質都有一定影響。收獲過早,幹物質積累還沒有完成,降低粒重或出現青秕粒;收獲過晚,易引起炸莢造成損失。當大豆整株葉片發黃脫落,晃動豆棵有啦啦響聲時,證明大豆已經成熟,應搶晴天收割晾曬。為保證大豆色澤鮮豔,提高商品價值,一般要曬棵不曬粒,曬幹後及時收打入倉。
△如圖所示這種大豆可等大部分葉子發黃時再收獲
【結語】:
大豆栽培在恩施地區也算是一方經濟來源,大豆在恩施也被稱之為“萬能”的黃豆,很多食品制作都離不開它,可謂是物美價廉,所以有着很大的銷售空間。如果您也想知道怎樣種植大豆才能獲得高産,不防看看二妹子這篇文章吧!
#恩施新農人# @鄉下二妹子
文/鄉下二妹子 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